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件事上,家长要允许孩子“自私”,傻傻“装大方”是在害孩子

文 | 果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谦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始终不会忘记让孩子养成懂得谦让的好品德,所以,常常会要求孩子"以大让小",会要求孩子对外要"大方"。

尤其是在零食和玩具上,孩子不愿意分享,就会被认为自私。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

"记得小时候我爸买了两袋好吃的,有个孩子跟我要,我爸给了,结果他吃完了还想要,我爸就把我手里这个也给他了。

我哭闹不愿意给,我爸打了我一巴掌,说我自私。"

"我有一个非常喜欢的玩具,记得是缠了好久,妈妈才给我买的,我拿着出去玩,被一个孩子看上了;

她拿着玩了好久不愿意还给我,我就上手抢了,结果我妈把玩具判给了那个孩子,为此我讨厌了那个孩子好久。"

教会孩子懂得分享是好事,但如果强制孩子分享,那么,家长的装大方就是在害孩子。


孩子不愿意分享,是物权意识的萌芽和发展

孩子的心理发育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孩子没有物权意识之前,你怎么处置他的玩具,他都没有二话。

但当孩子有了物权意识后,孩子会拒绝分享,这并非自私,而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孩子物权意识发展的几个阶段:

模糊期(0-1岁):孩子忙着探索自己的身体以及周围环境,自我意识尚弱。敏感期(1-4岁):能区分"我、你、他",以自我为中心,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尤其2、3岁,妥妥的"小霸王"。规则建立期(4-6岁):开始尝试与他人平等协商,创造共享规则,愿意互换玩具玩耍。乐于分享(6岁后):分享意识逐渐趋近于成人,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愿意大方分享。

当孩子恰好处在物权敏感期的时候,孩子的不愿意分享,需要得到我们的保护,而不是碍于面子强迫孩子去分享。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提到:

"被迫的无私、分享,对孩子而言,通常是以牺牲自我需求而终结的。很容易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

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认为只有顺从和讨好,才会让别人喜欢自己。"

若想真正教会孩子分享的真谛,绝对不是靠逼迫,因为逼迫只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心理创伤。

引导孩子分享,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保护自我权益

对年幼的孩子而言,拒绝分享是他们的物权意识在作怪,这是心理发育使然。

我们希望孩子学会分享,也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不过,我们在引导孩子分享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权益。

为什么说要教孩子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常常会有玩具被抢这样的事发生。想必不少妈妈,都听过孩子求救:"妈妈,我的玩具被抢了!"

如果孩子只懂得分享,不懂得保护自己,那么孩子会成为"好欺负"的那一个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不懂得如何去争取。

所以,我们既要帮孩子建立分享意识,也要帮孩子树立维权意识!

如何帮孩子建立分享意识?

1.父母在孩子面前乐于分享

孩子善于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父母时常当着孩子的面,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邻居或是亲友,孩子自然也有样学样。

2.孩子的东西,让孩子做主

千万不要未经孩子同意,自作主张把孩子的东西送出去,这样只会让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加不愿意分享。

再者,一个不被尊重物权的孩子,一个没有属于过"我"的东西的孩子,你让他怎么去分享?怎么舍得去分享?

3. 让孩子体验分享的愉悦

一件事情,你做了,感到开心,才会更加愿意做,如果感到痛苦,人就会逃避。

如果在分享中,孩子的感受是开心和愉悦的,那么下一次他就会愿意继续尝试分享。

吴京妻子谢楠的做法,就是如此。


当儿子不愿意分享时,谢楠就引导孩子说:你可以说不,但你想一想,如果大家一起玩,说不动可以研究出更好玩的玩法呢?我们要不要试一试?

这样一来,孩子就心动了,当他体验过分享的快乐后,分享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


帮孩子树立维权意识?

当孩子主动去抢他人玩具时,我们要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不礼貌行为,告诉孩子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交朋友。

坏孩子都是被惯出来的,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讨人厌"的熊娃娃。

当孩子跟你说"妈妈(爸爸),我的玩具被抢了",你会怎么做呢?

聪明家长,都懂得给予孩子支持、力量和方法,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顾训斥孩子胆小、无能。

1.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跟孩子站在一边

孩子玩具被抢,伤心哭泣很正常,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这种感受,抢人玩具也是不对的行为。

问问孩子,是否想把玩具要回来,尊重孩子的决定,如果孩子想要却又不敢,家长可以出面或进行鼓励引导。

家长跟孩子站在一起,孩子在遭到欺负时,才能无所畏惧。

2.鼓励孩子说"不",坚决维护自己权利

日常在家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情景模拟,让孩子在真正碰到这种情况时,能熟练的应对,而不是手足无措。

比如:

让孩子扮演抢人玩具的小朋友,父母扮演被抢者。

当孩子来抢时,父母可以示范"大声拒绝"——这是我的,你必须还给我;"双手环抱保护"——把东西护在怀里;"远离"——跑开或向大人求助。

反之,亦然,看孩子是否学会,可经常重复练习。

示范这些动作,直观地告诉孩子,当有人抢你玩具的时候,你就可以这样做。

当孩子被抢时,忘记该如何做找你求助时,你就可以提醒孩子“在家我们是怎么做的”,孩子回想起来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此,巧妙又不尴尬。

如果孩子依然不敢,那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完成要回玩具,让孩子看看你是如何要回玩具的,也让孩子知道,要回自己的玩具并不出丑。

正如育儿专家兰海老师所言:"我们给孩子最好的帮助,就是提供方法并示范。"


果妈寄语

分享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愉悦自己。拒绝也不是一件羞耻的事,而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我们无法时刻守在孩子身边,给予孩子肯定、支持、帮助、教会孩子解决问题,才能让孩子有独自应对的勇气和力量。

推荐阅读

➤4岁熊孩子把2岁孩子推下滑梯: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害了多少人

➤孩子动不动就哭,眼泪多,真的不是"玻璃心",是性格气质在作怪

➤“妈妈,我可以吃冰淇淋吗?”你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 作者简介:果妈,从事教育工作11年,家里有两个调皮娃娃。多平台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