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里巴巴系的企業都不著急上市而騰訊系的企業忙著上市?

馬繼華

阿里巴巴旗下共有12家企業,包括阿里巴巴、淘寶、天貓、阿里媽媽等,但是阿里巴巴集團的上市公司卻只有阿里巴巴一家。然而,與之在商業上相抗衡的騰訊,其旗下的企業卻每天都在為上市而忙碌。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阿里巴巴系的公司都長期不上市,甚至一點都不著急;而騰訊系的企業卻一直在忙著港股、美股等的上市?

針對該問題,個人見解如下:

一:兩者的側重點不同

阿里以打造生態為主,而騰訊是以投資回報為主。阿里期望以全資收購來豐富生態圈建設;而騰訊則更重視投資回報,其旗下的公司幾乎都不是控股公司,只是投資公司。上市對於騰訊來說,可以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以此來投資更多的公司,擴大經營範圍。

二:兩個旗下公司歸屬性不同

對於阿里來說,其旗下的淘寶、天貓等都屬於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的上市則代表著其旗下所有全資子公司的上市。但是對於騰訊來說卻不是這樣,因為騰訊更注重投資回報,所以其旗下的公司都是投資公司,騰訊的上市並不代表他投資的公司也上市。因此,其旗下的投資公司想要上市就需要自己努力,因此相較於阿里巴巴集團來說,騰訊系的企業為上市顯得有些著急。

綜上所述,阿里巴巴更注重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也一直在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而騰訊則更注重投資回報,說白了,就是更注重眼前的利益。顯然,阿里巴巴一直都在想著怎麼賺到以後的錢,怎樣可以一直賺錢。

你好,商函雜並論,一個以客觀視角解讀商業的偽ceo


商函雜並論

因為IPO是資本退出的最佳方式



據統計,目前騰訊參股的公司總計近400家,阿里系參股近250家,雙方勢力範圍基本上覆蓋了互聯網能觸及的各個領域。

眾所周知,騰訊和阿里的競爭一直都很激烈。對於騰訊來說,電商一直都是其揮之不去的心病,在它幾乎所有的過往戰績中,估計電商是唯一的敗筆。

對阿里來說,似乎社交和遊戲註定是騰訊的天下,儘管多次嘗試進攻卻總是失敗。


自己不行那就拉幫結派,扶持第三方來助攻。不論阿里或者騰訊都在默默使用,這樣就逐漸形成了大家口中的阿里系和騰訊系。

一張“烏鎮飯局圖”就可看出騰訊系的一斑了:

而阿里系除了我們熟悉的淘寶、天貓、支付寶、網商銀行外,還有餓了嗎、新泰、滴滴、盒馬生鮮、蘇寧雲商、OFO單車等眾多知名企業。

據Mergermarket數據統計來看,2012-2017年間,騰訊在全球的投資額高達625億美元,阿里為419億美元。

騰訊、阿里各自的投資、收購大戰已觸及到人工智能、電商、物流、醫療、金融、文娛、社交等多個行業,兩個來自於騰訊和阿里的“投資金主”都豪擲千金,排兵佈陣,培養出自己強大的生態系統。


對於投資人來說,無一不希望所投資參股的企業儘快上市,這是資本退出的最好方式。不論阿里系還是騰訊系旗下企業都不停地開啟融資模式,之所以還有些企業未能上市,只是因為尚未達到上市的步驟和要求。

綜上所述,沒有不想上市的企業,只是暫時達不到上市的資質罷了!


東震木

作為當前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巨頭,其競爭對決一直都非常激烈。雙方各自的投資、收購大戰也幾乎涉及了各行各業。而為什麼阿里系的企業不上市,而騰訊系的企業著急上市。表面上看阿里系投資的企業發展的更慢,(包括雅虎中國、蝦米音樂、天天動聽、中國萬網在內的很多品牌均已經消失)騰訊系發展的企業發展更快(京東已經上市,美團,滴滴準備上市)

本質上其實是由這兩大巨頭最核心的產品決定的。


我們都知道阿里是做電商起家的,旗下的淘寶,天貓,以及目前的螞蟻金服等都能直接產生收入和利潤,但這些收入需要源源不斷的流量來轉化。從這個角度來說,阿里就像一個流量黑洞,從外界吸收流量,然後在自己的平臺產生交易,無論是收購UCweb、高德、優酷,還是投資微博和陌陌,都是如此。

一旦這些所謂的入口流量耗盡,阿里就會尋找新的流量,其實是通過不斷吸血來壯大自己,把很多併購的企業逐步變成阿里事業部。

所以從兩家巨頭的產品來看,阿里系更像是一個吸血鬼,而騰訊更像是一個發動機。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騰訊總體的投資額要高於阿里。據統計,最近5年,騰訊在全球的投資額高達625億美元,阿里為419億美元。所以相對而言,騰訊繫上市企業多一些也正常。

當然資本市場,所有的投資最終都是為了得到回報的,所以上市是肯定的,畢竟只有上市才能最終拿到投資回報,只不過阿里系投資的企業發展的慢一些,暫時還沒有達到上市的資質和要求而已。


侯賢平

這和兩個巨頭的投資戰略風格有關。AT的對外投資都是為了補齊生態鏈上的薄弱環節,但它們對待被投公司是截然不同的。




阿里謀求的是絕對控制權,從優土到UC高德再到近期的餓了麼,無不成了阿里的附庸,而創業者要麼離場要麼成為阿里的高管,比如古永鏘和俞永福。




騰訊謀求的是聯盟關係,被投公司可以保持獨立性和自身文化,但騰訊用資本和流量牽制著你,也不怕你不低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東和美團。




對於這兩者的區別,先後接受過A和T投資的美團最有說服力。王興曾說過:從戰鬥力上來說,阿里非常強,但如果他們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騰訊能更好地和別人結盟。





所以,擁有更多自主權的搜狗、閱文等相繼上市;以及完全被控制的優土退市,很大程度上是AT完全不同的投資戰略風格的反應。


Irwin0102

公司上市,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錢,因為上市後可以向股民售賣股票,而公司就可以得到一筆錢,然後可以用於自身發展,或者再去投資,從而得到更多的利潤,對公司的發展還是很有好處的。但是上市公司得定期公佈自己的財務狀況,如果情況不好的話還有可能面臨退市的危險。

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有著激烈的競爭,尤其在



支付領域都想讓對方的用戶來使用自己的產品,時不時的搞一些活動來吸引用戶。所以騰訊系的企業都競相上市,我覺得不單單是為了賺錢,而是間接的打擊阿里系的公司。騰訊說:“哈哈,阿里,我現在可以多方面‘俯視’你了。”而阿里巴巴的公司戰略可能有所區別,在沉穩中前行,不隨意往前走。我們也可以看到兩者直間的經營範圍有很大的區別,一個重社交和遊戲,一個偏重電商以及各種高新技術研發,可能正是這種區別導致兩者旗下的公司上市節奏不一樣。所以,各位你們覺得未來誰會佔據上風呢?


AirbusA380839

因為兩者有本質區別。

1.阿里系大多是被阿里全資收購,只後企業只向阿里的上級部門負責,而且公司也會屬於上市部分,想要上市的話得先從阿里中剝離,然後重新做股權架構,之後才能上市。

現在阿里系已經有不少這樣的情況了,從單一的阿里持股轉變為阿里,螞蟻金服,阿里旗下的投資公司,和馬雲等高管持股,甚至還會引入外來資本

2.騰訊系大部分一開始就是被投資的,像美團,滴滴,京東,拼多多等,這些好多是單純的給錢的投資,還有些是給錢又給業務的投資,比如,京東就拿了錢,也接收了拍拍網。閱文集團,騰訊音樂集團,等,都是這樣,只做了大股東,並沒有全資收購控制公司。

兩家不同的情況導致不同的結果。阿里系大多數是本來就屬於阿里這個龐大的上市體系的,騰訊系大多數本來就不屬於上市體系,或者部分屬於上市體系中。



阿里系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騰訊系是獨立運作的未上市企業。

一個子公司該做的是做好現有業務,深耕細分市場。

一個未上市企業要做的是擴大經營範圍,建立自己的生態,上市使股東的股權自由流動。

騰訊系中滴滴和美團的火併就是這樣的例子,美團要建立自己的生態就少不了出行板塊。而滴滴自己業務遇到天花板就得去找新的盈利點,所以才有了美團滴滴大戰。



而阿里系則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各個事業部職責分的很明確,不會讓低下的公司超出範圍的擴張的。


足跡攻略

這個首先弄清楚公司上市的本質是什麼,首先是融資,在外人看來,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都缺錢嗎?不缺,但是在激烈競爭的當下,沒有人是不缺錢的,尤其是像騰訊一樣的科技類公司,它們的成本本來就比電商高,產品從研發設計生產到實現現金流入週期是比較長的,而電商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變現快,這就被動促使科技類公司快速融資,當然上市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其次是提升公司影響力,但是對於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巨頭顯然是次要的。再次就是上市是原始資本退出的最好方式,不管是收購還是投資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顯然這些公司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每年的分紅,扶持的這些公司上市意味著投資公司的利潤邊際效用最大化,這個時候抽離資本也不會對被投資公司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是最好的選擇。最後是市場擴張,上市意味著有更多的資金佈局,而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更加註重的是自己的整個生態圈,戰略方向不同,所以騰訊會急著將旗下的公司上市而阿里巴巴則不急的原因。


財經問道

看了幾個回答,我認為都不是特別準確,我對阿里和騰訊一直都非常關注,針對這個問題,也說下自己的看法吧,我只要從兩個角度來談一下這個話題。

首先,阿里繫上市企業其實也不在少數,這個問題怎麼說呢,確實跟各自參股的企業類型有很大區別,騰訊參股的多為媒體、社交、遊戲領域,企業本身的話題性就比較大,因此有騰訊系企業上市後, 也容易引發媒體的關,而阿里系企業多為電商、科技領域,媒體的敏感度自然就不會很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當中“阿里巴巴概念”公司已經超過30多家,其中阿里巴巴參股或者收購的企業就包括恆生電子、天璣科技、騰邦國際、白雲山、光線傳媒、大湖股份、華潤萬東等近10家企業,另外多家在市場上叱吒風雲的企業,背後也都存在阿里的影子,比如最新上市的搜狗,以及滴滴、陌陌、微博、優酷土豆等,可以想象,即便現在阿里系企業上市數量有限,但在未來會有更多的阿里系企業會選擇上市。

另外,這其實也跟阿里和騰訊的戰略佈局有很大關係,不可否認,目前阿里系的上市企業數量比騰訊系確實少一些。其中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阿里和騰訊的生態搭建的方式有差別,比如阿里的投資理念,說白了就是“控制慾”比較強,因為阿里投資的企業,最終都會將其納入到自己的生態體系當中,比如螞蟻金服、菜鳥網絡、阿里雲、餓了麼、大潤發等等,很多人都很籠統的把很多入股的企業都當作了阿里的一部分,也多少引起了市場的一些反對情緒。

而反觀騰訊呢,馬化騰沒有采取類似阿里的大平臺戰略,騰訊的生態體系,主要是圍繞社交、遊戲等方面,主要都是自己開發並掌握著核心技術,因此其對於參股的企業多是財務型投資,也就是說,騰訊入股的企業主要的訴求是投資回報和風險分攤,並沒有將這些企業納入到搭建自己的生態建設當中。

識淺言深,不喜勿噴,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集思廣智

現在看來我們應該把騰訊看作成一個投資財團以賺錢為目的,而阿里應該是真正為中國老百姓老百姓服務的科技類公司。首先看看騰訊的財報,遊戲業務佔了很大的比例,而恰恰是遊戲業務毒害了多少中國的兒童青年,王者榮耀一個完全抄襲英雄聯盟的遊戲竟然能在中國如此的火熱,中國的監管部門就不管嗎?難怪中國的創新如此的緩慢,騰訊利用抄襲壟斷在中國賺的錢再去國外收購知名創新企業,再用錢收購打擊國內的創新企業,不給收購就等著抄襲做個一模一樣的產品出來,初創企業不被收購只能面臨被抄襲致死的結局,所以騰訊是中國創新的毒瘤,而一旦被收購騰訊就要讓其上市,謀取利益,用更大的資本收購更多的初創企業,這樣的惡性循環對未來的中國發展創新是很大的阻礙,後來創新者都面臨被收購或者被抄襲的的風險,到後來騰訊大的國家都沒辦法,國內的資本完全籠罩在騰訊下,現在是實體企業也不能倖免,阿里收購超市人家就是賣東西的說的過去,可是你看最近騰訊的動作,收購家樂福中國,入股步步高,入股永輝超市,你一個科技企業收購這些幹啥,太可怕了全中國各行各也都籠罩在騰訊下,外國的企業強大在自己的行業,而騰訊已經無處不在了,看看我們周圍用的基本都可見騰訊的身影,騰訊財團太可怕了,這種對中國絕對沒有好處


大秦後生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1.阿里注重生態佈局,所以阿里系的企業一般都是阿里控股的或者全資收購的,比如餓了麼、口碑等,上市的時間都會影響到整個阿里生態的戰略規劃,而騰訊傾向於投資回報,兩家公司的目標不一致;

2.上市是為了圈錢,如果你問阿里和騰訊誰更有錢?前些年的財報中,阿里的淨利潤都會超過騰訊,騰訊近些年遊戲投入加大17年反超。同時,阿里有螞蟻金服這個盟友,旗下的餘額寶吸金千億級別以上,雖然我知道螞蟻金服也不能隨意挪用客戶資金,但是如何合法的借貸,應該是可以做到的吧;
3.相比較阿里的強控制,騰訊講究賦能,所以騰訊參股投資的企業更多,同時近些年騰訊投資的眼光確實不錯,所以相比較能感覺出騰訊系的企業更渴望上市。但是阿里系比較擅長孵化巨無霸企業,的比如螞蟻金服最近也在準備IPO了,一旦上市絕對是一個巨無霸!還有云計算、菜鳥物流等,每一個都是巨無霸級別,相比較騰訊投資上市的小公司,阿里更讓世界期待!
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拍磚,也隨時歡迎大家撩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