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不过原创到月度优质账号:如果你也放弃过,希望你再坚持一次

本来打算在得到9月月度优质账号后,做一个给自己的头条号运营总结,结果一拖再拖,直到这次意外收到生机大会的参选邀请。

作为一个粉丝不到很多大V零头的职场领域小透明,回顾自己这几个月的心路历程,实在不敢说是总结什么经验,只能在这里说一句感谢所有支持过我的粉丝和读过我创作的所有阅读者:

#谢谢你,喜欢我#

这话听得好像实在有些矫情。

因为也许你只是随手一看,随手一赞,随手一粉,但是对我来说,却真的很重要。

所以今天我写下这篇文章,

如果曾经你也像我这样放弃过,那这一次,希望我的故事能让你再坚持一次;

如果看了我曾经跌过的坑,希望我们以后能一起避雷,离我们想过的生活更近一些。

01 再坚持一下,可能你离你的目标只差最后一步

我记得第一次了解到今日头条,是通过悟空问答。当时听说回答问题可以赚钱,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问答之路。

那时候正逢年底年初一波忙季,我就基本上保持每天更新一个问答的频率,很顺利就通过了职场领域优质创作者的黄V认证。

可是收益却迟迟没有开通。

这样答了几个星期,虽然时不时有阅读量过万的回答,但看不见实际收益,终究很快失去了耐心,心想看来自己是不太适合这个行当,还是算了吧,后来索性一气之下删了悟空问答和今日头条两个APP。

直到今年夏天,忽然发现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大V开始在头条号上发文,朋友圈也开始被各种MCN招人消息刷屏,我才忽然重新想起了当年“只是短暂地创作了一下”的这个APP。

而在我重新装回APP后,我忽然发现,竟然就在我当初卸载APP后不到一周,悟空问答就为我开通了收益!

当时看着这条几个月前发来的消息,感觉自己损失了几个亿,忙点进去回答,第二天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条问答收益。

现在想来,其实人生的很多事都是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可能都还称不上努力,就被过早地放弃。我们害怕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就如同害怕自己痴心错付一般,走走停停。

可实际上当我们向前的时候,我们往往看不清我们距离目标有多远。

也许真的只需要再坚持一小下,再迈出一小步,你就能如愿以偿。

02 从原创不过到一个多月拿下六篇青云一篇爆文:尊重平台和读者,才是创作之本

在决心回到头条后,横亘在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让我们很多人咬牙切齿的原创标。

我当时看到说一个月发满10篇原创文章就可以申请,于是东拉西凑,从过去发表在公众号上的文章,到问答里的回答做改编,还有随便想到一个话题就信手洋洋洒洒码上几百字,两天就发满了10篇文章迅速申请原创。

当然,结局就是被打回。

我不明白,这每个字都是我当初辛辛苦苦一个字一个字打的,怎么就不是原创了?

后来我有幸和一些在平台上已经耕耘了较长时间的作者聊了聊,才知道我对原创标的误解大发了!

原创的要求,有两道坎:

第一道坎,是机器,要求你的文字是全网首发,不然机器会查重,会影响到你的推荐量;

第二道坎,是人工,要求你的文字有质量,青云获奖文章还要求有信息增量,给读者带来收获。

这时候我才明白,一个好的创作者,绝不是自嗨式写作,更应该尊重平台和读者,形成良性互动。

尊重平台

全网首发,意味着我们相信这个平台,而把自己的劳动结晶选择首发在此,而不是把一些二手的文字随意堆砌,即使他们也曾经来源于我们自己。

尊重读者

同时,我们还应该研究平台的用户更关注什么话题,更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和价值。

于是我开始思考,分享阅读中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思想,从经历过的职场体验总结出可以马上落地实操的方法论,终于在八月中旬过了原创,也在八月底拿到了个人第一篇青云。

只有尊重为我们提供展示舞台的平台,尊重花费自己时间和精力点击阅读我们文字的读者,我们才能真正配称得上自己认证标签中的“创作者”。

03 蹭热度、编故事:非你所愿,就不必随波逐流

得了青云之后,我开始为涨粉烦心。

因为青云文章大多又长又繁复,很多时候为了讲清楚一个问题,可以写上好几屏,很难吸引到读者或者让读者看完,更别说和我互动了。

我当时就想了两个方法:

第一招,蹭热度

我当时基本上每周都要写上1-2篇标题里带明星的文章,试图以此博人眼球。虽然这些明星本身我也有所了解和关注,甚至有的我还很欣赏,以至于有时也能得到过万的阅读量,可是然后呢?

评论里全是讨论明星的,对我的文字大家却似乎并不关心。而且因为写明星篇幅过多,明明主干是讨论职场的文章都被归到了娱乐类,也影响到了推荐的受众和我自己账号的垂直度。

这样写了几篇后,虽然有涨一点点粉丝,但是我却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

第二招:编故事

我在参加了头条相关培训后,知道了微头条是涨粉利器,去网上逛了一圈,发现那些讲情感纠纷的微头条最容易出爆款。

我当时就想,不就是编狗血故事吗?谁还没看过社会新闻呢?

于是我也开始尝试在微头条发一些狗血的故事,或虚构或生活中听到的八卦改编,可是毕竟本身对这类故事也没有什么兴趣,写起来总觉得别扭,阅读量也依旧上不去,写得多了也觉得无趣。

而转折点发生在9月21日,我在头条的第一篇10w+忽然出现。

这是一篇讨论职场人到底该不该副业,怎么搞副业的文章。

当时全网都在讨论“副业刚需”的问题,再加上经济压力的增大,大家都对怎么搞副业十分关注。

而我这篇文章标题就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认为很多人盲目搞副业,荒废了自己本可以有所发展的主业,其实是本末倒置。但是如果有所取舍,有针对性理智地规划,副业不但可以帮我们获得经济利益,甚至能和主业互相支持,协同发展。

可能是标题观点过于偏激和反主流,当时文章一发表,就看着推荐量和阅读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涨。

点赞的,转发的,评论的,收藏的,所有的数字都达到了我加入头条以来的巅峰。而评论里,各种争论更是爆表,很多人都对我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抨击,甚至不乏一些人身攻击和恶语相向。

这个时候,我陷入了迷茫。

我发现我的观点无法有效传达,我的很多论述好像隔着屏幕也变得特别无力。我当时只觉得每个人都能义愤填膺地过来骂我一句,而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我的文字。

一定是我的表达出了问题。

带着这样的想法,在这篇爆文产生后的半个月里,我常常连着几天写不出一个字,好不容易写出的文章都阅读量惨淡,也得不到青云。

我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写什么?

即使偶尔有些念头一闪而过,我又开始担心我到底能不能写好?

我是不是已经弹尽粮绝,头条的创作之路要到此为止了?

04 回顾初心:当你坐在电脑前,你到底想告诉别人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写作本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为了金钱,但曾经摆在我面前的诸多选择,任何一项都远高于我现在写作的收入;

如果是为了得到肯定,那我也有更多可以骗赞骗点击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次敲击键盘又一次次删掉,生怕辜负了什么。

我想了想,那我写作的初心,就是为了沟通和分享。

我想通过我的表达,去传达我想要表达的价值观,然后通过阅读他人的文字和评论,尽可能了解更多的思想与想法。

倾听一切的可能,包容任何的存在。

前几天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反击的那段话上了热搜。作为曾经也是“倒郭大军”的一员,现在依旧没有办法去直视他的作品,所以我认为,他对于文艺作品所讲的话中只说对了一半。

的确,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剥夺了他人喜欢和选择的机会,尤其是像郭导代表的那些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东西,更不应该随便扣下一顶帽子就把它们一脚踩到鄙视链的底层;

但是,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选择呈现在大家面前,不论是再小众的价值观,还是再冷门的文化,都值得拥有自己的平台,去交流,去展现,去碰撞。

所以,我渐渐开始不再焦虑自己的低阅读量,也不再恐慌评论里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声音。

恰恰相反,我为我还能够坚持表达自己的声音而骄傲,也为自己的一篇文章甚至只是一条微头条,能够激发大家的讨论和交流而幸运。

最后,希望头条能够越做越好,也希望每一个读者和作者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可以直抒胸臆的方寸之地,让更多人听见更多的声音。

最后的最后,谢谢你,读完了这篇文章,听完了我的故事。

如果我的故事,能给你带来继续坚持下去的一点力量,能为你的未来带来其他的一丝可能,我将倍感荣幸,也感谢你在文章最后为我在今年的生机大会投上一票,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谢谢你,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