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男子娶親要下一份“聘禮”,這既是婚俗儀式,也關乎面子。時至今日,我國許多地方的男婚女嫁仍受高昂彩禮的深刻影響,尤其是農村。《中國家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未婚男性多集中在農村地區,且分佈在各個年齡段。“單身男多在農村”,相比城市青年選擇性單身,農村“剩男”幾乎無從選擇,而背後也並非天價彩禮一個原因。


自古以來,男子娶親要下一份“聘禮”,這既是婚俗儀式,也關乎面子。時至今日,我國許多地方的男婚女嫁仍受高昂彩禮的深刻影響,尤其是農村。《中國家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未婚男性多集中在農村地區,且分佈在各個年齡段。“單身男多在農村”,相比城市青年選擇性單身,農村“剩男”幾乎無從選擇,而背後也並非天價彩禮一個原因。

網絡曾流傳著一份《各地彩禮排行榜》,全國約2/3以上省份的彩禮錢超過10萬,而這還僅是彩禮,“有房有車”早就是許多地方的婚娶標配。如江浙地區經濟較好,這裡的丈母孃要求普遍偏高。圖為浙江義烏某“土豪”訂婚宴現場,“十八擔”彩禮重出江湖,數十萬百元大鈔擺得像羊肉卷,還有金銀珠寶、名錶以及百萬存摺。

相比之下,稍偏遠的農村地區要“收斂”許多,但8萬、10萬的也少不了。圖為甘肅平涼某農村一小夥為娶媳婦準備10萬元彩禮到媳婦家提親,西北人稱之為“離娘錢”,現場還將一部分錢用紅線繩拴起來掛在媳婦脖子上,此舉叫作“栓媳婦”。


由於彩禮數目不小,男女雙方家裡會經過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有時雙方會把“好事”談崩,甚至釀成悲劇。圖為犯罪嫌疑人、農村男子小賈在法院受審時表示分手後多次向小芳家索要彩禮未果,才會劫持小芳的母親作為人質。據他回憶,雙方定親時小賈給小芳彩禮現金1.1萬元及黃金戒指1枚,但幾個月後,小芳提出了分手。

然而,天價彩禮只是撕開了農村“剩男”危機的一角,其本質上還是經濟問題,“無爹可拼”的農村男性成了婚戀的買方市場,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圖為安徽省嶽西縣青天鄉老鴨村,今年63歲的劉世才終身未娶,晚景淒涼。該村1600多人,2014年統計30歲以上55歲以下的光棍就有112人,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最高峰時,村裡的未婚男性佔到近四成。

事實上在一些農村,假如30歲還未找到老婆,那他晚婚或打光棍的概率就會很高。圖為山西呂梁,62歲的陳章水和50歲的弟弟陳章成,由於家庭困難錯過了找老婆,至今單身。四弟的兒子結婚時,兄弟倆和四弟商量,把侄子婚紗照拿回了家裡,希望能為自己的婚事帶來好運氣。


隨著我國城鄉差距拉大、人口流動加快,同齡適婚女性減少,男性會從低年齡女性中擇偶,“老夫少妻”增多。圖為重慶萬州區龍駒鎮黃顯村,16歲少女文文即將與34歲的同村青年鄧長江結婚。文文羞澀地笑著說:“他摩托開得很穩,捱得近能照顧兩個家。”

隨著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社會地位的提高,願意嫁到農村的越來越少,女孩事實上已成了許多農村的稀缺資源。圖為某大年初三,山東魯西南農村,多名男孩在村裡媒婆帶領下來到同一女孩家相親,按照先後順序在等待相親。據悉,當地仍延續了“媒妁之言”的鄉約,幾年前“見面”時的禮金都漲到了88000元,但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更要命的是,本地女孩都在加劇“往外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