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的醫學診斷依據

宮頸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各國、各地報道也有差異,我國發病年齡以40~50歲為最多,60~70歲又有一高峰出現,20歲以前少見。

宮頸癌的醫學診斷依據

宮頸癌的醫學診斷依據

(1)子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是發現宮頸癌前期病變和早期宮頸癌的主要方法。宮頸暴露在陰道頂端,易於觀察和取材,所以目前在臨床對凡已婚婦女,婦科檢查或防癌普查時,都常規進行宮頸細胞刮片檢查,作為篩查手段。使宮頸早期癌的診斷陽性率大大提高,可達90%以上。為了提高塗片診斷的準確率,特別注意要從宮頸癌好發部位即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交界處取材。由於老年婦女鱗、柱狀上皮交界區向頸管內上移,取材時除了從宮頸陰道處刮取塗片外,還應從宮頸管處取材塗片,以免漏診。但是要注意取材部位正確及鏡檢仔細,可有5%~l0%的假陰性率,因此,均應結合臨床情況,並定期檢查,以此方法作篩選。

(2)碘試驗正常宮頸或陰道鱗狀上皮含有豐富的糖原,可被碘液染為棕色,而宮頸管柱狀上皮,宮頸糜爛及異常鱗狀上皮區(包括鱗狀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潤癌區)均無糖原存在,故不著色。臨床上用陰道窺器暴露宮頸後,擦去表面粘液將濃度為2%的碘溶液直接塗在子宮頸和陰道粘膜上,不著色處為陽性,如發現不正常碘陰性區即可在此區處取活檢送病理檢查。


(3)宮頸和宮頸管活體組織檢查宮頸在臨床所進行的各項檢查都是診斷的重要環節,但是活檢是診斷宮頸癌最可靠的依據。在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為Ⅲ~Ⅳ級以上塗片,但宮頸活檢為陰性時,應在宮頸鱗一柱交界部的6、9、12和3點處取四點活檢,或在碘試驗不著色區及可疑癌變部位,取多處組織,並進行切片檢查,或應用小刮匙搔刮宮頸管,將刮出物送病理檢查。

宮頸癌的醫學診斷依據

(4)陰道鏡檢查陰道鏡不能直接診斷癌瘤,但可協助選擇活檢的部位進行宮頸活檢。據統計,如能在陰道鏡檢查的協助下取活檢,早期宮頸癌的診斷準確率可達到98%左右。陰道顯微鏡檢查能放大100~300倍,宮頸塗以1%甲苯胺藍染色,可以觀察細胞結構,根據細胞的形態、排列、大小和核的大小、形態、著色深淺及毛細血管圖象等進行分類診斷.但陰道鏡檢查不能代替刮片細胞學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因為不能發現鱗柱交界或延伸宮頸管內病變。

(6)宮頸攝影用10mm顯微鏡附加35mm相機及50mm延伸圈組成攝影儀,將所獲圖像投射在寬3.3m屏幕上,1m遠處觀察;鱗柱交界處全部顯示,無異常為陰性,發現異常為可疑,未見鱗柱交界為不滿意。據觀察其診斷準確率為93.1%,故為一種準確性高,成本低,便於應用的新方法。

宮頸癌的醫學診斷依據

(7)熒光檢查法利用癌組織與正常組織吸收熒光素多少不同而顯示不同顏色的機理診斷有無癌變。癌組織吸收熒光素多,產生的熒光比正常組織強而呈深黃色,正常組織為紫藍色。

(8)腫瘤生化診斷通過學者臨床研究發現,在宮頸癌病人體內,乳酸脫氫酶、已糖激酶明顯增高,尤其有浸潤者更明顯,有助於臨床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