了解果树新梢生长规律

新梢是着生叶片、承载果实的器官;新梢的数量、质量和长度,不但决定当年的产量质量,还决定来年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树势健壮的苹果树,大部分枝条一年停长一次,即只有春梢;少量新梢停长两次,即有春梢和秋梢。还有部分上年贮存营养少而且虚旺的树,停长三次,即春梢、夏梢和秋梢。枝条停长次数多,不充实,盲节多,秕芽多,萌芽率低,易光腿。

富士结果树新梢的生长量以外围新梢平均长25-30公分为宜。

陕北地区新梢从4月中下旬开始生长;停长时间由树势和上年贮存营养决定。贮存营养充足,于5月底6月初停长,春梢长25-30公分,粗壮、充实,叶片肥大、浓绿,芽子饱满,部分分化形成花芽;贮存营养差时,春梢停长早,纤细,叶片狭小、薄,芽子较秕。叶丛枝、中短枝就此形成。冬春季施肥的果树,极易在5月底,造成春梢的二次生长,形成夏梢,不利于花芽形成;6月底7月初,当年合成营养增多,根系二次生长逐渐结束,未成花的新梢开始继续伸长,形成秋梢。

新梢上的叶片,是果树合成营养的器官。要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营养合成,既要有足够的叶面积,还要有充足的直射光;就是说,新梢、结果枝的配置要疏密得当,既不能相互重叠遮光,形成无效枝叶,还不能形成大空,造成结果部位浪费。一般来讲,在夏天正中午太阳当头时,树冠下有30%的均匀光斑为好。所以要抹芽、疏除过密枝、回缩过大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通过拉枝、揉枝、适当短截来补空,增加结果部位。

拉枝应按照:弱枝斜向上,中庸枝拉平,旺枝往下垂的原则进行。

果树的枝叶伸长、枝干加粗称为营养生长,该过程需氮素量大,又称为氮素代谢;花芽分化形成、开花、坐果、果实膨大称为生殖生长,此过程需碳素量大又称碳素代谢。果树栽培的目的是生殖生长,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营养生长,就没有合理的枝叶量,就没有足够的叶面积,就不能合成充足的营养,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长。

苹果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1)由于顶端优势和植物向光性的作用,枝条直立向上生长,顶端生长旺盛,后部受顶端优势的抑制和芽异质性的影响,容易光秃;(2)枝条直立,顶部生长旺,蒸腾拉力大,氮素营养上行和合成的碳素营养下行便利,碳氮比小;(3)枝条不能停长,生长素比例大;(4)树冠内部和枝条下部光照恶化;以上原因造成苹果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外围枝条徒长、内膛枝细弱,成花难、产量低、品质差。

通过拉枝,改变了枝条的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注意是改变不是消除,应及时抹除背上芽,促使侧芽的萌发、生长),同时枝条基部弯曲、受伤,阻碍碳氮素的上下流动,使枝条顶端碳素浓度增加,碳氮比增大;枝条及时停长;生长素含量减少;光照改善、充足,利于形成足够的高质量花芽。枝条拉至水平时,营养生长(氮素代谢)和生殖生长(碳素代谢)趋于平衡,既能形成足够的花芽,还有充足的营养,生产优质的果实;当拉枝角度大于90度时,营养生长抑制过度,因营养不足,花芽多而小,果实小,糖度低,枝条伸长均也受到抑制;角度越大,抑制越强;当拉枝角度小于90度时,由于营养生长依然较旺,新梢长,结果少,果个小,糖度高;且角度越小越明显。

但是旺枝拉平依然不能控制其长势,必须拉至下垂,才能形成足够的花芽,并且果个大,果形好,枝组结果寿命长。

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