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各種大學排名有多不靠譜?

演盡了世間所有的繁華

各種大學排行榜就別看了,看教育部學科排名還是比較權威的。

話說現在有大量的民間高校排行榜,有校友會版本的,武書連版本的,還有軟科的,各種各樣。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給出的這份,雖然只是學科排名,不是官方大學排名,但還是最權威。

下圖是以本次學科評估,A類學科評估的數量做成的排行榜。A類包括A+,A和A-學科。浙江大學位列第一,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位列二三位。很多朋友對於浙大位列第一表示“不理解”,浙大的學科範圍很廣,如農學類專業,北大清華就沒有該專業。

上海交大,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緊隨其後,三校都是“華東五校”成員。武漢大學第七,4個A+,4個A以及11個A-學科入選。前段時間武漢大學頻頻被“黑”,這次教育部學科評估為其“正名”,武大位居前十,還是沒問題的。

哈工大作為老牌工科強校,位列第八,四川大學位列第九,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並列第十。211大學中的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表現不俗,和大連理工大學,廈門大學並列29名,共有7個A類學科入選。


塔尖

知道為什麼你到現在還是一直單身狗嗎?

因為你在填志願的時候沒有看這張排名表!!!

各高校單身率排行榜

知道為什麼不在以上學校還是單身嗎?

因為你還選錯了專業!

哎呀媽呀!!!

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專業!


藥藥切克鬧

最近幾年,各種大學排行榜漫天飛,加上知道中國人喜歡,有利可圖,很多國外的排名組織如QS等也紛紛加入,搞出很多幾乎是給中國訂製的排名,大大小小數十個。有意思的是,各個排行榜不僅不同,甚至大相徑庭,到底哪個可信?

  首先,在作判斷前,我們對排名首先需要有一個基本認識。每一個排行因為“尺子”不一樣,也就是說衡量的指標體系不一樣,結果自然就不同,這是一個基本常識。即便是同一個排名,因為尺子權重的調整,排名也會發生大幅度變化。

  在排名的指標體系中,一種是基本的評價依據,一個是這些依據在評價中的權重。各種排名中的指標基本分兩類,一種是絕對客觀的數據,如論文;第二種是比較虛的指標,比如社會聲譽與評價,這部分的數據採集以及客觀性科學性都容易出現問題,也容易引起爭論。

  其次,我們一定要明白,幾乎所有的排名中,都對理工科學校更為有利,尤其是理科更有優勢的學校。所有排名中,最受重視的、有說服力的都是各類科研成果,尤其是論文為核心的相關指標,因此大部分排名都更有利於理工科為主的學校。因此在看一個排名時,你可以主動為擅長文科的學校加上幾分調整。

  具體舉一個例子。中國人民大學在經濟、法律等社會科學上長期遙遙領先於全國其他高校,但在很多排名中,都比較靠後,就是因為長期沒有理工科,底子薄弱;在綜合性大學排名中,原來以工科為主的高校與傳統的以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相比,後者更有優勢。清華與北大在這種排名中,清華很難超越北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清華在過去很多年是沒有理科的,只有工科,而北大理科齊全,積澱厚實。同理,武漢大學在這方面就比華中科大更有優勢,或者說沾光。需要說明的是,在理科為主的學校,數學是比較難出成果的,生物、化學學科更容易出論文、出成果,因此生物、化學學科有優勢的高校更容易在各類排名中領先。北大生物、化學學科在全國高校優勢明顯,在近年的排名中為北大爭分不少。高校老師大多有感受,在一個學校內部如果以論文評獎,生物、化學學科的老師也往往是遙遙領先。

  下面我們具體談一下幾個有一定影響的排名。

  先說最靠譜的、與我們距離最近的排行榜。以前做排名的基本都是各類社會機構,但隨著中國人對排名的重視以及需要,中國一些專業研究機構開始參與這個工作。相比較而言,這類機構所做的排名科學性與客觀公正性比較高。這其中,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的排名是大家公認比較好的,也是中國教育鮮有的在世界上擁有話語權的一個排名,可信度最高。但這個排名因為其定位不同,也導致其在中國的社會影響遠不如其在專業領域的影響。這個排名以學校各類公開的、客觀的科研成果與論文數據為基礎,尤其是國際上公認的一些數據。對於這個排名,爭議的焦點與不足還在於納入哪些數據,以及權重的不同,無關公正性。另外,這個排名與所有其他所有排名一樣,最大的問題顯然對社科擅長的學校評價有欠缺。

  武大等高校做的排名,也都屬於此類,但與上交大的排名相比,其客觀公正性受到質疑的原因就是武大的排名超越了大家一些認知,但我覺得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還有一類各種社會機構的排名,這類排名往往除了客觀數據,還加入了社會聲望以及畢業生就業質量等評價,但非客觀指標的真實性、科學性本身就是問題,另外,這類排名機構本身的學術力量與專業性也不足,更重要的是,此類排名過多涉及商業目的與操作,不可避免帶來客觀性公正性的爭議。比如“買排名”的說法不絕於耳,也不斷被曝光,此類排名我建議看看即可,不必當真。

  最後我們說說US.NEWS等國外機構做的排名。NEWS的排名,資歷非常老,但其價值還是限於出國人群。這個排名是媒體做的,傳統上更重視社會聲譽評價,因此,這個排名長期與我們的“觀感”接近,也奠定了其權威地位。還有一個老牌的是來自英國的倫敦泰晤士報排名。這也是一個媒體做的排名,與NEWS幾乎齊名,它也偏重社會聲譽評價。這兩個排名也有不足,但其公正性還是值得尊敬的,參考價值與意義還是很大的。

  國外排名中最有意思的是近年異軍突起的QS排名。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一下這家機構的背景。QS與NEWS等排名不同,一年不止出一個排名,而是一年內會推出很多排名,幾乎都是配合國人需要的。QS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在某種程度上說,其核心市場與影響是中國,針對中國的留學潮,針對國家“雙一流”建設,做足了功課,在很短的時間內推出了很多細分的排名。做排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短期推出如此多的排名,我只能表示懷疑了,因此,這個排名參考即可吧。

  各種排名中,還有一個特殊的排名,就是教育部學位發展中心做的學科排名,我推薦對專業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雖然這個排名也不可避免有爭議,但其公正性還是不用懷疑的,有重要的參考指導價值。

  坦率地講,沒有那個排名是絕對科學、完美、沒有爭議的。對一個學校的評價,就如對一個人的評價一樣,是複雜的,很難用一個完全量化的數據去衡量,不能量化的部分就是最大的問題。對於任何一個排名,如要做基本的判斷,有一個重要指標可以參考,就是看哪個排名對指標體系公佈的更詳盡。詳盡,第一意味著基本數據不怕被質疑,第二,你可以在此基礎上做自己的權重調整,得出不同的結論。也就是說,公佈得越詳盡的,可靠性越大,公正性越大。

  中國人太重視排名了,雖然我們無力改變對排名的過度追求的文化,但我還是想強調,不應該絕對地看排名,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外的。比如美國前10名的著名高校,在我看來沒有太大的區別。國內同理,北大清華與其他高校似乎是有一定的區別,但更主要是在社會聲譽上,未必是實際的教育質量,前10名的高校我覺得並沒有本質的差距。因此,我更建議大家,看排名,但不唯排名,更不要在乎一兩個名次的差別。


獵夢姐

1一定要看具體專業甚至是具體教授和師門,2要看生源質量,3看地方財政投入,4把專業課教學非專業課教學研究分開,5把學校規模分清,6把綜合型大學和行業性大學分開:1一個學校要看某些具體專業的特色價值和行業內認可程度,清華北大的這些專業多一些,普通一本可能就一兩個。另外不同的教授特別是系主任,對於專業課設置,專業重點教什麼,有什麼最新的專業理念,這些對於叫教出來的學生至關重要。2生源質量沒的說了,這個就不說了,高考分數線越高,生源質量越好哦。3教育部或者國家部委對於大學的投入比較均衡,但是地方政府有窮有富,這就是北上的大學普遍軟硬件水平高一些,這是錢砸出來的。4某些學校或者專業偏重教學,某些偏重科研,有些學校有良好的非專業課教學體系,但是專業課教學又是一團糟,所以無論是什麼指標評選出來的拍出來的,都有問題。5學校規模大,論文多,成果多,學生老師多,so,排名高自然而然,除非計算時刨去規模因素。6有些學校是行業性學校,專業都是圍繞一定的行業設置的,這樣的學校和綜合學校比排名,比不起的,能發表在大期刊的文章少,學生老師也少,怎麼比?但是在這個行業裡,他們又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專家。

額外的話:大學排名本身沒有意義,甚至專業排名也沒有意義,專業甚至要細分到分支才有意義。有一個載運工具的專業,那麼你是研究哪方面的載運工具呢?交通運輸工程也是,雖說是一大專業,你研究航空還是鐵路還是公路?地質更是分支多了去了。物流也是,偏重生產物流還是實體流通領域?不同學校的老師有不同的學科背景和特點。中國人就喜歡籠統,排名什麼的是國人文化骨子裡喜歡的東西。


用戶5960759944

給題主提供一個新鮮出爐的證據,洋人的大學排名也不靠譜,就在雙十一咱們買買買的時候,美國計算研究學會(Computing Research Association,CRA)發佈公開信,指責《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中關於全球計算機學科的排名是“胡說八道”。

勁爆吧?這事兒可不敢亂說,所以先來一個CRA在11月11日發佈的公開信鏈接:https://cra.org/cra-statement-us-news-world-report-rankings-computer-science-universities/

問題的焦點是什麼呢,你一看就明白了:全球大學的計算機學科排名第一是咱們中國的清華大學,第二是美國的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第三是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公認的計算機牛校,美國麻省理工只排到第四,硅谷旁邊的斯坦福只排第六。中國的華中科技大學和浙江大學排到了第九和第十,而以計算機專業聞名的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連前十都沒進去。

中國的清華排第一,如果真是第一,那我們中國人當然叫好啊。但關鍵是,你去問問清華信息學院的院長,看他敢不敢說自己手下的專業比麻省理工、斯坦福和卡耐基梅隆都要好?

CRA指出這個排名的問題是,只考慮了各個高校在期刊上發表的文章,而忽略了計算機學術會議上的文章。確實,在有些學科,會議論文都比較水,比不上期刊論文。但在計算機領域,學術發展日新月異,期刊由於出版週期比較慢,會議論文反而比較重要。我在英國駐外時採訪帝國理工學院計算機華人教授郭毅可,他就比較自豪地提到自己有多少會議論文。

顯然,US News搞計算機排名的這幫人不懂這個學科的情況,就出來了這麼一個排名。CRA在公開信中用加粗字體說:“任何對計算機科研有點了解的人都會看出這些排名是什麼——就是胡說八道——並置之不理。但其他的人有可能被嚴重誤導。”(Anyone with knowledge of CS research will see these rankings for what they are — nonsense — and ignore them. But others may be seriously misled.)

CRA要求US News撤銷這個排名,但人家就是不撤,所以一怒之下,來了這麼一份措辭嚴厲的公開信。

其實,US News的大學排名在全球也有一些名氣了,經常被說成是什麼全球幾大排名之一。所謂的這幾大,無非就是英國的Times Higher Education和QS,還有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武書連在國內搞的那個排名,其實在國際上沒什麼響動。

這些排名吧,看看就好,也不要太當真。還記得武書連排名在2011年至2013年將浙江大學排成中國高校第一的“三連冠”嗎?你覺得那幾年的浙江大學真敢在清華北大面前說我們學校才是第一?


黃作夢

最新世界大學排名發佈!亞洲崛起!

\t

最新世界大學排名發佈!

英國教育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了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內地共有7所大學打入200強。澳大利亞不是唯一會被亞洲超越的國家。在今年的排行中,美國、英國和歐洲的一些大學已經被亞洲大學超越。世界大學排名前30名中國有2所 日本不見蹤影,亞洲高校已開始崛起。北大排27名,Top10教育企業至少4家創始人來自北大,中國教育企業創業者中已然存在“北大人現象”。

“語言可能是很多國際學生在亞洲國家學習的主要障礙之一。但隨著亞洲的頂級大學躋身全球精英大學之列,亞洲的海外學生數量可能會增加。”中國大學的課程正變得越來越國際化,吸引了不少外國學生前來求學。2016年,有44萬名留學生在中國高校進修,比2012年上升了35%。

《泰晤士高等教育》主編菲爾·巴稱讚,中國大學正在超越歐美的名牌大學,開始真正成為全球精英的一部分。


湖北文都教育

985211的頭銜本身很多就有照顧性質,比如某個省如果沒有一所211好像就說不過去,所以再咋的都要有一所211。再說綜合類大學和工科類大學是有區別的,相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校開設都會有所不同,各個學校的側重點和特色不同,畢業後就業的崗位也就有所不同,這是沒發法比的。比如說中國計量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因為該校有質檢特色,那他的專業就有質檢特點,而在其它工科大學的這一專業又有著他們本身具有的特色和特點,就即使你把同樣的專業放在不同的學校都難以比較,所以對於各種排名其實不必太在意。


天賜福園

大學排名忽悠人,稍會懂點知識的人就知道,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特長專業,說不定一流二流的大學有些專業,比有些排名40名50名的大學有專門特色專業的大學差,比如有些排名靠後一點的大學,如財會,橋樑,兵器,機器人,外貿,外語,特色小語種,植物,古人類,考古,地質等等的一些專業,並不比一流大學的差,當然有些排名靠前的大學熱門專業得到了許多人識可,而熱門專業就業機會高,工資也高,但報專業還是報自已喜歡的專業,有句老話,隔行是隔山,不要只顧大學的排名,畢竟是金子到處能發光,所以報靠專業不能光看大學的排名,大學排名是不靠譜的,根據對的,自已喜歡的就好。


村夫\n

各種大學排行榜就別看了,看教育部學科排名還是比較權威的。

然後再按地域排名:就接近高考分數排名了。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3、上海復旦;4、上海交大;5、人民大學;6、浙江大學;7、南京大學;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北京師大;;10、北航;11、南開;12、北京協和醫學院;1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這麼一排,就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好大學了,學校水平要高,地域更要好。這類學校位於大都市,國際化程度高,就業好,可在國內就業,也可在國際就業。所以報大學應按這個順序報,就OK了!


征途2157

然而,隨著高等教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大學排名逐漸變成了不可或缺的“消費者指南”,同時也成為高校間進行校際對比的重要參考依據。根據哈佛商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學校在U.S.News中的排名每提升一位,其收到的申請數量即有1%的增長。因此,很多大學嘴上說著排名不靠譜,行動上卻還是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名次,一邊高聲質疑,一邊偷偷查找競爭對手的位置。

排名靠譜不容易

各類排名指標繁亂,由於排名結果受很多因素影響,其客觀、公平性也飽受質疑。立體的學校經過排名的線性簡化,是否仍具有代表性?排名目的、指標體系、統計方法等任何一點改變都會對最終結果造成衝擊。因此,學校還是那個學校,沒做任何改變就被貼上不同的價籤,普通“消費者”如果不仔細研究排名背後的指標和算法,難免會感到困惑。再加上一些排名機構標準制定得不夠嚴謹,過程不透明,數據不公開,這樣得出的排名不但不能發揮積極作用,反而會誤導關注者。

為促使大學排名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得到更合理的理解和解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華盛頓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於2004年發起成立了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簡稱IREG),並在第二次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原則和操作範例。由於會議在柏林召開,該範例被稱為“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對排名目的、指標設計與權重分配、數據收集與處理、排名結果公佈這四個方面進行了規範。

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

排名的目的:

1.排名應該成為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過程和產出評價的眾多方法中的一種。

2.排名應該明確自己的目的和目標群體。排名的設計應該和目的相一致。

3.排名應該認識到高等教育機構的多樣性並考慮到它們不同的使命和目標。

4.排名應該清楚數據來源範圍和數據背後的含義。

5.排名應該考慮被排名院校所處教育體系的語言、文化、經濟以及歷史背景。

指標設計與權重分配:

1.排名方法應當清楚透明。排名方法的選擇應該清楚明確。

2.指標的選擇應該基於指標的恰當性和有效性。

3.儘可能優先評價產出而不是投入。

4.指標的權重分配(如果有的話)應該非常明確並且儘量保持穩定。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

1.排名應該有一定的道德標準並採取好的操作方法。

2.排名應該儘可能地使用審核過的、可核實的數據。

3.排名使用的數據應該是按照科學的數據收集過程所獲得的。

4.運用各種手段對排名活動本身進行質量保障。

5.採用體制性的措施增強排名的可靠性。

排名結果的公佈:

1.提供有關排名製作的所有信息,使得客戶能清楚地理解排名是如何得到的,並且允許客戶自由選擇排名結果的展示方式。

2.通過一定的處理消除或降低原始數據中的誤差,並且通過恰當的組織和公佈方法使得錯誤可以被校正。

耍小聰明也能行?

即使排名嚴格遵守柏林原則,從指標設計、數據收集、結果公佈等各個環節都做到嚴格把控,它就一定能起到積極作用嗎?如果學校只為提高排名,有很多“捷徑”可以走。美國院校研究協會曾在2009年論壇上討論過一所為排名做出特殊“努力”的大學——克萊姆森大學。

克萊姆森大學採取了一些措施,將自己在U.S.News上的排名從第38名提升到22名,雖然這些措施並沒有真正提高大學的辦校水平。比如,U.S.News把“班級人數小於20”看作是學生在校體驗的衡量依據,克萊姆森大學便把原本20~25人的小班課縮減到十八九人,讓大課人數進一步膨脹。儘管該校並沒有增加課時數或提高師生比,但卻在“課堂人數”上表現出了進步。另外,該校在招生時更加強調GPA和標準化考試成績,不斷查看現有SAT平均分,以此判斷是否要在下一輪招生時再次提高SAT分數門檻。此舉看似無可厚非,但作為一所公立大學,僅對能夠幫助提高排名的學生開放機會,難免引發質疑。

不僅如此,克萊姆森大學還在數據表達上做足了功課。在向U.S.News提供財務信息前,該校嘗試各種定義和分類方式,盡最大可能在賬面上增加學術支出,減少行政開銷。

為提高“校友參與率”,該校募集儘可能多的5美元校友捐款。最後,校方坦承他們並沒有客觀公正地填寫校際互評的“聲譽調查表”,而是通過給別的學校打低分來提高自己的相對分數。

而耍這種小聰明的,並不是只有克萊姆森一所大學。當提升名次成為一種迷信時,本末倒置的現象隨處可見。在中國,類似的情況也並不陌生,正如北大原校長許智宏說的那樣,“大學排名像是懸在中國大學校長頭上的一把劍,很多校長為了得到體面的排名,不得不按照排名的各項指標進行學校建設,導致中國很多大學沒有了特色。”

對於高校來講,排名提高的確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兒,既是對之前工作的肯定又可以增加學校的吸引力。但排名僅僅是學校被認識和了解的眾多渠道之一。比如深泉學院,雖然幾乎沒人說得出它的排名,但聽過它的人都忘不了這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學校或可花更多的精力找準自己的定位,明確優勢,在宣傳上加大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