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蹤春風嶺——梅花贊

說起梅花,其除了疏肝解鬱,開胃生津,化痰潤肺之功效。並執元、亨、利、貞之德。梅開五瓣,又有快樂、幸運、長壽、平安、和平之五福。賞梅也發展成了一種特定文化,即色、香、形、韻、時,並且貴疏不貴繁,貴合不貴開,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新。文人墨客們吟詠書畫梅花,總離不開四個字——橫、斜、疏、瘦。


詠梅的詩,首當林逋的《山園小梅》,千古絕唱,無人能及——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然林逋,是個人情愫,而王安石的詩,充滿了家國情懷——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對待梅花,品賞吟畫、尋培羨詠皆是梅之魂,然蘇東坡愛梅,那是其精、氣、神。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貶至黃州,公元一零八零年正月二十,蘇軾過關山進入黃州地界,吟寫了《梅花二首》——

①春來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 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

②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第一首詩寫景,景中有情。第二首詩寫情,情中有景。“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就是詩人此行復雜心情與真情寫照。此時的蘇軾,站在江淮嶺上,品賞著風雪之後的皪的梅花,想起了自己的坎坷的仕途與家國情懷,眺望著荊楚大地,令牌石溝那條清溪,如同一塊巨大的玉石中的一道隙縫。回首俯望著淮南村落,感憾萬千。

“開自無聊落更愁。”落者,寥落、寂寞、流落也。所有的情緒,都從這一個“落”字生髮出來。無論命運怎樣安排,這些生命力極強的梅花,給蘇軾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於一年後的同一天,即元豐四年的正月二十,其從黃州再訪陳季常的路上,又想起了春風嶺上的梅花——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其意境的思緒是可以想見的。踏上了漢潢古道,腦海中就浮現出那些關山飛雪寒風中、草棘間的梅花。進入歧亭重訪陳季常,道旁又見梅花,詩人又吟道——

蕙死蘭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嶺頭梅。數枝殘綠風吹盡,一點芳心雀啅開。 野店初嘗竹葉酒,江雲欲落豆稭灰。行當更向釵頭見,病起烏雲正作堆。

春風嶺上的梅花,已經成為詩人心中精神的鉻痕!

十四年後的1094年,蘇軾在松風亭又見梅花——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蜒雨愁黃昏。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豔排冬溫。松風亭下荊棘裡,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叩門。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春風嶺上的梅花,在蘇軾心中,引領成為魂璁、精神、信仰,永遠伴隨著詩人的人生旅程。無論是遭讒遇譏,還是貶謫流離,成為詩人無悔無畏、家國天下的人生境界。

春風嶺這個地名,也由於詩人的反覆吟唱而名滿天下。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尋訪到了這個老師念念不忘的地方——

①竟陵南風稻新綠,夢澤悠悠傷遠目。春風嶺上望齊安,太昊城邊攬秋菊。

② 東歸已過春風嶺,度盡千山路漸平。人事水泡能幾日,流光駒隙卻堪驚。居人落落多新屋,行店依依認舊程。世事飽諳身已老,區區來往笑浮生。


往事越千年。

懷著對蘇東坡直麵人生無限的嚮往與欽佩,我攜帶著眾詩友尋蹤春風嶺,又一次在漢潢古道上追思緬懷,留詩以記之——


聚漢潢古道尋蹤春風嶺


①左扶冰雪枝,右眺長江水。衣習淮南風,尋蹤古道爾。


②臨江仙 與友別山水關

尋蹤墨客彤雲眺,風雪已過關山。緬東坡古道塵湮。訴歸人掩淚憑瀾。

千古興亡多少事,酒香交迫腸寒。殤痕拋去淠河潸。徒留山水指尖憐。


③相見歡

江淮界嶺回頭,慰深幽。滿眼群山風雪霧悠悠。

土地廟,觀音嶠,是鄉愁。凌亂梅香寥落語羞羞。


④恨來遲

一覽春秋,醉多情處,竇世初交。午夜恐花飛,舉燈依守,夢也狂豪。可恨時、急雨驟風咆。奈何窗榻寥宵。冷露又沉沉,一杯茶裡,苦上眉梢。


夜已深沉,突然想聽一首老歌——“紅梅花兒開、千里冰霜腳下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