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洞察 | 生命的觉醒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要把几个重要客户的营销方案及时交付,几乎进入到忙得不可开交的状态。仿佛又回到刚开始创业那会儿,似曾相识,往事如昨,历历在目。每次在这样的快节奏之中完成任务后,都会有种如释重负之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由于在自媒体独自运营的236天里,每一天保持着更新的节奏,哪怕再忙也会完成这个任务,成为了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正是因为这样的功课,成为了一段自我觉醒之路,发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觉醒的出路。

每一天的文章更新,刚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困难,首期目标定为100篇,15万字。结果在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之后,在不断学习吸收过程中,发现原来潜能不止于100篇,于是又把目标定在300篇,45万字。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燃烧的过程,每一步都必须有新鲜的知识进来,否则就无法完成目标。每一次在要放弃的时候,通过徜徉在那些传统文化的浸润,从那些传统经典中找到了可以修炼自己心灵的地方。

生命的觉醒,在不经意之中不期而至。一颗内省的心,一颗智慧追随的心,一颗依照过去,听从分析者而运作的心,这样的心所产生的行动永远都是不完整。因而始终都是混乱的,所以会带来痛苦。

痛苦并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是痛苦的觉照,才能了解悲伤的意义与深度,从中去发现什么是爱和慈悲,良善和丑恶。爱没有时间。爱无法培养。一颗会发现,会觉察的心必须摆脱过去,摆脱苦痛,摆脱它自己的制约。

此时此刻,才能算是找到了生命觉醒之路。生命之中最吸引人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发现如何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具有宗教情怀的心是精进不懈的,也充满着关怀,警觉性而又富有观察力。那份观察力之中往往蕴含着热情与慈悲。

头脑必须具有彻底自由和空无的品质,也就是说,你必须什么都不是才行。终于找到了这个结,解铃还须系铃人,原来一切取决于自己的生命觉醒发现。这才是能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最好的修炼,修炼到能够觉醒的时候,才能够心无旁骛,缘起性空,突破业障,作如是观。

现在才发现原来当生命觉醒的时候,不管在从事着什么事情,不管在任何困难情况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前行的路。路就在自己的脚下,每一步的迈出,都是觉醒的开始。从心灵感知中,放空心灵,让心灵不再被东西填满了而无法放下一点点的东西。

于是,明白了在营销的道路上,也是生命觉醒的过程。每当发现新的营销模式,或是新的营销理论,都会情不自禁的欣喜。霍尔特在《文化战略》中提出一个与时俱进的观点—文化创新利益点。这个利益点并不是出自产品和品牌本身,而是将社会文化环境的演化,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某种新文化趋势,嫁接到品牌本身。

正如台湾意识流文案女神—许舜英,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倾向,让一个百货公司实现了28倍的业绩增长。这就是文案的力量,也是营销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可以作为现在文案增长点,文案除了功能利益点和情感利益点的诉求,还有第三种利益点:文化创新。

如今营销面临着一个较大的挑战是人们的记忆容量已满,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无法植入人们对于新产品和新品牌的记忆。著名的“心智阶梯”理论说明,为了方便购买品牌,消费者会在心中形成优先购买的品牌序列和产品序列。

特劳特发现:为了对抗信息时代迅速爆炸泛滥的信息,人们的心智启动了两项功能—排斥信息和将信息自动简化归类。唤醒消费者的记忆成为了当下营销的方向,如果不能有效唤醒,那么营销的效果就会打了折扣。营销的展现与品牌曝光,让消费者不能积极参与关注,分享,转发与互动。

这些当下营销的变化是如此惊人迅速。如果营销人没有自己生命的觉醒意识,就会让自己的营销方案淹没在茫茫人群中。换言之,消费者都已经开始觉醒了,他们可以有效过滤无用的信息,知道什么才能让他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又是什么才能让他们记忆深刻。

显而易见,关于生命的觉醒在当下网络营销变幻莫测时代里就显得更加重要。不但是一个必要,而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心灵修炼。唯有心灵的修炼,才是意味着生命觉醒的开始。随着《庄子 齐物论》—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来结束今天的感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