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噸提升至2000萬噸 美國玉米對華出口能猛增10倍嗎

近日,關於國儲增加1000萬噸大豆、2000萬噸玉米、100萬噸棉花、100萬噸白糖、200萬噸豆油的消息是整個糧食圈內蔓延。

而就在今天,每日糧油收到消息稱,日前美國已經更新了輸華小麥、玉米、大豆、高粱企業名單。

消息稱,日前國最新公佈輸華小麥、玉米、大豆、高粱企業名單,總共233家企業獲准出口。消息認為,這或許意味著我國進口美國農產品全面啟動。

根據來自每日糧油掌握的消息顯示,美中兩國分別作為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和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兩國之間的糧食貿易量十分龐大。

數據顯示,在2018年之前,美國一直是我國最重要的大豆、小麥、玉米、高粱及DDGS進口來源國,特別是大豆貿易在兩國貿易金額排名前列。而對於美國來講,其大豆一半的出口需要來自中國的需求。

但自2018年7月之後,隨著雙方貿易關係的惡化,雙方農產品貿易陷入停滯狀態,直到2019年年底,隨著貿易爭端的緩和,大豆等貿易進口開始緩慢恢復。

資料顯示,今年2月18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開展對美加徵關稅商品市場化採購排除工作:自2020年3月2日起,關稅稅則委員會受理免關稅進口美國農產品的申請,其中包括大豆、小麥、玉米和高粱。

但從目前的進口形勢來看,美國大豆、玉米重返我國主流進口市場似乎難度較大,需要面對來自巴西、烏克蘭的貿易競爭。

根據進口來源,去年我國479萬噸的進口量中,烏克蘭玉米就佔了近九成,而在8000多萬噸的大豆進口中,巴西大豆佔據65%的進口份額。

除了面對巴西、烏克蘭的競爭外,美國玉米貿易本身也存在一定問題。

從全球範圍來看,全球主要玉米生產過美國3.5億噸、中國2.5億噸、巴西1.05億噸、阿根廷0.5億噸、烏克蘭0.36億噸,五個國家加起來約佔全球的70%產量,以上五國除了中國外其他4國均是出口大國,每年美國出口5300萬噸、巴西4500萬噸、阿根廷3300萬噸、烏克蘭2800萬噸。

而此前,我國玉米每年進口量在400-500萬噸之間,其中來自美國的玉米數量在200萬噸左右,如果提升至2000萬噸,則意味著美國對華出口提升10倍!

作為農產品,至少這種增長速度在短期內是難以實現的。

此外,從此前每日糧油在《價格飆漲之際減產質疑再度來襲:摸不透的玉米產量之謎》一文中,每日糧油也提到,當前國內糧食仍面臨著去庫存的龐大壓力。

從當前小麥、稻穀的庫存情況來看,當前階段玉米價格的適度上漲顯然對國內糧食產業的發展更具備利好因素。

另外,我們查閱資料也發現,關於對華出口企業名單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更新,是企業具備出口資質的一個表現,但並不意味著企業必須要出口,而我國也會定期公佈對華出口企業名單,這種更新更多的是一種程序上的更新。

因此,關於“國儲增加1000萬噸大豆、2000萬噸玉米、100萬噸棉花、100萬噸白糖、200萬噸豆油”的消息,如果單單拉出來說大豆或棉花,會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涉及玉米、白糖、豆油之後,可信度反而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