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化療會產生什麼樣的副反應?如何應對?

4 科學應對放療副反應

對於乳腺癌放療的毒副反應,患者也是比較感興趣的。毒副反應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急性反應,一部分叫做晚期反應。

急性反應一般是指從放療開始三個月內的反應,晚期反應則出現在三個月後。

◢ 皮膚損傷

皮膚反應屬於急性反應的一種。在北方,放療被許多人俗稱為“烤電、烤光”:如果要做類比的話,我想這個過程有點像烤紅薯,烤了以後皮膚顏色變深,毛囊變粗。

這些看著難看,但側面也反應出你真真實實照到了這些劑量。

放療過的皮膚特別害怕悶、溼、熱,它一定要保持乾燥,這樣的話,放療結束以後可能還會出現乾性脫皮的症狀。

這倒是不要緊的,它也就是慢慢地脫落,一般不會有其他不適。

如果是溼性脫皮,出現滲液、破皮,其實也不可怕,一般來說,用「百多邦」、「金黴素眼膏」等抗生素,塗一塗,大概一個星期也就會好。

◢ 黏膜損傷:喉嚨痛

喉嚨痛一般在患者放療兩個星期以後出現,也屬於急性反應。

放療開始後,黏膜細胞會脫落,但同時也有更新,這個平衡在兩個星期的時候會被打破,脫落速度比更新速度快,所以會喉嚨痛

但是對於持續時間比較長的病人,我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一般建議使用「康復新液」:在嘴裡含一下,然後再吞下去。

或者是用「西瓜霜含片」,然後吃軟食、爛糊面、粥,不要太熱、太燙。

其實,想辦法把困難的時間度過去就可以了,之後都會好轉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 心臟損傷

就心臟來說,它在放療時很少發生急性反應。我自己碰到放療引起的心臟反應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心梗,急性幾乎沒有。

從文獻報道來看,放療後最常見的心臟反應是心包炎,不過它並不那麼致命。

◢ 肺部損傷

有時候病人在複查報告中看到肺部磨玻璃結節,會非常恐慌。

磨玻璃結節在我們中國人的體檢當中發現的概率非常高,但它並不一定由放療引起。

放療引起的肺部問題一般是「胸廓下面的炎症性改變」,在放療後半年內最常見,之後這些炎症性改變會慢慢地被吸收,之後在肺部呈現出來就是「條索狀纖維化」的影子,這不屬於磨玻璃結節。

注意:

如果發現的磨玻璃結節,小於五毫米,基本上常規隨訪即可。但如果每年的複查發現有長大的趨勢,或者一開始就有八毫米左右,建議到肺科、胸科醫生處進行隨訪。

◢ 疲勞問題

當然,還有一些病人在放療開始幾次會感覺特別累、疲倦,檢查血常規等各校指標也都正常,其實這是輻射後引起的正常人體反應。

解決辦法:就是聽從自己身體的感覺,疲勞就回家休息,症狀會慢慢好轉的。

5 放療「致癌」實則危言聳聽

很多患者擔心放療致癌,主要還是出於對「輻射」的恐懼。

輻射分很多種,像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輻射,它確實引起了很多惡性腫瘤,最多見的是甲狀腺癌,還有血液腫瘤。

放療也是一種輻射,那它引起第二原發腫瘤的可能性,或者百分比有沒有增高,我看到的文獻上並沒有統計學差異。

我們通常填知情同意書的時候會跟患者交代,第二原發腫瘤可能會出現,但是概率是相當低的。

6 放療病人非「輻射源」

目前我們用的比較多的是光子放療,放療機器停掉後,它裡面的一些高能量電子會湮滅成中子,這些中子會在很短時間內消失,病人身上完全不存在輻射,更不可能影響身邊孕婦、小寶寶以及老人的健康。

但病人注射了做PET CT或者骨掃描的同位素後,是帶輻射的,不過藥物一般代謝2到3天,輻射也就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