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鸟巢” 又一网红地标!就在十月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来了

长沙在建的最大“会议室”——长沙国际会议中心目前完成了主体钢结构施工,已全面进入内部装饰装修、金属屋面和幕墙安装等附属施工,确保今年10月份达到承办会议的条件,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长沙城市产业、生态、形象的新地标。

位于长沙国展路的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与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相邻,从今年2月份复工以来,项目现场最高峰时有2000余名施工人员“白加黑”忙施工,6台塔吊全功率运转,在近日顺利实现了4月份主体完工的目标,总用钢量达到4.5万吨,超过北京鸟巢。

作为长沙在建最大的“会议室”,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是对标G20峰会杭州馆、上合峰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等进行设计,会议中心主会场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既能举办中高端国际会议,又能够满足日常经营需求。

该项目周边还将打造新型商业综合体,配套建设五星级国际品牌酒店,客房数量将达400间,同时还将建设约280米超高层地标,将打造集购物广场、优质小学、优质幼儿园、文娱小镇、写字楼等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设计愿景

长沙需要一个怎样的国际会议中心?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的长沙,正着力瞄准全球化发展方向。开放的长沙,需要一个包容思想、博采众长的国际会议中心,作为思想交融的核心地,作为长沙开放发展的窗口,提升长沙的国际竞争力。

与会者需要一个怎样的国际会议中心?

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国际会议中心,成为各种信息、知识、文化传播与沟通的桥梁;

一个城市发展的引线,在实现高效承办各类大型会议的同时,促进商贸文化交流;

一个城市的代言人,代表着长沙对外交流的高度,作为长沙城市符号而存在。

市民需要一个怎样的会议交流中心?

一个新的公共活动空间,一种新的沟通空间,一个思想碰撞的新领地,一个可以参与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的场所。

未来发展需要一个怎样的国际会议中心?

一条联系市民与国际会议中心建筑空间的纽带,一个开放的室内外空间,一个融入群众生活,提升建筑的功能品质,开放的功能空间。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效果图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设计灵感

山水画意,翰墨中国

会议中心的设计秉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深刻根植于“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水云潇湘,境耀星城

会议中心立面设计以“简牍”览文脉之昌,叙华夏风云为意向,利用片状变化的金属遮阳构件,呈现出韵律美与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会议中心设计灵感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景观规划

绿色生态,魅力洲城

以绿色生态为设计主线,将磨盘洲及周边景观纳入设计范围,以整体出发,营造一个活力汇聚的美丽洲城。


整体复合,灵活适应

紧邻支流浏阳河,西面与磨盘洲形成对景,南边毗邻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综合考量后选择整体化的设计方法,形象鲜明,综合开发,统筹布局,管理高效,打造复合功能的会议中心。

南北轴线

延续滨河会展中轴线,与会展中心形成整体,综合布局。祥云门庭迎接八方来客,南广场也将成为市民活动观景的场所。

沿河建筑整体形象

山形屋面与会展中心屋面天际线相呼应,形成连贯的沿河城市建筑形象。

整体景观打造

磨盘洲,过街观景平台,圆月弧形玻璃门厅景观通廊,生态屋顶花园,打造了一个立体化的生态公园。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功能流线

峰会模式一

中方贵宾:东侧首层入口进入两侧贵宾休息室,通过贵宾休息室内部的VIP电梯直接上二层礼仪大厅旁的休息室等待。

外方贵宾:西侧首层入口进入,经由扶梯抵达二层礼仪大厅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

中方与外方贵宾抵达二层后,在礼仪大厅进行合影后进入主会场。

中方与外方贵宾还可通过东侧扶梯上至三层,抵达圆桌会议厅。

峰会模式二

中方贵宾:东侧首层入口进入,步行抵达首层礼仪大厅接见外国贵宾。

外方贵宾:西侧首层入口进入,步行抵达首层礼仪大厅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

中方与外方贵宾合影后,经由东侧扶梯抵达二层礼仪大厅,共同进入主会场。中方与外方贵宾还可通过东侧扶梯上至三层,抵达圆桌会议厅。

日常模式

日常举办普通会议时,与会人员可通过西侧主入口进入首层南北多功能厅。多功能厅四周走廊环通,方便与会人员抵达多功能厅任一入口。

与会人员主要通过西侧的四台扶梯及四台电梯进入二层会场及宴会厅。主会场及宴会厅四周走廊环通,方便与会人员抵达会场及宴会厅任一出口。

通过电梯可便捷抵达会议中心三层,三层主要布置圆桌会议厅、多功能厅及小会议室,顶层圆桌会议厅空间视线景观优美,适合开办高级别空中会议。举行小型高端会议时,贵宾通过东侧贵宾入口进入,通过东侧的VIP电梯抵达三层东侧休息厅,进入圆桌会议室附近的贵宾休息室等待。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