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同學一個留在省級醫院一個去基層,幾年後不可同日日語

——譚梅/文

閱讀提示

:你覺得給的夠多,但是仍然留不住人,為什麼?目前,城市和農村發展嚴重不均衡,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涉及教育等各個方面,人才不為自己考慮也會為孩子等考慮,想讓人才下鄉或者留住,靠奉獻,難。要讓其吃個定心丸,讓其覺得在小城市或者農村也是最好的選擇。

這篇文章是從一個平臺的問答開始。

昨天看到一個問答,問題是:鄉村醫生有編制嗎?

兩個同學一個留在省級醫院一個去基層,幾年後不可同日日語

這個問題幾乎不需要回答:都沒有。鄉村醫生不是體制的人。

編制是幹什麼的?它的嚴格定義我懶得去查,說說它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意義。

在老百姓心目中,編制就是過去的商品糧。有編制就是公家人,穩定,誰也別想開除你!

在很多單位(編制也分幾種),你會被當人看,誰也不敢歧視你,該有的你都有。

但是,我們卻很少有人問問,編制的目的是什麼,本來的面目是什麼?

兩個同學一個留在省級醫院一個去基層,幾年後不可同日日語

編制的目的是什麼?它的本來面目很簡單,只是被我們異化了,給編制太多的附加利益。其實,脫了衣服你會發現,編制真的不青春,你根本不依戀。

它就是保證讓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安心。換句話說,編制是留給這樣的崗位:從業者工作時間越長,越不值錢,或者說,重新到人才市場,基本會被嫌棄。

換句話說,如果工作時間越長越值錢,對編制越沒依賴。再換句話說,如果日常的工作能保證讓自己生活得很好,也不會依賴編制。

兩個同學一個留在省級醫院一個去基層,幾年後不可同日日語

想讓一個人才留在偏遠的地方,不要談奉獻,那是耍流氓,更是自欺欺人,樹立多少多好的典型都沒用,因為效仿者少。我們國家現在有錢了,不差這點錢。

一些地方,因為缺人,初中畢業參加培訓就可以當鄉村醫生。以後再缺人呢,小學畢業?我們有大批的本科畢業的醫學生去哪了!

是時候好好考慮基層的醫療人了,而不是算計他們養活住自己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