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焦點訪談》:防患於未“燃”


每年冬季到春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乾燥,都是預防火災,尤其是森林火災的重點時段,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森林火災時有發生。今年春節期間,四川、雲南、廣東、甘肅等地相繼發生森林草原火災,這些火災因為離城市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平時可能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每一次森林火災的發生不僅對森林草原生態造成巨大影響,而且還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威脅。

今天上午10點40分,四川涼山州冕寧縣瀘沽鎮大坪村突發森林大火,目前已出動381名森林消防隊員和200多名地方滅火人員參與撲救,由於現場風力達到6到7級,目前火災仍在緊張撲救中。

近期,四川、雲南、廣東等地已發生多起森林火災。

2019年2月9日下午一點半,在雲南大理市海東鎮文筆村委會後山上,突然冒出了一陣煙,不久後煙越來越濃,樹林的上方竄出了火苗。

火災發生5分鐘後,大理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就從監控視頻中看到了大火,隨即向上級森林防火指揮部門進行彙報、成立前線指揮部,並且第一時間通知了大理森林消防支隊。下午4點30分,120名森林消防隊員趕到了火場。

著火的區域山高坡陡,火隨風勢不斷向周圍的山頭鋪開,消防隊員在樹叢中劈開一條小路,一邊爬山,一邊用手中的滅火工具不停追趕大火。

就在森林消防在地面努力撲打山火的時候,應急管理部下屬的南方航空護林總站大理站的工作人員也在備勤的大理機場發現了火情,迅速出動偵查直升機,前往查看火情,將火場的畫面資料回傳至地面指揮部。同時,另一架在大理機場備勤的米-26直升機則直接從洱海中取水,飛往火場上空,用空中吊灑的方式,控制火勢的蔓延。

南方航空護林總站大理基地負責人李毅說:“當時火場上空的風速20米到25米每秒,就是七級到九級大風,飛行條件非常惡劣,氣流比較亂。我們這個飛機是世界上載重量最大的直升機,在大理受高原海拔的影響減載一些,吊8噸到10噸水。”

儘管有地面和空中兩股力量同時作戰,冬春交替時節,大理的風非常大,而且此前三個月左右幾乎沒有有效降水,山火蔓延的速度非常快。在撲打了兩天一夜後,2月10日晚8點45分,明火才基本被撲滅,但許多還在冒煙的地方依然需要清理。

2月10日晚上10點45分,大理海東的這場山火終於被撲滅,過火面積達到了63公頃。此次發生森林火災後,這些過火的植物基本都已經不能存活,給這裡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根據應急管理部的消息,今年春節期間共接報森林草原火災31起。

應急管理部火災防治管理司副司長崔洪浩說:“持續的高溫少雨大風天數多,非常容易引發森林火災。”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發生過森林大火。根據統計,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除了一小部分由於雷擊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火災以外,大部分的森林火災,起火原因都與人類活動有關。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森林防火處副處長陳玉橋說:“起火原因這幾年比較多的一點就是,野外春耕季節在農地裡面用火,還有比如春季這幾天有可能放鞭炮,上墳、燒香、祭祖等等這些。”

春節期間大理的這起火災,初步調查的結果則可能是電力線路隱患引起的。

雲南大理州森林防火指揮部專職副指揮長尚偉說:“那天的起火因為風比較大,高壓線一個磁壺可能脫落了,導致高壓線相互碰在一起,以至形成了高壓線的碰火,初步調查是這樣。”

在我國南方,大多數的林區都與農民的農田交錯,許多地方還是景區,林區內人群的活動非常頻繁,帶來很多森林火災的隱患。因此許多地方都採取了上山設立防火檢查站的做法,登記來往車輛,並勸說人們不要攜帶火種進山。

但是在一些地方,基層的工作人員顯然還沒有意識到這一環節的重要性。

在雲南大理巍山的一個檢查站,大理州森林防火指揮部在進行抽查時就發現了問題,車過去沒有進行登記。

管住進入林區的火源只是其中之一,住在林區內的人們,平時生產、生活用火也是管控的重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一些防火等級高的林區附近,村民們點火燒荒、燃放鞭炮等活動依然時有發生。

今年2月7日下午5點,大理森林消防中隊的消防員正在大理蒼山景區內帶裝巡護,突然看到不遠處一個正在施工的地方內竄出了火苗。

幸運的是,發現著火的地方周圍就有一條小溪,巡護的消防員們也正好帶著滅火裝備,第一時間就把火給撲滅了。

大理森林消防中隊指導員黃磊說:“當時風力可能達到5級到7級之間,如果不及時處置,可能一陣風馬上就上蒼山,撲救難度就會成倍增加,付出的成本也會成倍增加,可能釀成更大的災難。”

森林火災一旦發生,風的助力下很有可能形成飛火,向四面八方蔓延,火勢發展通常難以控制,因此“打早、打小、打了”是防控森林火災的重要原則。但在一些地方,在發生森林火災後,往往會存在僥倖心理。

今年2月10日中午12點多,四川省應急廳和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分別通過紅外監測系統發現在涼山州木裡縣三角椏鄉疑似發生了森林火災,收到指令後,木裡縣森林消防大隊馬上趕往現場滅火。

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木裡大隊教導員吳彬說:“路非常難走,山裡結冰的地面比較多,海拔都是三千米以上,我們是中午12點50左右出發,走到第二天上午九點多快十點,走到火線邊開始打火。”

與此同時,四川森林消防總隊的其他隊伍和南方航空護林總站的3架直升機也在收到命令後馬上加入了撲火的隊伍,地方也調集了專業撲火隊和幹部群眾一千餘人全力撲救。由於這次火災發生的地方位於川西高原,人員行動不便,再加上原始林區裡腐殖層厚,火從枯草燒到低矮的灌木、又蔓延到較高的松樹上。3天以後直到2月12日,火場內的明火才全部被撲滅,整個過火面積約為20公頃,而且著火區域屬於原始林區,許多珍貴的原始樹種都被燒成了灰燼。火災撲滅後,應急管理部門發現,這場山火開始燒起來後當地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向上級部門彙報,直到相關部門通過熱點監控才發現。

以往森林防滅火工作的主要職能主要由林業部門負責,在應急管理部成立後,防滅火職責有了更新的安排,但是一些地方的機構改革還沒有完成,一些部門的防滅火職責還不明確,使得火災發生時的應急指揮體系不那麼流暢。

四川省木裡森林防火指揮部專職副指揮長何樹清說:“有些東西我們不好做出判斷,應急管理部國家成立了,縣一級要求的是爭取3月份完成,我們目前來說,有些制度上、規範上和應急管理部門對接不了。”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火災撲救過程中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比如在撲救森林火災時,前方指揮部需要依靠一線消防隊員們回傳的圖像或視頻更準確的指揮下一步滅火工作。但是森林火災大多發生在偏遠地區,原本通訊基站就很少,短時間內大量的人員進入,通訊保障往往會出現問題。

大理森林消防支隊長計新陽說:“圖像傳不出來,傳出來可能不是實時的,是延時的。我們只能通過其它方法,音傳、打電話或者是對講機,再重新標繪,跟實時傳送不一樣,所以需要通訊指揮車,中繼站要過來一下,這樣使指揮系統更健全。”

森林火災是突發災難,考驗的是緊急時刻不同部門、不同單位之間的相互協調和配合,這也是我國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急管理部火災防治管理司副司長崔洪浩說:“國家成立了應急管理部,這是對森林防火工作的加強。怎麼建立高效協同的指揮機制,工作配合機制,這是我們要今後努力的一個方向。把改革的優勢發揮好,也是國家應急管理機制的優化。”

森林火災雖然是發生在人煙稀少的林區,但是大部分的誘發原因依然是人為因素。在天乾物燥的季節,一個菸頭、一顆火星就能引發火災,燒掉整個山頭,而一旦起火,滅火的難度又很大。森林火災的撲救至今都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難題。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春季,全國各主要林區、草原極端天氣仍將十分頻繁,火險等級整體偏高,防火形勢不容樂觀。對於森林火災,我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要做好萬一起火的應急預案,另一方面更需要採取防範措施,加強防火宣傳,最大限度減少森林草原火災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