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親吻中國國旗,這背後其實有著中塞兩國更感人的故事

想必大家都知道,3月21日中國專家組攜帶救援物資抵達塞爾維亞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不僅親自到機場迎接,而且還在中國國旗上獻上了深情的一吻。

隨後武契奇在講話中說到:“中國抗疫戰鬥並沒有完全結束,他們說要幫一幫塞爾維亞這個鐵哥們兒,這份恩情塞爾維亞人民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知道如何回報他們,有一天如果他們陷入困境,我們除了愛與尊重,還會給中國最大的支持。“

你肯定注意到,武契奇在描述中塞關係的時候用的是“鐵哥們”一詞。如果不瞭解塞爾維亞和中國曾經相似的歷史,你一定會認為這不過是句普通的外交措辭。

可其實,這不僅僅只是一句外交措辭,它表達的是中塞60多年來風雨同舟的深厚友情。

中國與塞爾維亞的淵源要從塞爾維亞的前世今生說起。


很早以前,這個國家並不叫塞爾維亞,它叫南斯拉夫,是一個由6個成員國組成的聯盟國。

當時南斯拉夫被稱為“巴爾幹猛虎”,軍事力量居世界前三。除了軍事,這個聯盟國在經濟、教育上的地位也不容小覷。

但後來由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介入,這個聯盟國變得四分五裂。2006年的時候,黑山宣佈獨立,南斯拉夫最後只剩下了塞爾維亞

大家還記得2006年世界盃,那面搖曳在慕尼黑球場的塞黑國旗嗎?這是這支隊伍第一次代表塞黑闖入世界盃,也是最後一次以這樣的身份走入全球觀眾的視線。

從此這個輝煌一時的聯盟國就只剩塞爾維亞。


整個南斯拉夫的分裂過程必定是充滿戰爭的。說起戰爭,你一定還記得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吧。在這場轟炸中三名中國記者當場身亡,數十人受傷。

而這場戰爭也使數萬塞爾維亞人失去了親人和家園。

除了戰爭,北約更是將十幾噸貧鈾(放射性核廢料)留在了塞爾維亞。據說每天都有一個塞爾維亞兒童因此患病,每年因貧鈾患病的塞爾維亞人達到三萬左右。

其它國家的孩子在憧憬未來,享受關愛的時候,塞爾維亞的兒童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活下來。


看了這段歷史你就知道,塞爾維亞和中國都曾有過無比的輝煌,可最後卻因戰爭而變得支離破碎。所不同的是中國在經歷風雨後變得強大了,再也沒有外來入侵者可以欺負我們了,可塞爾維亞至今仍沒有完全從戰爭的傷痛中走出來。

這也讓我們明白,一個國家的強大是多麼的重要。

雖然我們祖國強大了,但對塞爾維亞的幫助和支持卻從未停止過。



中國曾幫助塞爾維亞建立裡350兆瓦的火電機組並在2018年的時候,向塞爾維亞提供了13.3噸的救援物資用於塞的抗洪救災。

這次疫情爆發後,中國醫療隊就帶著大批醫用物資趕赴塞爾維亞與塞人民一起作戰。

塞爾維亞總統在記者會上含淚說道,在歐盟禁止出口藥品和醫療設備的情況下,只有中國可以幫助我們。

可見中塞有著怎樣深厚的友誼!


曾經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塞爾維亞想加入歐盟,但歐盟卻藉此提出,必須讓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的獨立。

塞爾維亞總統回答:“我們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哪怕因此不能加入歐盟。”

這像極了當年的中國,有多少人想讓我們承認臺灣的獨立呢?

中塞兩國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不會為了利益放棄我們的民族尊嚴。

我們不同意科索沃的獨立,而塞爾維亞也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


當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塞爾維亞總統向外宣稱,他們已經做好了一切救援的準備,而在當地,一場“塞爾維亞人民永遠和中國兄弟在一起”的音樂會正在悄然進行。他們用歌聲為我們加油,用歌聲傳遞著與我們並肩在一起的溫暖。

塞爾維亞駐華大使館微博顯示的數字65,代表的是中塞建交65年。他們和我們一樣,不曾忘記,這份兄弟情誼整整已經65年了。

而今年也恰逢北約轟炸南斯拉夫21週年紀念日。塞爾維亞總統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塞爾維亞不會忘記!驕傲而自由的塞爾維亞人民!”

而評論區中國網友的:“勿忘國恥吾輩自強,中國人民與塞爾維亞人民永遠心連心在一起。”的暖心留言也被頂上熱評。


甚至很多網友說:“疫情結束後,我想去塞爾維亞看看。看看那歐洲最古老的城市——貝爾格萊德;看看美麗的多瑙河,看看聖薩瓦教堂和米哈伊洛大街。”

(塞爾維亞是歐洲第一個對中國無條件免籤的國家)

雖然我們之間隔著千山萬水,但就如王昌齡詩中寫道的那樣:“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中塞兩國的友誼將一直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