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700亿斤?我国每年粮食厂后损失高达700亿上下

从正在举办中的全国粮食物资储备科技周中了解到,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粮食连续获得“十六连丰”,但是依然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因为国粮食在产后环节损耗严重。

据悉,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中显示,我国粮食在产后环节损耗严重,储藏、运输、加工环节中,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上下,这样的一个损失量,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一个情况呢?

首先,农户在粮食储存方面,减损任务艰巨。农户储粮、粮油加工和餐饮消费等环节损失较为集中,粮食流通的个别环节损失率高。有其是像前几天,山东遭遇强降雨,临沂数百个村庄不同程度受灾,一些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企业的粮食被水浸泡。

临沂市莒南县石莲子镇陈家白崖村村民贾学增:小麦都泡这样了,这个要是不及时处理的话,就发霉就烂了。你现在就是给面粉厂也不要,包括那边那个面粉厂,现在也是淹了,它那个小麦也都淹了。

贾学增说的面粉厂位于道口镇前介脉头村,工厂负责人说,厂里存储的1000吨小麦、80吨玉米以及部分成品面粉都过了水,磨面机械也都进了水,粮库的外墙甚至出现了裂缝。


其次,农户储存粮食,以前放粮都是用木桶、用蛇皮袋,老鼠会咬,浪费很大。

在我国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改善粮食储存条件,减少农户、中小企业、粮食经纪人等储粮环节损失,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从根源上改变这样的情况呢?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积极推动科学储粮的基础上,下一步,将采取立法的形式最大可能地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民利益。


全链条节粮减损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在产后环节,各地通过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减少储粮损失。正确使用科学储粮装具,粮食损失可降低至2%以下。目前,0.5~2吨农户储粮装具和10吨农户仓,10吨至20吨中小型农村烘干整理装备,都已推广应用。

全链条节粮减损的第二个主要措施,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通过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帮助农户解决收粮、储粮、降水、干燥等问题,通过社会化服务,有效推动节粮减损。

临沂市莒南县板泉为农服务中心经理孙开强:中储粮给我们烘干粮食(每斤)1.22元的收购价格,除去运输费用加上我们的人力费用,我们按照(每斤)1.18元的费用直接收购农户的粮食。

图片来自于央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