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吕梁市中小学生国学教育的建议

不少中小学生已经可以流利的背诵《弟子规》《礼记》《诗经》,并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提倡,但在一线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我国的科学家、导弹、卫星、高铁、文学经典等文化根脉一知半解,这无疑是值得反思的。

建议

1、总结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对已经开展国学教育的学校、培训机构逐一进行核查,对成功做法予以总结推广,对不法行为及时纠正查处。另一方面,加大国学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印发国学经典教育资料、举办国学教育活动以及新媒体工具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国学教育,避免盲目跟风。

2、允许国学教育进校园。允许学校开设大课堂活动,引进民俗、书法、国画等课程,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管理,营造泛在学习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学习,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3、加强师资建设,保障资金投入。一方面,打造专业国学教师师资队伍,通过继续教育、专题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强化国学教师任教能力,培养学生辨别经典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对国学教育设立专项资金,在图书购置、活动筹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办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之中,目前,全市中小学国学教育呈现出良好态势。

一是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各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可利用的空间设置国学经典内容,利用楼梯台阶、墙壁或学校外墙,或诗或画;也有部分学校利用学校文化园地、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办国学专栏,为学生国学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二是国学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部分学校编写具有国学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国学教育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文化盛典中聆听古人圣贤的心声,在诵读与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三是国学教育与主题活动实践相结合。我市积极落实省、市德育工作文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学校充分抓住传统节日,做足传统文化的大文章,积淀厚重文化,积极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提高道德修养。四是国学教育与研学实践相结合。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研学旅行纳入到国学教育中,逐渐涌现出研学品牌学校。五是国学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2018年我市启动实施“校长教师培训三年提升计划”,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对全市普通高中校长、教师进行全覆盖提升培训,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所有教师和校(园)长提升培训,三年实现基础教育段教师、校长的理念、教学、管理全覆盖培训。启动全市普通高中校长、教师和市区四所综改初中专任教师培训、中央体彩公益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顶岗支教项目乡村教师培训、市直三所局属幼儿教师培训,各项目正在筹备实施阶段。

吕梁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