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什么容易被骗,亲人怎么也劝不住?

昨日,贵阳市公安局白云公安分局向媒体披露,3名外地人以销售保健品为幌子,借助虚假投资项目,骗走90余人100余万元,经过2个多月的缜密侦查,这起诈骗案被成功侦破。

照理说,老人阅历深,更应该识破骗局,应该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老人们比年轻人更懂,但为什么老年人被骗的事情仍屡屡发生呢?小时候,父母谆谆教导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长大后,年迈的父母轻易就相信了他人的“甜言蜜语”。有时候,他们宁可相信喊“叔叔、阿姨”的推销员,也不愿听从亲生子女的劝告,甚至执拗地用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买一堆没什么用处的废品。究竟为什么?

骗子为何要骗老人,无非是因为人老犯晕,容易轻信陌生人。很多人都纳闷,年轻时那么精神的一个人,一老怎么就糊涂了,跟个孩子似的?这里面有生理原因,也不排除孤独心理疾患。人老了,交际圈子越来越小,那些轻信陌生人的老人,恐怕身边已没有多少能说话的熟人了。他们孤单,想与人交往,可要么不敢,要么被人嫌弃。于是乎,甜嘴蜜舌的骗子就钻空子了,因为老人太想听那些“高兴话”了。如果有个人像亲人一般地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老年人的心理防线不会这般被轻易攻破的。

有人说老人之所以屡屡上当受骗,是老年人“智力障碍”的“老糊涂”;有人说老人容易受骗是老人爱贪小便宜;还有人说,空巢孤独,“死亡恐惧”、心理忧郁、亲情缺失是老人成为被骗的最大群体。一些老年人缺少社会交流及缺少亲人关爱,有时明知道是骗局,却心甘情愿送上门……

骗子们就是利用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来行骗,这些需求的广泛性,为骗子行骗提供了条件。以健康为诱饵,以亲情为诱饵,以发财为诱饵,老年人除了因年老体衰而造成的反应迟钝外,有的人盲目追求健康或迷信高额投资回报,是他们被“套牢”的重要因素。再加上网络时代,各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而老年群体中,触网的人相对较少。不是他们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对于网络时代的种种骗局缺乏认识,更容易受骗上当。

当下,电视媒体养生节目泛滥,缺乏监管,有的甚至与保健品厂商勾结,使养生节目变成了推销养生产品的场所。如果不是媒体披露那些“广告表演艺术家”的履历、“教授”、“中医专家”造假,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蒙在鼓里。

说到原委,谁都知道,老人寂寞,需要社交、慰藉,正是子女缺位,才让骗子上位。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本来就少,一个孩子应付几位老人,加上职场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哪怕子女明了老人有情感需求,有时未免有心无力。说多了都是泪,老人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