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爱说不、对着干,怎么办

不少妈妈会发现,宝宝越长大越爱和大人对着干,特别是 2 岁左右,似乎说“不”是他的口头禅。之前,他们是听话的小绵羊, 2 岁之后,他们会变成一个充满自己想法的小刺猬。这其实是宝宝自我意识增强的体现,同时也意味着宝宝进入叛逆期了,这是宝宝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

从儿童心理发展学角度来说,叛逆期出现的“不听话、喜欢说不、造反”,其实都是他们成长的一种表现。通常发生在 1-3 岁期间,有的宝宝早,有的宝宝晚,平均发生在 2 岁左右。

对于第一个叛逆期,美国儿科学会( AAP )是这样描述:

“不断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开始出现挑衅行为;要求每个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无法通过道理来沟通。”相信那些正和叛逆期宝宝斗智斗勇的妈妈们对于这段话肯定深有体会!

处于 2 岁叛逆期的宝宝都有那些表现?

1. 喜好说“不”

“不”字让宝宝感受到了语言的威力,他们会频繁使用这个“武器”。在他们眼里,所有的事情没有对或者错,只有“我”说的和别人说的。为了证明“我”是对的,就要否认其他人所有的话。

2. 爱做主

什么事情他们都想身体力行地去做,来证明“我”能力的强大,但是这个时期,宝宝的大脑功能还不完善,虽然有想法,但往往还做不好。

3. 爱哭闹

经常一言不合就哭闹,往往让大人很抓狂:宝宝你到底在闹啥?

这是由于这阶段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弱,无法将内心所想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又希望自己的小心思被大人猜中,如果大人疏忽了,就容易引起宝宝的不满。

如何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叛逆期?

1. 理解孩子,减少命令他的次数

想要减少宝宝说“不”的频率,大人首先要反思自己,试着去考虑宝宝的感受,而不是着急告诉宝宝”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不要这样”。

如果这件事对于宝宝而言有危险或者不适合在这时候做,可以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做,那样做有什么后果,需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后果产生。结果没变,只是换了个说法,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2. 引导孩子表达

由于这阶段的宝宝还不能理解生气、高兴、沮丧等情绪的具体意思,更不懂如何表达这些情感,建议大人要教他表达情感。

比如在宝宝生气时,出现打人、咬人或扔玩具,可以告诉宝宝这是他在生气,如果生气了,应该用语言表达说“我生气了”,而不是打人、咬人或扔玩具。

通过这种场景式的体验,让他真正理解了生气的意思,使宝宝真正懂得每种情绪的特点和表达方法。

3. 尊重宝宝的选择,但要把握底线

给宝宝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有助于提升宝宝思维独立的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无法拿捏做事情的度。因此,要给予宝宝选择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要毫无原则的妥协。

当宝宝触及原则性的问题时,大人可以做适当的干预和引导,给宝宝提供2-3个选择,比如让他来选择今天玩什么玩具,吃什么,穿裙子还是裤子等。这样既给了宝宝当家作主的感觉,又避免了他随心所欲地做决定。

4. 让宝宝承担后果

叛逆期的宝宝固执己见,不听大人的话,着实会让大人在某些时候很恼火。其实,你不妨顺着宝宝的意思来,让他承担这么做的后果。比如当他执意不吃饭,即便是饿得大哭,你也不要给他零食吃。

有了几次这样的体验,宝宝通常就会记住自己这么做的后果,以后再犯时,就会在内心好好掂量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