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八王之乱的东海王司马越和兖州刺史苟晞之间一场“职场”博弈

一、苟晞收复了司马腾失去的东西,司马越奖励苟晞

前面说过,东海王司马越成为八王之乱最后的胜利者后,他进行了“定战略,搭班子”。司马越的班子中基本都是自己的兄弟和亲信,其中非常重要的战略重镇并州,司州和冀州交给了二弟、东燕王司马腾。


并州、司州和冀州自古以来都是关东重镇。隋唐之前江南还没有兴起,这几个州向来是天下英雄的向往之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这几个州是英雄们的首要争夺地点。曹操得到这几个州就奠定了称霸天下的基础。之后曹魏对吴,蜀两国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正是因为有这几个州在手。

可是,司马腾不是英雄,他的并州在匈奴刘渊的进攻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打算放弃。对司马腾这个二弟,司马越非常了解,因此他让与祖逖一同“闻鸡起舞”的刘琨并州替换司马腾。

司马腾被刘渊吓怕了,他不等刘琨前来交接,就带着一万多户中产阶级前往了河北的邺城。可是,可怜的司马腾没有料到,他的南迁反而让他丢了命。

司马腾虽然远离了刘渊,却在邺城遭到了另一支羯人军团,汲桑、石勒军团的进攻,结果城破身死。

邺城不仅仅是司州重镇,更是洛阳的门户,因此邺城的丢失非同小可,司马越急忙调临近的衮州刺史苟晞前来收复。


苟晞是个能人,他不仅全面解放司州,更灭了这支汲桑、石勒羯人军团。

苟晞这样的战绩让司马越非常高兴,而且也大长了刚执政的司马越的脸面。于是,司马越加封苟晞为抚军将军、统领青、兖二州的所有军事指挥。

如果到此为止,倒也算圆满,可是结果却又有曲折。

二、苟晞其人

司马越的堂兄弟司马虓是善于识人和用人的伯乐,他发现并培养了两个人才,一个是刘琨,一个就是苟晞。可惜,司马虓没有能看到司马越掌握天下大权就死了,他的人也就转到了司马越麾下。

苟晞有能力,也有心机。


苟晞从小被他的从母也就是姨妈抚养大。任衮州刺史时,苟晞的从母请求苟晞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个官职。苟晞本来拒绝,后来经不住其从母的请求便让他在自己身边当了一名都护,谁知从母之子仗着是苟晞的亲戚有点不知好歹,竟然犯了法,结果苟晞铁面无私,坚决要斩。杀从母的儿子之前,从母跪在苟晞身边叩头求救,苟晞的反应是毫不理睬,而杀了后苟晞却“素服哭之”,并在从母之子灵前流泪说道:“杀你的是衮州刺史,哭你的是我苟晞。”

从苟晞的这番表现,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苟晞是个什么样的人。

苟晞想让外人知道,如果忠孝不能两全,他选择忠,为了忠,他可以大义灭亲。可是,苟晞却还有不想让外人知道的一面,就是结交权贵的本事。

苟晞在结交权贵方面有自己的心得。每次只要得到好东西,苟晞都不会忘记送给京城的权贵,他的衮州刺史府距离洛阳五百里,为了争取时间,他想到了四处征集好牛的办法,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京城。


苟晞其实是一心要向上爬的人,他的目标很明确,司马虓对他很了解。司马虓能用苟晞所长。苟晞也能帮司马虓摆平很多事,因此两人也算是合作愉快。

但司马越却没有司马虓的心胸。

司马越身边的心腹司马潘滔,就反对给苟晞封官。

三、司马越出尔反尔

潘滔跟随司马越,也是历史的选择,在司马乂时期,此人担任黄门郎,冒着生命危险和司马越一起推翻了司马乂,其后又是他的计谋,让张方出面结果了司马乂,使得司马越名利双收,此后便一直跟随司马越身边,时称司马越身边有“三才”,便是“大才潘滔,长才刘舆,清才裴邈”,潘滔居首,可见其才华,此人乃是司马越最为信任之人,用此人为司马,便是要用他来帮自己监控军队。

潘滔和苟晞之间并无利害冲突,也无多少工作业务往来,但他却看出苟晞不是甘心于人下之人,只可压制,否则便要乾坤颠倒,他在朝廷之上见司马越要封苟晞为抚军将军,并统领青、兖二州的所有军事指挥,心中着急,一下朝便直奔司马越府。


潘滔对司马越道:“越公,苟晞素有大志,而且能力不弱,但此人只可利用,不可赋予大权啊。”司马越一向重视潘滔的看法,听他如此说,便问:“何出此言?”潘滔道:“衮州乃是战略要冲,得之可得天下,曹操就是占据了衮州而成霸业,苟晞此人,心狠手黑,又有曹操之能,绝不单纯,若让此人久居于此,恐怕会成为越公的大患。”

司马越一听有理,顿时后悔自己出言太快,忙问如何善后,潘滔接着说:“衮州就不要给苟晞了,让他到青州去对付王弥,苟晞这人官瘾重,我们就多给他一些虚的名号。衮州一定要由越公亲自统领,新蔡王司马腾不在了,邺城战区也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万不可交付外人。”

潘滔的意思,是将苟晞调出稳定而富裕兖州,转而去战争连连的青州。此时的青州,正闹着王弥的起义军,地方官员束手无策,正好用苟晞帮司马越解决问题,可是又不能喂肥苟晞。

司马越认为潘滔之计甚妙,他来了个全盘接受。可是,苟晞并非图虚名之人,也不是被随便忽悠的人。

当司马越在朝堂上当着大家的面口头承诺要重奖自己,苟晞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他日思夜盼,终于等来了正式的红头文件,开篇让他看得很高兴,司马越封自己为“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并“进为郡公。”再往下便笑不出来了,不但没有让他统领衮、青二州,而且还将他从战略重地衮州调任青州。


而司马越统领兖州牧,自封为丞相,亲自都督兖、豫、司、冀、幽、并五州的军事。

为保证对自己地盘的控制,司马越还将自己的办公地从许昌迁到了山东鄄城。

如此安排,苟晞自然看得明白,犹如一盆冰水,将他从沸腾的顶点一下凉到了冰冷的低谷,而且冷到了骨髓。

他想到了司马虓,两人多么密切的君臣关系,司马虓若在便决不会让他受到任何的委屈,司马虓去世后,他便将自己的终身跟随者换成了司马虓的堂兄司马越,同时也将忠诚转到了司马越身上,谁知自己却是一厢情愿,他最恨的便是被人愚弄,这次却偏偏被司马越大大的愚弄了一回。

苟晞受到的伤害不浅,但他“练于官事”,并不多话,便带着愤恨走马上任。

此刻的青州,自王弥开辟崂山根据地以来,借着襄阳战区司令司马略无力镇压之计,队伍不断壮大,势力很快扩展到青、徐二州。


苟晞到了青州,便面临王弥势力逐渐坐大的局面,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何况二人乃是兵与匪的关系,苟晞要经营青州,首要解决的便是王弥问题。

四、苟晞的应对之策

苟晞是能人,他能将被动转为主动,还能将对自己不利的坏事转换成对自己有利的好事。

苟晞一改在衮州的行事风格,上车伊始便以严酷刑法立威,一旦抓到与王弥有牵连者便大肆杀戮,一时间杀得青州人人害怕,被青州人称为“屠伯”,为了加强自己的白色恐怖政权,曾有不让自己从母之子当官好名声的苟晞,这次在大是大非面前不作秀了,让自己的弟弟苟纯担任青州太守,而苟纯杀人却更甚于苟晞。

苟纯采用“围三阙一”策略,将王弥赶出了青州。结果,被苟晞打败后的王弥,不得不在青、徐、兖、豫四州进行游击。


这正是苟晞的战略,他不会剿灭王弥,因为他明白,剿灭王弥之日,很有可能也是自己的末日,他最乐意看到的,便是将战火烧到司马越的地盘。

苟晞的战略见到了成效,王弥居然游击到了京城洛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