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博士當中學老師,是促進教育發展?還是影響教育公平?

自古以來,教師就是一份崇高而偉大的職業,他們教書育人,把知識與品德傳遞給下一代,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除此之外,在人們的眼中,教師也是一份“鐵飯碗”的工作,工作穩定,收入穩定,還有相對比較長的假期,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畢業生投身於教育事業中,為教師隊伍添磚加瓦,為我國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尤其是今年,教育部再次擴招了中小學教師,將要招收40多萬高校畢業生補充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隊伍,教師隊伍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此外,教育部還推行了“先上崗,再考證”的政策,為那些想加入教師隊伍的畢業生們提供了便利。更讓人興奮的是,今年年底前還會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水平”。相信到這裡,不少畢業生們已經心動了。

當然,想要順利進入一所學校當老師,也並非那麼容易的,本身競爭就非常激烈,很多人去應聘一個教師崗位,這個時候學歷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例如現在很多重點中學,門檻已經設置到了研究生、博士學歷,專科、本科學歷似乎都已經不太夠用。那麼就有人會問了,研究生、博士這些高學歷人才去真的願意去當中學老師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還不在少數。

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博士都投身於教育事業,甚至是一些國內重點高校畢業的博士都願意去當一名中學老師。例如,前不久就有一則新聞,廣東實驗中學將有11名博士入職該校,其中9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2人畢業於北師大和中科大,此外還有若干名北大、北師大等名校畢業的碩士也將入職該校,這些“準老師”有的還是當年學科競賽國獎獲得者,這個陣容確實非常震撼。

不過,消息傳出後,也有網友產生疑惑,為什麼清華、北大的博士都願意去當中學老師了呢?這不是大材小用嗎?其實總的來說,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待遇方面,這些名校博士的待遇肯定是一般的中學老師比不了的,還有社會環境方面,現在的就業壓力確實不小,從事教育行業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最終還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沒有必要說大材小用、資源浪費,每年畢業的研究生、博士那麼多,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投身到專業領域的科研事業中,他們也有選擇自己職業的權利,研究生當保姆、博士賣房這類現象,如今也是比較常見的了,或許這也是時代進步的體現。

那麼清華、北大博士當中學老師,對於整體的教育環境來說,是好還是壞呢?是促進教育發展?還是影響教育公平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待,高學歷的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可以提升整個教師隊伍的素質,或許在他們的幫助下,能夠探索出更多優秀、創新的教學經驗與方法,這對教育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名校博士進入的一般都是市裡甚至是省裡的重點中學,對於重點中學的學生們來說自然是錦上添花,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教學資源,與其他地區的普通中學無疑進一步拉開了差距,這是否會影響教育公平呢?其實現實很無奈,雖然在努力實現教育公平,但是地區間的教育資源本就存在一定差距,這些博士去重點中學當老師,剛開始可能會擴大這個差距。但從長遠來看,說不定能吸引更多高學歷人才進入教育行業,讓研究生、博士在各地中小學都成為普遍現象,進一步促進教育的發展。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