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怦然心动》:人性最大善良,是学会换位思考

“你必须看到整体,一幅画可不仅仅是它各个部分的简单组合,一头牛只是一头牛,草地只是一片长满青草和花朵的土地,透过树枝的阳光,也不过是一束光线而已,但是你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美得不可思议。”——《怦然心动》

如果让你列一个关于“初恋”电影的必看名单,每个人也许会不一样,但是《怦然心动》一定会在上面,因为它不仅仅是少男少女的纯情之恋,还有闪烁在其中的人性之美

电影主要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中产家庭的布莱斯全家搬到小镇上,邻家女孩朱莉跑来帮忙,却意外对布莱斯一见钟情,因此对其展开了热情的“攻势”,而对方避之不及。后来因为“梧桐树事件”和“扔鸡蛋风波”之后,两个人渐行渐远。但是在外公的引导下,男主开始抛开偏见去了解朱莉,并与之冰释前嫌,两颗纯净又懵懂的心走到了一起。

这部电影由罗伯·莱纳执导,自2010年在美国上映以来却获得了万千观众的嘉奖和影评人的口碑,在豆瓣上评分更是高达9.1。

故事情节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老套,但是观众看完之后,却深有启发。这主要归功于导演的拍摄实力。全片摒弃了传统的单线叙事的手法,而是采用了双线叙事结构,配合男女视角的切换,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使情节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也呈现出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但不同视角的切换,又让故事变得完整和客观。

不同的视角,导致了不同的看法,因为男女主前后视角的转变,导致两个人对彼此有了新的认识。整部电影以“视角”为关键推进剧情的发展,同时也暗藏着一个人性的真谛——学会换位思考,以及告诉我们如何换角度思考。

l 整体大于部分之后,看到整体,才能打开更高的视野和格局l 学会不带偏见地看待,放下偏见,方能遇到彩虹般的人l 因为懂得,所有慈悲,培养一颗同理心,才能理解别人的不易

接下来,我也将基于电影视角的转变,从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关于“转化角度”的思考。

01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看到整体,才能打开更高的视野和格局

1)整体视野下的爱情:人品大于外貌

电影开场,朱莉和布莱斯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在拉扯之时手不小心握在了一起,从朱莉的视角看,对面这个男孩羞涩又可爱,长长睫毛下的蓝色眼睛充满了魅力,对他一见钟情。

就这样,朱莉追了布莱斯五六年,从小到大,她从来不放过任何表达情感的机会,每天一见到布莱斯,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用鸡蛋换布莱斯的微笑和问候,并认为这是他们感情升温的见证。

朱莉对布莱斯的爱慕,父亲理查德也察觉到了,但没有第一时间表示反对,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你为什么喜欢他?他这个人怎么样?

朱莉回答说:“可能是他的笑容,也可能是他迷人的眼睛。”

听到这里,父亲以画为比喻,对她说出了那段关于“整体和部分”的话:

朱莉一开始似懂非懂,直到某一天爬到梧桐树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变得如此渺小,阳光下的小镇那么静谧那么美好,她从未在这样角度下看过这座城市,这时,她忽然理解了父亲的那番话。

有的人部分大于整体,可能第一眼看上去很好,但是整体看来也不过如此,甚至会更糟;有的人整体大于部分,第一眼其貌不扬,但是相处久了却发现越来越好。

朱莉抱着这样的理解,开始去观察身边的人,也开始重新审视布莱斯。

曾经,她一度以为布莱斯和她一样勇敢、真诚,应该算是整体大于部分的人,但是在捍卫梧桐树的时候,他选择了逃避;在听到别人说她家不好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在家人说觉得朱莉的鸡蛋有沙门氏菌,让他还给她时,他选择了怯懦,每天笑面相迎转身却把鸡蛋倒进了垃圾桶。

她开始从布莱斯的“眼睛”中抽离,从整体去观察,理性看待自己的那份感情,她不再一腔孤勇地追爱,而是反思一切是否值得。

整体视野下的爱情,变得更理智而成熟,朱莉开始明白,爱一个人,他的人品比外貌更重要。


2)整体视野下的亲情:从委屈变成守护与爱

曾经,“叔叔”对于朱莉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代名词。

直到有一天,朱莉给布莱斯送鸡蛋,结果被告知,布莱斯一家觉得自家院子又脏又乱,所以只能将鸡蛋偷偷扔掉。她觉得十分委屈,向家人提出整理院子的要求,却引发了父母的争吵,父亲把大部分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智障叔叔的身上,而母亲却觉得,如果不是这样,家里条件本可以更好。

因为这场争吵,朱莉开始重新审视叔叔与这个家的联系,于是在叔叔过生日那天,坚持要求同往。

因为这次同行,朱莉切身体会到父亲的不容易,感受到父亲与叔叔间深厚的兄弟情谊,也感受到叔叔的纯真善良与生活处境的艰难,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作为家人的义务与责任。

从之前片面肤浅的理解,到现在的感同身受,朱莉不被别人的嘲讽所左右,也不被表象所蒙蔽,而是全面理解了“家人”二字,明白了守护的意义,也懂得了如何去爱别人。

父亲的这段话,教会朱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教会我们,人生看问题学会看整体。

无论是人还是事,我们都曾如盲人摸象,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但也很容易被这部分所蒙蔽,如果试着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不同的光景,遇到不同的角度,人生也越来越成熟、完整。

02 学会不带偏见地看待事物,放下偏见,方能遇到彩虹般的人

偏见在生活中是最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地域、种族、性别、年龄、家境等都是偏见的寄生之地。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男主的视角,也为我们呈现出众多的偏见。

一开始的相遇,朱莉的热情只是让布莱斯感到不理解,但是在父亲的影响之下,他对朱莉日渐生厌,避之不及。

在布莱斯眼里,朱莉的种种行为也是既无聊又愚蠢:她总是喜欢爬上高高的梧桐树上,日复一日地为大家报校车的位置,尽管大家都觉得没必要;又或是在院子里搭建脏兮兮的鸡舍,鞋子上都沾满鸡粪。

后来,外公约布莱斯出去散步,走到被砍的那棵梧桐树桩前,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有些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是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她让你觉得你以前遇到过的所有人都只是浮云,朱莉就是这样的女孩。”

什么?在布莱斯眼里,他一直觉得朱莉是个素色的女孩

在外公的引导下,布莱斯慢慢放下自己的偏见,开始重新审视朱莉。他找到那天的报纸,看见朱莉站在梧桐树上的感受,“被捧在大地之上,任凭风的吹拂”,不禁讶然,有哪个高中生会说出这么美丽的话?

终于,他对朱莉也产生了怦然心动的感觉,他发现曾经喜欢的校花只是虚有其表,除了聊自家的房子和午餐,再也不会有其他的话题,而相比之下,朱莉更有内涵。

记得在影片前半段,外公与布莱斯第一次聊起朱莉,对于朱莉抗议砍掉梧桐树的新闻,在外公看来,她非常有骨气,而布莱斯觉得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固执,外公对布莱斯说,“试着不带偏见地去看这个事”。

不得不说,外公这句话非常有智慧。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任由偏见主导我们的认知,也把我们的世界观局限在方寸天地里,以为见到的就是全部。

可是,每个人都有彩虹般绚丽的一面,唯有我们学会放下自己的偏见,才能看到全部的人生真相,不会一叶障目。能够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去接纳别人,感受人性的美好,才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理性。

03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理解他人的不易

在影片中最大的亮点,我觉得是布莱斯的外公。作为一个“局外人”,他始终用同理心包容和接纳每个人的做法。

第一次的理解,在梧桐树事件发生之后。

他看到了朱莉浪漫而勇敢的一面,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他对布莱斯说“如果你外婆还在的话,也会这么做的。”于是,在看到朱莉整理院子时,主动跑过去一起帮忙,告诉她修整的技巧和人生道理,也给她打造了梦幻般的庭院。

这便是换位思考,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他曾经和这样性格的人相处过,也明白拥有这样品质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所以,他选择保护。

第二次理解,是在外公帮助朱莉修整庭院之后。

电影中,布莱斯的父亲曾多次表达对朱莉一家的鄙夷之情:

嘲笑朱莉家院子一片乱糟糟,鸡舍脏兮兮;奚落朱莉父亲画家的职业,认为他是一个“爱做梦”而不务实的家伙;嘲讽他们家有个智障的叔叔,并自大地下结论“智障是会遗传的”。

直到一天晚上,布莱斯的父亲对外公去帮朱莉修正庭院的行为冷嘲热讽,外公揭开了朱莉一家的处境:

朱莉一家之所以不修整庭院,是因为她父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照顾重度智障的弟弟身上,而且智障也不是遗传,而是在出生时脐带不小心绕住了颈部缺氧造成的。

与此同时,外公也对布莱斯说,在他出生时,也差点落到同样的境地,还好当时的医生机灵,才免遭此难。

这件事深深震撼到了布莱斯,他开始理解外公为什么对朱莉如此重视。

正是明白这样的意外多么惨痛,所以外公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一家人的辛苦,体贴他们的不易,才会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

第三次理解,是在和布莱斯散步时。

布莱斯提了一个假设性问题,问外公:“如果当年自己也这样遭遇了意外,按照父亲的性格,是不是早就把他丢进了疯人院?”

外公连忙回答“这种事是没法假设的,你不能因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而责备他们。”

这句回答非常智慧,外公想强调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尽管他们在某些行为上有些不对,但爱毋庸置疑。他理解布莱斯的父亲为什么变成这样,因为生计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正因如此才让布莱斯享受优渥的生活,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

对待人际关系,我们同样需要外公的智慧,学会换位思考。人生百态,各有所难,只有拥有了同理心,具备共情的能力,才能深刻理解别人的感受,说话投足间,都让人感觉舒服。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说过:“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是啊,人心都是肉长的,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当你懂得换位,学会体谅,遇事越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给予理解、宽容和体谅,把舒服留给对方,如此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心,这也是人性最大的善良。

结语

人性的美具有纷繁的多面性,无论是男女之爱还是亲人之情,所有的美都会令人向往和感动。当观看过影片《怦然心动》后,朱丽和布莱斯这对少男少女成长过程的人性美会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部电影因为纯真无邪的爱情为大众所知,也因为影片对人性美进一步的剖析和升华让观众记忆深刻。

在这部电影里,虽然主题是“爱情”,但超越爱情之外的人性,似乎更让我们铭记。我们从中看到了人性最大的善良,也看到了换位思考的方式,要学会看一个人的整体,学会放下偏见,培养一颗同理心,理解他人的不易,将心比心。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带着善意去换位思考,少一点自以为是,让身边多一些温暖与美好。

作者简介:阿鲸,游走于文字之间,用笔写下生活的温暖,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留言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