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各地都有哪些有名的粉?

l林爾枝

要說起廣西的粉,那簡直是太多了。廣西人喜歡吃米粉,一日三餐都可以吃粉解決,除了晚餐若是不跟朋友家人吃飯,一般也都是一碗粉解決。

1、柳州螺螄粉
米粉加上螺螄肉和螺螄湯,加上各種爽口配料


,淋上辣椒油,滿滿一碗好吃開胃的螺螄粉做好了,螺螄粉的味道吃慣的人,會一輩子記住那個味道!

2、南寧老友粉
聽說南寧老友粉的來源是老友面,有一個傳說是說有一個人感冒了沒食慾,他的朋友給他做了一晚用酸豆角、蒜末、辣椒、酸筍、肉末、胡椒粉煮成一碗麵,朋友聞到了香味胃口大開,吃了食慾大增,吃完出了一身汗,感冒就好了。後來就演變成了老友粉,成為南寧本地的正宗米粉!

3、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歷史悠久,
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根據傳說可以追溯到秦朝,其味道也是征服了很多人的胃!

以上三種米粉可以說是廣西三大米粉,但其實還有很多,比如:

蒲廟和武鳴的生榨米粉

賓陽酸粉

欽州豬腳粉

南寧粉蟲

防城港、陸川、平果的卷粉

南寧粉蟲

全州紅油米粉

隆安粉利

羅秀米粉

融水濾粉

羅成大頭粉

玉林生料粉

玉林和梧州的牛腩粉

玉林牛巴粉

北海海鮮粉

貴港、橋圩鴨肉粉

還有很多,暫時想不出來了。希望友們補充!


南方佳境


廣西人愛吃粉食出了名的,

幾乎是一天不吃就想的慌!

廣西的粉品種繁多,

老友粉、螺螄粉、桂林米粉

當地人都能如數家珍。


南寧老友粉

老友粉是南寧的地標美食,讓熱辣酸爽的暖碗氣驅散陣陣寒意…老友粉食之開胃驅寒,深受食客歡迎而經久不衰。它在中晚餐和夜宵場都擁有眾多的死忠粉。它以獨特的酸、香、辣口味讓人愛得無法自拔。

在南寧各處都可品嚐到正宗的老友粉,物美價廉,常常讓人吃得汗流浹背,辣得欲罷不能。

柳州螺螄粉

螺螄粉,是柳州人的最愛。螺螄的鮮、酸筍的酸、辣椒的辣,米粉的勁……交融成地道的柳州味道。花甲螺螄粉,幹撈螺螄粉等各種各樣的吃法。

吃前先把米粉置滾水中燙一下,撈起,加入上述菜料、靚湯。這種螺絲粉既鮮香又有螺味,愛辣者或加點點辣醬,更是爽口提神。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桂林米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脆皮,外皮酥脆,內裡不柴且柔嫩,吃下第一塊,唯一的希望就是:“老闆,幫我加份肉!”

武鳴生榨粉

生榨米粉是壯族地區的一種傳統食物,其中又以廣西的最為出名,生榨米粉在壯話裡稱為“粉拉餿”。

據說生榨粉這種微酸的形成並非加入食用酸醋,而是一種能助食物消化的酵母菌的作用後自然形成的,是米粉本身的味道。愛吃生榨米粉的人常說,“吃生榨米粉就要吃這種‘餿味’,那才正宗”。

賓陽酸粉

廣西賓陽酸粉作為爽口消暑的夏日食品,以其特有的嫩滑、酸甜可口、香脆誘人而聞名遐邇。

賓陽酸粉,屬於涼拌粉,把濃香的醬汁和酸甜的酸醋拌到蒸粉托里,配上配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粉就做好了。在賓陽有著一句話:“夏天吃酸粉,病貓都精神”,說的正是賓陽酸粉。

欽州豬腳粉

欽州豬腳粉是廣西欽州名氣最大的傳統名小吃之一,豬腳粉是欽州名氣最大的名小吃,俗話說,“欽州豬腳粉,神仙也打滾。”

欽州豬腳粉選當地特有的上好米粉或河粉,配以調製好的熟豬腳,加入多種佐料而成。其製作的方法也很簡單,沒有複雜的工序,只是把豬腳細淨斬件,配於八角、桂皮等料烹製,食用時,一碗湯粉加一塊油得發亮的豬腳,配一小碟的辣椒醬。

防城港卷粉

防城卷粉是七九年越南排華時華僑同胞傳回去來的,開始是一兩家,發展到現在就很多了,有條小街兩面都是粉店。

防城卷粉用的大米經過一夜浸泡,用石磨磨成槳備用;然後用勺把約八十克的米槳均勻地倒在蒸格上蓋好;等看到冒出蒸汽時就可以把蒸格拿下,再把配料均勻地灑在米粉上,再用一條細細的竹子一卷;一碗熱氣騰騰的卷粉就做好了。

玉林牛巴粉

玉林牛巴是玉林傳統風味名吃,主料很普通(黃牛臀部肉),但是經過精心加工後,入口卻能感覺“肉質細而有嚼勁,吃後滿口生香”,堪稱地方一絕。

據《清異錄》載:牛巴“赤明香,世傳鄺士良家脯也。輕薄甘香,殷紅浮脆,後世莫及”。夏秋季節,各攤檔的涼拌粉,常以牛巴搭配,故稱牛巴粉,是桂中第一粉霸。

全州紅油米粉

在廣西的米粉種類中,能與柳州螺螄粉比紅的,全州紅油米粉算一個;能與各地湯粉比鮮的,全州紅油米粉也算一個。

紅油米粉以辣著稱,因為那紅彤彤的油就是辣椒油。細粉、紅油、豬骨湯和碎肉、黃豆就構成一碗鮮香入味的紅油米粉。

北海海鮮粉

顧名思義,就是用海鮮來做配菜或者湯底煮出來的米粉,一般到過北海的遊客都會吃上一碗海鮮粉,既過了一把海鮮癮,又能填飽肚子。

“開春趕飛鯔,煲的魚粥香。留魚打火鍋,吃的鍋底光。蔥姜焗馬鮫,黃魚煎酥黃,要想飽口福,石斑燉靚湯”。什麼魚,北海人都能吃的有模有樣,外地人到北海,照樣吃的滿口香。

崇左天等雞肉粉

天等雞肉粉,雞肉是用的白切雞,第一次吃的時候覺得這粉真是奇葩,白切雞切成塊後用另外的小蝶盛放澆一些醬汁,粉就是一碗光溜溜的光頭粉,什麼也沒有,賣相真是不好。

但一下口,才知這食店老闆的用心良苦,粉的湯是雞湯,粉浸入湯裡吸收湯汁,非常鮮美,放任何東西都會破壞雞湯的美味,哪怕是一片菜葉。

羅秀米粉

羅秀米粉因產於桂平市羅秀鎮一帶而得名。是桂平最著名的特產之一,被譽為“中國一絕”,年產量超過100多萬公斤,產品供不應求,並遠銷區內外以及港澳地區、東南亞一帶。

羅秀米粉具有悠久的歷史。其手工製作工藝獨特,配以當地所產的優質白米精製而成。羅秀米粉可煮可炒,可根據不同口味烹製成肉湯粉、老友粉、螺絲粉、涼拌粉和炒粉等。

融水濾粉

濾粉至今早已發展成為融水地區人民的大眾食物,融水乃至以下的鄉鎮、農村,大家的早點、午餐經常都離不開濾粉。鄉民們每在趕街圩的時候,必定吃一碗濾粉當作午餐或者下午茶。

濾粉在融水有很悠久的歷史,相傳為清朝時融縣(今融水)的農民所創,融水濾粉是融水、融安的特有的小吃,是兩縣人民的最愛小吃。無論在鄉下還是縣城,人最多的粉店一定是濾粉店。很多從外地回來的人第一要吃的,也是濾粉,因為外地是沒有的。

羅城大頭粉

被譽稱“小桂林”的羅城縣,積澱著豐厚的文化底蘊,羅城自古就有“好玩好耍好吃”之美傳。大頭粉蘊育著仫佬的濃郁民族風情的味道。

大頭粉的做法是先用磨好的粘米團放到有許多漏洞的木板上,然後反覆向下揉搓擠壓,讓粉條逐根落到燒開了的大鍋水中,蓋一會蓋子大火煮一下,然後撈出放上油,配上精心調製的配料,就能嘗上可口美味的大頭粉了。

隆安粉利

粉利是廣西隆安縣的一種鄉間小吃,發明人是廣西壯族地區的壯族民眾,粉利是壯族原生態的稻米制品,經過石磨磨成漿,然後經過蒸煮而成。

粉利吃法多種可直接蒸熟蘸醬油或切成條狀或片狀,配上臘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燴炒裝盤即可食用,亦或切塊狀加水和白糖煮糖水。特點是色鮮味美、Q彈爽口。 也可像煮麵條一樣,做成湯粉利,清爽可口,當地人逢年過節習慣自家動手做粉利。

百色燒鴨粉

“燒鴨粉”顧名思義,這是一種把燒鴨配置到粉中的吃食。

其獨特的風味在於燒鴨,皮酥肉嫩中有點清甜,為口味偏粵式的田陽、百色市區一帶的人們所喜愛。

還有很多很多...

南寧粉蟲,玉林生料粉,牛腩粉,博白涼粉、槐花粉等等,也是廣西比較出名的粉。

廣西的粉,

酸的、辣的、甜的、鮮的,

款款都美味,

總有一款適合您!


吃遍南寧

難以想象,如果有一天廣西人吃不到米粉,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

作為一個自豪的廣西人,我以為廣西是中國米粉種類和製作方式最多的省份。在這塊土地上無論東西南北,都有適合當地人口味的米粉。做法從無湯幹撈,到濃湯重味,從生榨現煮,到乾粉發制,種類之繁多,味道之迥異,無不令外省人歎為觀止。

其中傳播最廣,名聲最響的三大粉是: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和南寧老友粉。

桂林米粉
“芼”是殼,滷水是核

米粉這種小吃,中國南方出產大米的地方几乎都有。在全國範圍內叫得出名頭的,無外兩種:一是雲南的過橋米線,另一個就是桂林米粉。但是若論推廣程度和流行範圍,桂林米粉就要略勝一籌了。

桂林米粉

從隋唐以來的很長時期,桂林一直都是廣西城市中的NO.1。在這座小城裡生活慣了的人們,很容易就形成一種“別無他求”的性格,無意之中,他們竟然頑強地堅守了一種地域文化:整個城市大都天天吃一種米粉,使用一種方言——西南官話(學名叫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並且人人都相信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並不比別人差,儘管日子過得不富裕。

桂林米粉的兩大要素:一是“芼”,二是滷水。“芼”是殼,滷水是核。

一把新鮮的米粉在約 80℃ 左右的熱水中晃動20秒,這一過程廣西人叫作“芼”。

“芼”好的米粉瀝乾水,扣入碗中形如龜背,一小瓢滷水被均勻地澆在面上,滷水被溫熱的米粉一烘,絲絲香味緩緩昇華,一種氤氳氣氛頓時瀰漫開來。

到了這一階段,分類學意義上的桂林米粉已經完成,至於再往上面疊加薄如蟬翼的滷牛肉片,或是油炸得焦黃香脆的豬下巴肉(桂林人稱為鍋燒),就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三兩口,一碗米粉就嗍下去了

桂林米粉的來由眾說紛紜,近年流傳甚廣的說法,認為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發50萬大軍討伐百越時,由於吃不慣大米,便把製作麵條的工藝移植過來,從而發明了米粉。此說乍聽之下似乎合理,而且頗具戲劇色彩,但是細考起來則是漏洞百出。征討百越的50萬士兵絕大多數都不是秦國人,而是喜歡吃大米的南方人。

可靠的文獻記載桂林米粉特有的滷水創制於清道光年間。民國桂林學者易熙吾(桂林修志館總編纂)記錄在案的“滷水”源自一位曾在山西平遙做官的桂林人,回桂後用平遙滷牛肉的方法,加入本地香料——八角、桂皮等,製作出的滷水格外香甜,與米粉拌和,有無相生,濃淡相宜,風靡至今。

桂林米粉對桂林人而言就是一種“ 鄉愁”,幾乎所有出門在外的桂林人,無論差旅、工作或者遊學,回到桂林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桂林米粉。當年李宗仁逼蔣下野當上代總統的當晚,在南京傅厚崗的寓所裡大宴賓客,席間一道最受歡迎的美味,便是專程空運過去的桂林米粉。

今天,不止廣西,全國各地都能見到桂林米粉的招牌。令人不解的是,在外地開店的,卻鮮有桂林人的身影。

柳州螺螄粉
雖然臭,但不影響人們對它的熱愛

街邊小食往前發展的一小步,竟是柳州名氣上的一大步。桂林往南170餘公里,便是廣西最重要的工業重鎮柳州。柳州也是一個喀斯特地貌的城市,也有一條穿城而過的河流,方言同樣是西南官話,但是這座城市的性格卻與桂林迥然不同,飲食口味自然也大相徑庭。

螺螄粉

柳州螺螄粉很年輕,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幾乎同步,它源於上世紀80年代初街邊的螺螄攤。一口裝滿螺螄的大鍋,幾張小桌,一群年輕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嗍”(suō)螺螄(“嗍”是象聲詞,又表動作,意為撮口奮力吸入),一邊大聊特聊,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家長裡短,一肚子見解和點評。

粉是事先發好的幹米粉,在沸水中煮透盛於碗中,澆上一瓢滾燙的、酸辣濃香的螺螄湯,這就是螺螄粉的雛形。如果說幹米粉是形,澆蓋在上面多達十餘種的雜色配料是衣,那麼帶螺螄香味的湯就是靈魂。

螺螄粉的臭味隔著屏幕也能聞得到

那個年代,螺螄粉僅僅是街邊螺螄攤上的小吃,沒有人意識到這樣一款重口味的街邊配食(不是主食)的背後,竟然蘊藏著巨大的市場魅力。做螺螄攤生意的攤主們,把所有心機都專注於螺螄湯的製作。

不放棄自身傳統,但又不拒絕外來文化,將所有喜歡的口味摻雜在一起,這就是柳州雜色性格的要旨。

南寧老友粉
大汗淋漓,催人“發表”

廣西的首府南寧,就像一個還沒準備好,一下子便已長大的孩子,一切都在變化和跳動著。因此她的性格構成中,也就包含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一面寬厚得近乎溫柔,另一面又熱辣到令人窒息。

老友粉

十幾年前,南寧還是一座以粵語為主導語言、可以趿著拖鞋漫步街頭的城市。漸漸地外來人口多起來了。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習俗,不同口味……這個城市開始變得複雜起來。猛然間,人們才意識到,南寧已經不完全是南寧人的南寧了。

不同的語言尚且可以歸攏到“南普”(南寧普通話的謔稱)的平臺上來,而不同口味的“歸口管理”則是件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事情。於是各地餐桌經營者便紛紛湧入南寧,把當街門臉的租金哄抬到令原住民們嘖有煩言的地步。所幸的是,老南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老友粉,也乘此機會將自己的老面孔,捯飭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南寧老友粉的起源晚於桂林米粉,但又比柳州螺螄粉早了許多。自上世紀30年代,這一粉種在一間粵式早茶的後廚裡被成功研發出來後,便被本土人士廣泛接受並深受追捧。

把炒鍋燒旺,放酸筍、辣椒、豆豉,以及少許蒜米煸炒,待香味溢出,下瘦肉、豬肝、粉腸翻炒至熟,倒適量清湯,稍滾即加入米粉,調味出鍋。這就是一碗經典的南寧老友粉。

一所酷熱難當的城市,怎麼就會創造出這樣一種催人大汗淋漓的食物呢?如果這時恰巧身邊坐著的是一位老南寧,他會輕輕一笑:朋友,這叫“發表”,把體內的汗液逼出來,能夠起到排熱、排溼、排毒的功效。

酸筍、辣椒和豆豉的組合是否果真有藥用功能尚待研究,但這三樣食材卻構成了南寧老友粉的三要素。現煮的肉和粉是表象,而三要素組合而成的味,則是內在的美學真諦。

至於配料,南寧人和桂林人在選材的理念上有著巨大的差異。前者會選用最好的葷料,由於老友粉是現煮的,瘦肉若柴,豬肝若脆,粉腸若硬,第二天這家店便再也無人問津。桂林米粉的製作全在後坊,材料當然不必選最好的,這是桂林人的精明細緻之處。

一個被老友粉遮蓋了的事實是,南寧是粉種最多的城市。據說在南寧吃米粉可以一星期不重樣。

全州紅油粉、桂中濾粉、玉林牛雜粉
特辣、特鮮、特別爽

蒲廟在南寧附近,這裡出產一種生榨米粉,在南寧及周邊地區亦大受歡迎。此粉種的特色在於現榨現做。店家將發酵好的一大塊膏狀米團,通過壓榨器手工壓成圓條粉狀,落入熱湯滾滾的鍋中,不出3分鐘,白花花的米粉就能出鍋。配料為豆腐乾、頭菜碎、豬肉糜這老三樣。

坐落在桂林以北100公里的全州縣是桂北水稻的主產區,有句老話“全州熟,桂林足”,街面上見到“出榨米粉”的招牌,進店招呼一客,端出來一看,原來就是生榨米粉!全州人對此另有稱謂:紅油米粉。

此處的關鍵詞是紅油,足量的海椒研成細末,足量的生油燒至極旺,二者的摻合物就是紅油。全州紅油粉極細,油極旺,湯極寬,為當地人的早餐首選。

廣西還有一個地方出產現做的米粉——桂中的融安、融水兩縣。兩地世居原民多習苗俗。饕客的興趣點大多會聚焦在一種叫作濾粉的小吃上。此粉的要點在於“濾”。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米粉走出廣西跟小面走出重慶一樣,它代表著文化的交融與融合。

傳統的做法是選用硬米或多年的陳米,用水泡一定時間,和水打漿,用濾盤濾成條,入沸水,粉條浮起即撈,現煮現吃,味道新鮮自然。配料中有一品叫“燒蔗”的肉食最令人稱道,外形口感與“燒腸”類似,把剁碎的肥瘦豬肉填入製作好的腸衣中,入油鍋炸至金黃,切成兩寸長短,置於配料案板一側,以色澤和香味誘人,特為老饕所備。燒蔗不是一碗濾粉的標配之物,想要一飽口福,需另外付賬。

桂東南一帶是典型的粵語區,因而受廣東飲食文化影響至深。性格中“勤奮”佔據很大比重的玉林人,深諳處理牛雜之道,無論白灼、熱炒、黃燜,皆有脆嫩滑爽的口感。牛雜入粉,粉與牛雜必須現煮,精妙之處在於湯。湯色清淡卻暗蘊牛味,毫無腥羶之感。現煮米粉的操作工藝,就是從廣東傳過來的。如今,玉林牛雜粉也已經推廣到廣西各地,成為廣西人喜食的粉種之一。

為什麼廣西人這麼愛吃粉

01

因為廣西產米

在中國有 6 成以上的人以大米為主食,早秈稻是國內生產效率高的一種稻穀。在廣西、廣東、雲南、四川等南方的省份都盛產這類稻穀。

發現沒?

盛產早秈稻的地方,米粉的口味一般也不會單調。雲南有過橋米線,四川還有砂鍋米線,廣東有炒米粉……

02

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做得快

跟重慶小面一樣,廣西的米粉製作流程也非常快。提前備好調料,客人點單後將米粉燙好倒入湯汁裡即可。

一碗米粉不需要食客細細品味,吃完即走的性格也適合每天為生計奔忙的大眾。所以一旦給米粉一個走出廣西的機會,它便很快被外地人接受了。

作者/曾小帆

攝影/王凱

插畫/文一

本文內容來自於《地道風物·廣西》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生料粉,顧名思義,用生的原料鮮煮的粉,味道很家常。自選的配料與粉,不需要過多的醬料去搭配,清淡又不失鮮甜,早餐吃一碗,所有的睏倦都能煙消雲散。


雞肉粉,廣西里越南很近,最近特別流行越南的雞肉粉,經過改良的雞肉粉,清淡之餘又很開胃酸爽。搭配上橘子和辣醬調製的醬油,寡淡的肉絲也能成就一場味覺的精彩。


螺螄粉,柳州最著名的美食,螺螄是主角,鮮甜的螺螄湯,爽滑的粉,吸滿湯汁的腐竹與豆泡,當然,那個味道獨特的酸筍是絕不能少的,配上一勺鮮紅誘人的辣油,簡直讓人慾罷不能。兔子我又為螺螄粉拍過一個美食視頻哦,還沒有發佈,喜歡的朋友敬請期待喔!


老友粉,南寧最出名的粉,酸筍,豆豉,辣醬,黃皮醬,有點看不懂的搭配,卻成就了一碗美味,酸辣濃郁的生滾湯,搭配廣西特有的扁粉,一日三餐,不管什麼時候吃都能得到大寫的滿足。


生榨粉,看似簡單的生榨粉、工序卻十分繁雜,兔子為生榨粉拍過一條美食視頻,真的看著生榨粉是如何從大米變成粉的,小小的一碗粉,花費的功夫不亞於任何高檔的大菜。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進入兔子的視頻欄點擊觀看喔!


八珍粉立?雖然不知道最後一個字打的對不對,但是我知道是讀li…聽說是冬季特有的粉、口感非常特別,軟?脆?爽?滑?嘻嘻……兔子也很難形容,反正味道是很讚的。


牛巴石磨粉,風乾牛肉經過醬制,有點想牛肉乾,但又不是牛肉乾…甜甜的醬汁完美的滲透到牛巴里,搭配上清淡的石磨粉,夏日裡的最佳美食。


一隻兔美食

如果說“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

那麼說“世界米粉在中國,中國米粉在廣西。”也是成立的。

先看看,已經打得出去的,知名米粉品類,“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這三個品類家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但不可忽略的還有一個品類,“融安濾粉”,雖然這品類由於工藝特殊等原因在擴張發展有些慢。但知名度還是挺高的,上過中央電視臺好幾個欄目,(具體什麼欄目大家可以搜一下)。我把上面4個品類米粉,稱為“廣西四大米粉”。


桂林米粉


柳州螺螄粉


寧老友粉


融安濾粉

還有“東興雞肉粉”,“羅秀米粉”,“河池生榨粉”(其實生榨粉多個地方都有,就暫時歸河池吧),“南寧炒粉蟲”,還有什麼燙粉之類的。

這幾個品類我稱為“廣西四小米粉”。不是說這些粉味道上比前面的遜色,而是說現階段知名度沒上面的大。


東興雞肉粉


羅秀米粉


河池生榨粉


南寧炒粉蟲

還有許多小品類米粉沒有介紹到,歡迎大家補充。

補充一下,大家對“廣西四大米粉”的排名有不同的意見。我是基於知名度排名的。至於說競爭力,桂林米粉和柳州螺螄粉在市場上面是最成功的。但大家要看到這兩類米粉的工業化程度是最高的,可無限複製。粉可以統一一個地方發泡好,配料也是可以提前加工為半產品。燙的原料也是可以提前配好的。門面只需要燙一下粉,加上配料即可。這樣出粉效率非常高,在門面員工不需要太多技能即可。所以複製門面成本比較低。而且這幾年在品牌運作上比較成功。在器具上也有了不少的改良。這樣競爭力當然強。

而老友粉,需要現煮的,一個人能同時掌握4/5個鍋就是非常厲害的師傅了。而且每個師傅的功夫又不一樣,所以老友粉不具備同品質大規模複製的條件。

融安濾粉,工藝上更麻煩。粉是要現濾的,大鍋蓋上悶到浮起來,大鍋頭一般都是用柴火的,在城市裡是更加難以複製的。現在有改電的,品質上差了不少。而且出粉效率低了不少。配料也是地方特有的。

不管是哪裡的米粉,都需要進行不同程度適合市場的改良。這樣廣西米粉的大品牌更加發揚光大。


鄉村志

這個題目有些大,一時半會講不全面,就給大家大致的說一說。從外形上分為切粉和榨粉,外省人不曉得怎麼稱呼就把“切粉”叫作“扁粉”,“榨粉”叫“圓粉”。切粉又分為手工(厚而韌,有彈性)和機制(薄而松,易散碎);榨粉則有細榨和粗榨,以及現榨(也叫濾粉)。根據烹飪的方法分有燙粉,以機制和細榨為主。用撈籬兜著粉放入開水1分鐘左右汆熱,加湯的是“湯粉”,不加湯的是“冒熱”(桂林米粉是冒熱代表),然後加配料,炸花生炸黃豆蔥花芫荽酸菜酸豆角醃蘿蔔絲酸筍等等,最後,食客放三鮮(瘦肉、木耳、黃花菜)就是柳州三鮮粉,放豬腳就是北海豬腳粉,放白切狗肉就是賓陽白切狗肉粉,其他各地的各類湯粉以此類推,各有各的好味。其次是煮粉(代表者柳州螺螄粉),用手工和粗榨,為其耐煮。這是直接煮的,在煮的過程加入青菜,肉菜(瘦肉、牛肉、豬肝、粉腸、大腸、雞雜……食客自選),鴿蛋或鵪鶉蛋。再有炒粉,用手工切粉不易散碎,配以嫩菜牙、豆芽、胡蘿蔔絲,或瘦肉,或牛肉,或雞雜,或牛肚,或豬肚等等,有些像廣東的炒牛河。還有蒸粉,也叫卷粉、腸粉。米漿在托盤攤薄蒸熟,放入打起膠的肉沫再回籠蒸熟,捲成長條,澆上澆頭滷汁海鮮醬,撒上蔥花末。最後這一種是“濾粉”,隔夜粉漿通過鑽有孔的漏勺濾入沸水成型撈出,再加配料調料和配菜,稍稍帶些酸餿味愛者愛死,惡者退避,有如豆汁於北京人。噢,還漏了一種,涼拌粉,夏天我們廣西南蠻的最愛。一個海碗沒七寸以上不算,大半碗的手工切粉,晾涼的西紅柿雞蛋肉末滷汁,酸黃瓜蘿蔔絲,炸花生碎,炸黃豆,叉燒、爽口肉,拌勻刺溜一口開胃消暑,捱打都不放碗。由於廣西民族眾多,口味不一,又與周邊省份交流頻繁,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口味和烹飪手法,故而光光在米粉這一食材上就有很多很多的口味與花樣,歡迎各地的美食愛好者來廣西一一品嚐!


閒書三千齋主

桂林米粉

南寧老友粉


浦廟生炸粉

柳州螺螄粉

當然還我們大欽州豬腳粉啦


有點二菇涼

恕我直言,桂林米粉事實上沒玉林牛腩粉味道好。桂林米粉米粉質量雖然好,但是配料不怎麼適合外地人,不是東西南北人都喜歡,桂柳人喜歡的口味而己。而玉林米粉米粉質量好,牛腩配配料也很不錯,正宗玉林牛腩粉,味道槓槓的,牛巴牛肉丸是玉林一絕,外地人學不來。


莪已侒靜哋睡呿

牛巴粉是一道美食,製作原料主要有黃牛肉、八角、桂皮、桂花、丁香、草果、花椒、桔皮、沙姜、茅根、蒜白和冬菇。

玉林“牛巴”製作的不易,體現在:一選料講究,做“牛巴”最好選有用黃牛臀肉(當地人稱“打棒肉”),因為只有這個部位的牛肉最富有彈性和韌性,做出的“牛巴”才兼備爽口味厚且耐嚼。而時下很少有人養黃牛,故很難買到黃牛肉。其次是配料的繁多。八角、桂皮、桂花、丁香、草果、花椒、桔皮、沙姜、茅根、蒜白和冬菇一樣不可少。做“牛巴”前可先把牛肉製成片,醃曬待用,並把配料用花生油爆香。最關鍵的一道工序是煸炒,煸炒的過程,武火和文火的運用要恰當。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往往能把握好火候,“牛巴”的色、味全在此顯功夫。正由於製作“牛巴”的不易,現在人們已經很難吃到民間傳說的“牛巴”。記憶中“牛巴”的味道和現實中“牛巴”的味道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差距。

在今天,玉林人仍喜歡用“牛巴”來招待客人,以示主人對客人的極其尊重。結婚等喜慶日子,當地人更以聚餐共品“玉林牛巴”這最高享受



記億纞著謀嗰朲163747778

玉林生料粉最好吃,沒有之一!吃過正宗玉林生料粉都知道,那種美味其他粉難以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