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给时间,只为让你去旅游!看看各地旅游复苏政策有多硬核?

旅游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钱二是时间。

2020年的疫情给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旅游业折损或超1.6万亿。

随着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复产,有专家表示,复工后的人们为弥补因疫情影响的工作时间和经济收入,今年将没有多余的钱和时间去考虑旅游。

旅游业不仅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10%,更是各个地方的经济支柱。正是因为旅游业如此重要的地位,为了刺激消费,促进旅游业的尽快复苏,各地政府真是拼了!

去旅游没钱?政府免费发旅游券!去旅游没时间?政府给你延长假期!一切只为让你去旅游!

第一:没钱去旅游?政府免费发放旅游券

3月2日,西安发布22条政策称,疫情结束后将分批发放“西安文化惠民卡”,卡内含充值400元,供市民欣赏高水准的惠民文艺表演。

3月12日,浙江省文旅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和一亿元的文旅消费大红包。

3月13日,南京发放总额度为3.18亿元的消费券,主要用于包括乡村旅游、餐饮等7大类消费。

3月13日,宁波宣布将联合文旅企业推出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所有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指定平台上领取。

3月19日,济南推出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景区、影剧院等场所均可使用。

第二:没时间去旅游?政府给你延长假期

发放旅游券,景区门票打折优惠解决了旅游中钱的问题。光有钱没有时间也不行,于是国家把原来三天的五一假期延长为五天。

近日江西省、浙江省、陇南市又相继推出每周2.5天假期制,鼓励、引导职工外出度假和旅游,用以满足旅游中的时间问题。

江西是率先提出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休息制的。要求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优化工作安排,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

甘肃省陇南市则要求每周星期五下午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工作任务,安排好值班人员的情况下,鼓励其余职工休假旅游,任何部门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取消或减少干部职工休假。

3月24日浙江省也印发了《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除了这三个地区以外,河北、江西、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贵州、福建、浙江、广东、江苏等10多个省份都曾出台过每周休假2.5天的政策。

第三:为什么各地要力促旅游业尽快复苏?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2019年,全年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也就是说旅游业不仅为国家贡献了超过10%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为1亿多中国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一些旅游大省,旅游业更是占据了全省收入的半壁江山。

2018年云南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88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991亿元,云南省旅游业对全省经济贡献值达到50.28%。

作为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旅游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还能带动诸如运输、餐饮、住宿、农副产品、土特产等周边行业的发展。

正是因为旅游业如此重要的地位,在旅游业的至暗时刻,全国各地至上而下才会不遗余力地想尽一切办法促进旅游业的尽快复苏。

第四:旅游业复苏尚需时日,但未来可期

虽然全国至上而下都在力推旅游业的尽快复苏,但是旅游业作为移动的经济,在疫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想要全面复苏尚需一定时日。

目前全国大部分景区均已经恢复开放,旅行社的部分经营业务也已经恢复,但是作为旅行社的主力业务国内游和出境游仍然处于封禁状态。

加上全球疫情的爆发,旅游业恐怕还要面临超过4个月的亏损期。旅游企业和从业者今年的生存状态依然堪忧。

各地在出台相关旅游业复苏政策的同时,应该适当给予这些旅游业者一些实质性的照顾,毕竟作为旅游业的巨型流量池,旅行社的跟团游在当今旅游市场中还是占据着不少的份额。

艰难地活下去是每个旅游企业和从业者的心声,因为他们坚信旅游业的未来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