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國導演,拍出了中國底層女性的艱難

90年代東北的下崗潮,讓很多人的人生軌跡就此被改變。

失去了鐵飯碗的職工,只得自己設法謀生。

女性尤為艱難,於是"下海"成為特殊背景下的一種選擇。

她們遠走異鄉,甚至去到國外。

在巴黎,就有這樣的一個群體。

比利時導演奧利維耶偶然遇到她們,進行了長期調查,並找到王小帥導演監製,就有了這部電影:

《下海》

據導演說,拍攝這部電影的緣起,在於他在巴黎看到的真實情況。

兩年前,在巴黎大概有兩千五百名東北女人,導演認為這個群體的背後一定有很多故事。

他聯繫了一些民間組織,去了解她們從哪裡來,以及她們到了巴黎之後的遭遇。

電影的主角,是一名叫麗娜的女子。

齊溪飾演的巴黎站街女麗娜,在東北有丈夫和兒子。

下崗之後,她本想自己做生意,卻沒有啟動資金。

有一天她聽說可以去法國當保姆,就去國外尋找掙錢的機會。

到了法國之後,實際情況卻和她聽說的大相徑庭。

她面臨的是非常殘酷的現實。

做保姆所得的微薄收入,還要被僱無理剋扣。

生存艱難,但麗娜不願放棄。

沒有別的出路,一步步淪落到"下海"。

她把賺到的錢都寄回家。

最開心的時候,是在網吧裡和丈夫視頻聊天,兩人盤算著要做的生意。

丈夫說自己先在家張羅,等明年裝修好了,就讓麗娜回去直接當上老闆娘。

麗娜笑得一臉滿足。

一年後,麗娜如願回到家,和丈夫兒子團聚。

家裡買了房,裝修一新,其樂融融。

但麗娜在國外的經歷,像一顆定時炸彈,威脅著家裡的平靜。

終於有天,被丈夫發現了。

丈夫發洩一番,甩門而去。

麗娜追在後面,想要辯解,最終還是無力地放棄了。

角色雖然是虛構的,但都是取材於真人真事,也在真實的場景中去拍攝。

導演認為,如果這樣的事情不曝光,誤解和傷害也不會停止。

而他的拍攝風格,並不是高高在上的憐憫或好奇,而是有著平等對視的尊敬,和藝術的優雅。

他的鏡頭也記錄下女孩們美好溫柔的時刻。

雖然環境艱難,她們內心還是有夢想。

迫不得已選擇了犧牲,但是回來後,又不得不面對道德和倫理的審判。

電影拍出了這個群體的生存壓力和道德困境,一部真實樸素的誠意之所,五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