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完美開局,硬是每一步都走錯,所作所為令曹操一臉懵逼

世事總是無常,有能者千辛萬苦才能得到的東西,無才者卻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得到。曹操東征西討,四處作戰,方能一統北方,把持朝政;劉備北投南逃,半生飄零,九死一生,才有一州之地。而有一人,寸功未立,卻能權傾朝野。只不過,一年不到,便身首異處,此人便是大將軍何進。何進屠夫出身,因妹妹入宮,又生了皇子劉辯,被立為皇后,何進一下子成了國舅,當上了大將軍,得掌大權,這上位之路比曹操劉備容易多了。漢靈帝晚年重病在身,一輩子沒幹過什麼利國利民事業的他,臨死了還不消停,想起一出是一出,要立小兒子劉協為太子,換下大兒子劉辯。太監蹇碩進言:“若欲立協,必先誅何進,以絕後患。”這太監也夠忠心的,皇帝想什麼,他就出什麼主意,也不想想皇帝快死了,大權在何進手上,得罪何進會有什麼下場。

此人完美開局,硬是每一步都走錯,所作所為令曹操一臉懵逼

果然,消息洩露,有人把這事告訴了何進,何進急得把手下人全召來,打算把太監們全殺光。恰好此時傳來皇帝死訊,何進率軍入宮,扶外甥劉辯坐上了皇位,另遣袁紹捉拿蹇碩,蹇碩被殺後,袁紹向何進建議乘勢將十常侍全殺了,這個建議提得相當好,十常侍仗著靈帝寵信,一直以來作威作福,賣官鬻爵,搞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忠言進諫之臣皆受打壓,此時此刻何進既然已經殺了十常侍中的蹇碩,趁機把其他幾人全殺了完全是易如反掌之事,此舉得民心,也得滿朝眾臣的支持,而且東漢外戚宦官輪流掌權,何進若殺盡了十常侍,除了此政敵,自己的位置也能坐得更穩。哪知張讓等太監知道危在旦夕,找何後求情,結果何後與兄長一番言語後,何進打消了滅十常侍的打算,袁紹等人氣急敗壞,但也無奈。

此人完美開局,硬是每一步都走錯,所作所為令曹操一臉懵逼

之後何進暗殺了與自己妹妹不合的董太后,張讓等太監不知怎的,自從董太后失勢後一直討好何家,這時又無緣無故到處散佈流言,宣傳是何進派人殺了董太后,這簡直是自找死路之舉,抑或是想引起朝廷紛爭,然後好從中重新掌權。面對這個情況,袁紹再次向何進建議殺光宦官,何進猶猶豫豫,結果消息再次洩露,十常侍故技重施,再次找何後求情,何後召兄長一番言語,何進又沒主意了,這大將軍當的,盡聽婦人之言,毫無主見。袁紹那是鐵了心要殺太監,提議召集各地藩鎮,勒兵進京,盡誅宦官。這個提議一出,主簿陳琳立馬反對,殺太監如用火燒頭髮一樣簡單,卻反而召外地部隊進京,一旦這些人來了,各懷鬼胎,一定會生亂。結果何進卻覺得袁紹此計大妙,陳琳反而是懦夫之見,其實到底誰是懦夫,一目瞭然。曹操說得更直接,殺宦官只要交代給一個獄吏去辦就可以了,何必召外兵進京。結果何進不聽,反倒懷疑曹操。

此人完美開局,硬是每一步都走錯,所作所為令曹操一臉懵逼

董卓得到密詔進京,大喜過望,立馬起兵出發,上表給朝廷討伐宦官。何進看到這表,得意洋洋地給眾位大臣看,感覺自己的作法簡直是高招,鄭泰和盧植都知道董卓為人,勸阻何進不能讓董卓進京,當然,這樣的正確建議,何進一定會不聽的。太監們知道何進召外兵入京殺自己,乾脆破罐破摔了,騙何太后召何進入宮,安排下刀斧手準備殺何進。這個事又被陳琳看穿了,言太后詔書必是十常侍的主意,入宮危險。何進又一次不聽,大搖大擺地入宮,結果人進去了,人頭被拋出宮外。

此人完美開局,硬是每一步都走錯,所作所為令曹操一臉懵逼

縱觀何進行事,總是被人推著走,只敢暗地裡幹,不敢自己光明正大出馬。暗地裡殺董太后,暗地裡召外兵進京,這類事他做起來毫無阻礙,但真正率眾剿滅十常侍,他又下不了決心,自己妹妹一說情,就打消了念頭。帳下文有陳琳鄭泰盧植,武有袁紹曹操,滿朝文武也沒什麼人反對他,就這樣的局面竟然毫無作為,被幾個太監弄死,其才能終究限於殺豬屠狗。

此人完美開局,硬是每一步都走錯,所作所為令曹操一臉懵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