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美麗中國”怎麼建

《焦点访谈》:“美丽中国”怎么建

一次高規格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剛剛在北京落幕,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部署,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一起動手,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首次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全國性的重要會議,傳遞出哪些信息,未來美麗中國如何建設呢?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情況做出了三個重要判斷,那就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這個壓力疊加主要指的我們排放物大氣、水、土壤汙染排放,都在陸續達峰。我們現在還處在經濟增長和環境排放掛鉤的階段還沒有脫鉤,又處在一個爬坡的時期,這個時期環境壓力是最大的,也是最艱難的一個時期。”

與此同時,隨著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老百姓對生態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是盼溫飽,現在是盼環保,以前是求生存,現在是求生態,這種需求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因此,要滿足老百姓對生態的需求,任務艱鉅,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攻堅。

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說:“總書記這次談,我覺得是一種很深刻的認識,比如東南部單位國土面積,差不多每平方公里有600人左右,有的地方還要更密集一些,而發達國家每平方公里大概有30多個人,有的才幾個人,所以要達到同樣環境質量目標的話,就人均就個體而言,我們要付出更高的努力。”

生態文明建設有壓力、有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機遇。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明顯增強,黨的領導、制度優勢,讓我們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到了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怎樣跨過這個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在這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個原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專家認為,在六條原則當中,最核心的就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鬍鞍鋼說:“我們把它稱為綠色現代化。從黑色發展到可持續發展,進而到綠色發展。黑色發展很明確了,就是吃祖宗飯,造子孫孽,可持續發展是不給子孫造孽,綠色發展我們就稱之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因此它是一個全新的現代化。”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源於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期實踐與思考,同時又根據實踐的要求,在不斷豐富和完善。

王一鳴認為:“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是一個嶄新的理念和思想,也凸顯了我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始終要把老百姓的訴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放在心上,還有就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這個體現了中國的這種大國理念,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這種思想,這個也是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一個最積極的貢獻。”

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全國338個城市1436個站點的監測數據,每天都會匯聚到這裡,對老百姓關心的大氣、水、土壤的質量狀況,進行實時監測。

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PM2.5的平均濃度,分別下降了39.6%、34.3%和27.7%,超額完成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目標。近來年,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水汙染防治、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復,一系列強有力的制度安排和紮實舉措,有力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十九大報告把“美麗”二字,寫入了強國目標。“美麗中國”究竟怎麼建?這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包括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和生態安全體系在內的生態文明體系。這五大體系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部署。

近些年,我國生態產業、環保產業迅猛發展,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總量的24%,已經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數據顯示,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已經連續5年淨利潤增速在15%以上。

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從打贏藍天保衛戰到水汙染治理、土壤汙染防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這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生態環境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表示,人民需要環境質量改善什麼,政府就應該做什麼:“我們還需要做很大的努力,無論我們自身,同時對於政府部門來說,如何指導地方做好各項工作,這是我們一個責任。”

柏仇勇說:“我們弄了17年的全國水環境質量的變化(圖),是一升一降,優良比例上升了33.4,劣五類比例下降了27.4。總體來講,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但是大家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出來,從2013、2014年開始,這個圖升的幅度很小,降的幅度也很小,這時候到了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階段,到了相持階段,它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環境質量的改善,是整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轉變,是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轉型。”

因此,汙染防治,就要針對最突出的問題和領域,抓住薄弱環節集中攻堅,力爭在大氣、水、土三大領域,紮紮實實地打好幾場標誌性戰役,解決一批突出問題。在這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出了具體要求。

張波說:“總書記提了三個突出的問題,一是重汙染天氣,二是黑臭水體,三是垃圾圍城,都是跟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現在按照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要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以上城市,要在去年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地級以上城市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目前我們正在跟住建部組織開展黑臭水體整治的專項督察行動,第一批已經下去了。”

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管理司司長邱啟文指出:“2018年底前,要摸清農用地汙染的一些分佈、面積,以及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2020年要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汙染地塊的分佈及其風險情況,這是一個非常繁重的,也是艱鉅的任務,必須不折不扣完成。”

鄒首民表示:“我們會把這些工作進一步做好做深,真正發揮科技支撐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作用,按照總書記講話的要求,擼起袖子加油幹,經過三年攻堅行動,中國的生態環境質量一定會得到明顯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實踐指南。美麗中國不是一蹴而就,在這個新徵程中,不僅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態文明理念,要建設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保障,更要在實踐中啃下一塊塊的硬骨頭,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這是最普惠的民生大計,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