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赛要不要“深耕”,先看看孩子是否具备这5个特质

学科竞赛,既是学生升入优秀大学的一条道路,也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有人对通过竞赛直升大学跃跃欲试,有人眼见他人通过竞赛攀上高峰艳羡不已,自己却对竞赛有心无力。

其实,竞赛只是一条通往大学的特别之路,但绝不会是一条捷径。

竞赛需要付出的努力和高考是一样多的,甚至有增无减,只是努力的方式有所不同。优秀的竞赛生往往需要具备这些特点,如果毅力不够,往往得不偿失。

01 对竞赛有着浓厚的兴趣

竞赛学习对于自身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对其感兴趣且有意愿去学习是首要前提,否则最终也只能是半途而废,耗费精力及时间。

浓厚的兴趣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学生如果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学习就主动,学习效果也好。反之,学习就被动,而且效果也差。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知倾向。

02 能够合理地规划好时间

在学生时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无限的知识,实属关键。竞赛生相比其他学生,更为忙碌,他们如何在保证平时功课不落下很多的情况下,保证竞赛的时间呢?关键就是“

效率”两字。

对于竞赛生而言,在平时的课堂里,必须全神贯注,课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作业,挤出时间去学习竞赛内容。竞赛学习将会占用不少的课余时间和精力,选择竞赛就意味着你要投入更多,且自觉放弃休闲时间;竞赛学习会挤占高中课程的时间,这就需要你去提早合理规划安排,以确保竞赛学习的同时又能兼顾到高中课程。

03 有着顽强的毅力

竞赛生有规范的作息时间,他们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有着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他们并不是不接触电子游戏,但他们绝不上瘾。

他们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并能在长远目标与短期行为间做出合理的学习安排,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于优秀学生而言只是一些垃圾的低效作业,而不会在意老师不公允的评价,当他们的兴趣与他们的目标相冲突时,他们会理智地选择让兴趣为目标让路,他们在各种行动中有着坚定的执行力与长久的毅力。

学习竞赛的学生,除去盲目选择而中途放弃的,剩下的学生拼的都是坚持。

学习从来都是螺旋式上升的,但很多学生会因为短期没有看到成效,或是成绩停滞不前而否定自己的选择,进而不愿意继续付出。为了当下的愉悦而放弃坚持很容易,但想要得到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却需要延迟自己的满足。对于那些竞赛生来说,解开一道题的满足感远远高于任何物质的奖赏和口头的夸赞。

04 能自我调节、合理释放

压力竞赛很考验人。在竞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付出并不一定会有回报。有些学生很有水平,但是考试那天状态不好,就可能让一年、甚至两年的努力付之东流。特别是有些学生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各类大小竞赛,成绩都不如人意,这时候他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此时,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合理的方式释放压力。否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可能最后害怕竞赛考试。

所以竞赛生必须要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脏”,要顶得住压力,抗得住压力,当然也要受得了惊喜,即所谓的荣辱不惊。成绩不好的时候,要坚定信心,继续努力赶超别人;取得成绩时,更要淡定,加倍努力,去获取更好的成绩,不能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05 和竞赛教练做好配合

若想在竞赛上取得更高奖项,只单纯依靠学校培训或个人努力很显然是不够的,更大程度上则需要依靠教练来进行专门性的强化训练,以真正增强竞赛生的综合实力。

作为竞赛教练,往往沉浸式的研究过考题以及竞赛规划,能指引学生走合适的竞赛之路,相比学生自我琢磨、自我研究,要深刻且更切合实际。因此选择了竞赛,就要相信你的教练,只有及时、认真、超前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才能在竞赛上取得好成绩。

很多不了解学科竞赛的人都以为,拿到五项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才算成功;有人认为进了省队、拿了国奖才算成功;有人认为进了国家集训队、拿到清北保送资格才算成功。

但其实,竞赛获奖的级别不论高低都是有用的:奥赛“省三”以上的奖项,对于升入名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拿下省一、国奖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一个省二、省三的奖项绝非遥不可及;平时成绩中上游的优等生,只要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获得省级的奥赛奖项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困难,也不需要天才的智商。

如果能够在五项学科竞赛中获得金牌且进入国家集训队,就可以直接保送清华北大,且专业任选;要想进入五项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非常难,要过五关斩六将,且全国仅有250个集训队名额。从一百来万竞赛生里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实在很难呐。

如果取得全国决赛的金牌、银牌、铜牌,可以和清北复交科浙南等名校签约,获得最多降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教育部并未制止提前签约给竞赛生降分的行为,实际上此类学生仍然需要走自主招生流程);当然金牌基本都和清北签约,其他名校只能能捡少数一些银牌和一些铜牌选手了。

获得省一等奖的同学,有机会参加清华北大的金秋营、冬令营,也有签约优惠的可能,一般优惠幅度在20分至60分之间;争取不到清华北大学科营的机会,其他名校如上海交大、中科大也举办了此类学科营。

省一等奖的同学除了有机会参加学科营以外,还可以报名参加顶尖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基本复旦交大浙大南大中科大等名校都是要求只有省一的同学才能有机会通过初审。由于2014-2015年保送生和自主招生政策的改变,原来省一可以保送的同学全部挤到复交科浙南等名校自主招生上来,导致省一人满为患争抢名校自招名额。

如果获得五项学科竞赛的省二省三奖项,也完全可以作为二档985和211大学自主招生的敲门砖。有五项学科竞赛省二省三奖项,在自主招生第一关“初审”的时候,就会比其他同学多出一大块“硬通货”。

另外特别提醒高一高二资优生们,除了争取拿到五项学科竞赛省三以上奖项,一定要把高考成绩至少稳定在一本线以上。学科竞赛网小编往年遇到好几个省二、省三的同学通过自主招生得到了降分一本线的优惠,但是功败垂成,高考时分数比一本线少一些,最后复读去了,非常可惜!

提醒大家:高中阶段的学习肯定是以备战高考为主,以竞赛学习为辅;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都建议尝试学习竞赛相关知识,但不建议“拼竞赛”;要知道,竞赛学习兴趣是前提,课本知识是基础,努力是必要条件,坚持是成功保障,需要科学的规划和专业的引导方可走上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