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房、生不起娃,房价愁坏专家?梁建章:两孩家庭半价买房


房子对于国人有多重要?近日,一则家庭负债报告引起很多人注意,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家庭有7成财富是房产,其中,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单看这一点,就说明中国人是真的爱房子,只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房子已经步入“过剩”区间,而且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按照一套自住,两套改善,三套是炒作的理论,以此来看,刚需家庭占比不到6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统计自31100户城镇居民家庭,在“被平均”的同时,意味着贫富差距进一步放大,更多城镇居民仍然在生存线上挣扎,买不起房,生不起娃,随着老龄化加速、生育率走低,靠年轻人去推动的楼市,已经“力不从心”了。

生育下滑、人口外流,老百姓不再“敢生”,96后购房者会成楼市累赘?

据国统局数据,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仅有1465万人,比上一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低至10.48‰,而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值得注意的是,31省市中共有12个没有跑赢出生率平均线: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上海、北京、新疆、内蒙古、山西、江苏、湖南、重庆。另外,在24省市净流入人口中,主要的趋势是向广东、浙江流入,而他们背后,正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两大超级都市圈。

如果分城市来看,人口趋势除了向两大都市圈流动之外,剩下的都是往核心城市流动,例如成渝的重庆成都,中部的合肥长沙武汉等。房说君认为,要知道,2016年刚实行二胎政策时,新生儿大增到1786万,然而去年降,今年再降,只能说二胎对年轻人已经毫无吸引力了。经济越发达,意味着教育、医疗、生育需要更高成本,所有人都想去大城市安家落户,孩子上最优质的小学,购物逛最好的商圈,生病到最好的医院。但是,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轻松拿出几十万几百万,也不是每位购房者,在承担了50%的房贷收入比之后,还能一声不吭的为孩子投入重金。如今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生育成本,让更多人不敢生,不想生。

对此,有专家认为,1996年-2013年出生的人口,是出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一代。1.2以上的性别比例,意味着每100个女孩当中,会有120个男孩,一旦这一代进入适婚年龄,未来结婚率还会进一步下降,也就是说,1996年后出生的购房者,他们的买房需求会成为市场累赘。不过也有人说了,男多女少,婚房的刚性需求大增才对,毕竟有竞争力才有动力。但在房说君看来,一方面,大城市女性严重过剩,学历越高择偶标准就更高,另一方面,对小城市、县城月入3000的男性来说,教育、医疗、温饱尚且不易,更不用说买房了,即便迁徙到大城市也难以改变这种弱势的格局。最终房价难有持续飙升的基础,也是情理当中。

专家:多孩家庭建议减半价买房,房价不是问题,别拿“出生率”当了借口

近日,携程联合创始人,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发文称,大城市地价普遍占到房价一半以上。如果多孩家庭买房可免除土地价格,那么购买价格就会降到原来的一半以下,这将大大减轻多孩家庭的买房负担。他认为,特别对大城市的工薪阶层来说,制约育龄夫妇生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房价,这样一来,多孩家庭消化了部分土地指标,还有助于平抑房价。

此外,对于是否有人专门为便宜买房而多生孩子?梁建章反而希望更多人“钻空子”,年轻人口增多,不仅令整个社会受益,未来创造的经济价值将远超减免的地价。房说君认为,看来,不光是无房者和刚需发愁,房价也愁坏了专家。不过关于“多孩半价买房”的建议,难免“学者化”了。要知道,出生率下降并不是一天两天到来的,只是这些年表现得比较严重。

当然了,房价和育儿费用本身风马牛不相及,但在7成资产都在房子面前,唯一能解决人们对高房价、高育儿成本焦虑的,是降低家庭的买房成本。归根结底,解决人们买不起房的问题,这种政策显然忽视了公平性,房价涨跌不可能一刀切或是大幅度的降低,如同因城施策一般,房地产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并不是简单地把价格降下来,购房压力就能随之降低的。

房说君有话说,总的说来,抱怨房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让炒房致富的思维彻底根除,才能让90后、96后敢生愿意生。如果还按照开头的资产比例增速下去,还有多少人会愿意把钱转换成房子?还是那句话,出生率新低,并不全是房价背锅,房价能扛多久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思,买房,究竟是为了增值套现,还是家庭居住呢?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