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蔚,陽曲縣黃寨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家庭條件一般。小學畢業他被父親安排到一家店鋪當夥計,由於自己酷愛讀書,所以偷偷跑去太原報考山西國民師範完全科,畢業後就當了老師。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最後投身金融界。


馬文蔚,陽曲縣黃寨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家庭條件一般。小學畢業他被父親安排到一家店鋪當夥計,由於自己酷愛讀書,所以偷偷跑去太原報考山西國民師範完全科,畢業後就當了老師。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最後投身金融界。

1950年一天,馬文蔚被南漢宸行長叫到辦公室,書寫“中國人民銀行”和“壹、貳、叄、伍、拾、圓、角、分”等漢字,幾年以後,這幾個字便出現在“五三版”的人民幣票面上。他一直為這個秘密保守了30多年。直到1983年《山西日報》、《新民晚報》報道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隸書是其他人書寫的消息後,他不想別人以訛傳訛,然後上書總行要求鑑定,最後鑑定結果確實是他寫的,總行因此獎勵了他2000元。

1980年,第四套人民幣發行的時候,總行決定把裡面的繁體字“國”“銀”進行轉化為簡體的。當時他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馬老,但是馬老已經80高齡了,還患有哮喘病,當時根本沒力氣握筆了。所以最後這兩個字是北京印鈔廠的專家臨摹馬老的字跡寫的,其中國字的“口”銀字的“艮”還是馬老的原跡。這幾個字一直在人民幣上沿用至今。


馬老一生酷愛書法,他的書法作品參加過山西、內蒙、廣西等地書法展覽,並被選入全國文史館館藏畫冊。他還有一大愛好就是無間舞劍,還常常參加比賽。1985年,還被評為全國健康老人。

圖片中的是馬老的書法作品。不僅隸書寫的好,其餘的字體也是信手拈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