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70後有可能成為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雨楓161198019

我是一個標準的七零後。

關於說到養老,的確是我們這一代人最為頭痛的事情。

先說說給長輩養老吧。

我父親患帕金森十多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旦老人得了這樣的病,尤其是到了後期,是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而且因為身體機能及免疫能力的降低,其他併發症會接二連三的發生,照顧起來是特別的累。雖然我還有兩個姐姐,但都是在外地,除了能在經濟上給予一定幫助。日常照顧父親,則就成了我母親和我必須承擔的責任,為了能及時的照應老人,我甚至連家都不敢搬的太遠。

我不敢想的是,現在只是兩個老人病了,畢竟還有另外兩個老人可以在旁邊伺候著。但如果三個老人歲數更大以後,而且一旦都有事,那日子怎麼過?這壓力實在太大了,真的,大得讓我無法想象。(我父親在年初去世了...)

其實比起贍養長輩,我心裡更憂慮的是將來我老了,退休以後該怎麼辦。

我只有一個孩子,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曾經讓人津津樂道的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註定會無奈地逐步走向解體。我所在的是一個小城市,將來孩子極有可能不會留在身邊,外出打工創業。現在,農村和很多小城鎮裡的家庭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他們都在日復一日地重複著這個淒涼的劇情。即使是孩子沒有遠離家鄉外出奔波的,也由於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成家過後的年輕人根本就無法兼顧雙方的父母,即便有孝心,也未必那個能力兼顧,總有一方的老人會形成“空巢老人”。

雖然我屬於央企職工,能夠有自己的退休金養老,也許生活質量也是比較有保障。誰也不知道將來自己的身體會怎麼樣.....說心裡話,我不願意讓孩子多為我操心,我心裡也未期望他將來會養我。自己生活的好好的,就可以了。

那,請保姆麼?進養老院嗎?

請保姆肯定是不現實的,費用太貴了。也許社會化養老成大勢所趨。然而,社會化養老卻有很多方面明顯滯後:床位數、護工數等基本綜合養老能力欠缺;養老個體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無法滿足;社會養老資源缺乏調控和整合,養老需求結構性矛盾嚴重....誰也無法保證二十年以後,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不多想了,因為想多也沒有用.....

用一句最無奈俗話說:走一步算一步吧。


清顏2017

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回答一下,因為我也是一名70後。不過我現在還能自食其力,還沒體會到身體真正老了的時候的無奈,但是朋友們聚在一起也都會聊起這個話題。

現在的人們還有嚴重的傳統思想養孩防老,我們的上一輩確實這樣,我們70後也是這樣做的,父母都70多歲,我們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顧著老人。但是我們老了怎麼辦呢?我和很多同齡人探討過這個問題,大家都說進養老院吧!大家之所以這麼說,這是生活現狀決定的,也是最為無奈的回答。

作為70後,我們的孩子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現在國家放開政策允許二胎,可是70後已經老了,望塵莫及。我也曾認真的考慮過二胎這個問題,首先已經上大學的孩子堅決不同意我們要二胎,年齡差距太大嫌棄丟人;第二再考慮我們的身體,70後的人們都已經40歲以上了,人過四十天過晌,身體已經在走下坡路了,養育孩子的精力達不到;第三金錢,現在養一個孩子不止是餵飽了拉倒,從出生開始就要進各種的輔導班,剛出生的娃娃游泳一次100多元,一週最少兩次,幾個月開始就要參加各種親子活動班,這種花樣繁多的輔導班要進行到高中畢業。想想一個40多歲的中年人要照顧老年多病的父母,給上大學的孩子提供經濟後盾,再要撫養一個小娃娃,一個月掙多少錢才能應付的過去呢?大家說說看70後適合要孩子麼?

70後的養老真的很無奈,不管是一胎還是二胎。如果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將來參加工作不在身邊幾率很大,就是在身邊,孩子也要工作啊,工作也重要的。老了身體不好依靠孩子這個念頭是不要想的。如果現在支持國家政策要二胎,那麼等到我們60多歲時二胎才上大學,就是兩個孩子我們的養老也指望不上孩子的。

我覺得我們的國家經濟發展很快,國家政府肯定也會想到這些的,20年以後會有很多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70後還是安心於現在的工作吧,走一步看一步,使勁的掙錢養家是最先要考慮的,攢一些錢以備養老吧!


小魚兒遊世界

70後,與50、60後相比有所優勢,不用經歷當時上山下鄉的年代,不過也缺乏了50、60後的那一份毅力與吃苦耐勞的精神。與80後相比,70後思想沒有80、90後那麼前衛。但是,從近年來的社會發展情況來看,70後已經逐漸登上歷史舞臺,成就了不少領導人物,甚至一些巨頭企業的佼佼者也是70後的中年人,例如馬化騰等。實際上,70後從步入校園以來,實際上還是充滿了不少的機遇,例如90年代後的房地產、股市黃金投資期,被70後抓住了。對於一些70後早期的朋友,甚至還可以享受到福利分房的制度優勢,而即使需要動用自己的資金財富來娶媳婦、買房子,也沒有80、90後那樣被動尷尬,甚至僅憑一人之力,就可以輕鬆實現購房、娶媳婦的目標。2010年後,是互聯網快速崛起的年代,同樣也被70後或部分80後抓住了,也通過這幾輪黃金髮展期,70後實現財務自由難度反而不大。與70後相比,80後尤其是85後、90後的年輕人,往往欠缺了一些機遇。確實,更多時候,選擇、機遇遠比努力重要。至於養老問題,雖然受壓於一個孩子的壓力,但只要孩子教育做足、自己積蓄好足夠的資金財富,那就不用擔心太多養老問題,也不會因此給孩子增加負擔與包袱。或許,與70後相比,更需要考慮養老問題、階層晉升問題的是85後、90後,在他們看來,因壓力過大,選擇做剩男剩女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而房子與婚姻卻似乎成為了他們的奢侈品,而幾十年後,仍需要考慮到65歲延遲退休的問題,未來這類群體的養老問題確實非常尷尬。


郭施亮

有人說,七零後,是正在老去的一代。這話,我感覺,是對的,轉眼,我們這批七零後,開始步入中年人的階段了,這一段的路程,其實,並不好受。因為,作為七零後,在這個階段,我們所要面臨的事情,有些尷尬,有些繁雜,有的,甚至還有些棘手。這些問題集中在我們的面前,我們難免會感到不好受。為什麼呢?

首先,作為70後,上有老,下有小,我們的日子不好受。作為一個70後,這個時候,我們正是人到中年萬事休的年齡,本來,我們萬事需要休養生息,需要我們好好地安靜一番。但是,上有已經老去的老人,他們需要我們照料,而且,生病的時候,更需要我們陪伴在身邊。而下面的孩子,有的,還在求學,還沒有成家立業,還需要我們為他們分神費力。這些問題,擺在我們這批七零後面前,我們的日子,肯定不是那麼好受。

其次,作為70後,左有風右有雨,我們的日子不好受。作為70後,我們正處在事業的高峰期,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做出判斷和處理,而如果處理不當,我們就要去接受責任和後果。這對於我們來說,其實,也是一種不大不小的負擔,有時候,繁雜的事務,會讓我們焦頭爛額,左有風,右有雨的煩心事,會接二連三地擺在我們的面前。作為單位或者家庭的主心骨,沒有一定的定力,還真的難以完美解決。所以,這些難題,會讓我們的日子不好受。

第三,作為70後,前怕狼後怕虎,我們的日子不好受。都說,每一箇中年人的前面,都有一隻狼,後面,還跟著幾條吊睛白額虎,在對著我們虎視眈眈。這幾條虎,其中最可怕的一條,就是疾病之虎,因為人到中年,身體機能開始出現變化,不注意身體,我們得了疾病,就難以恢復的了。同時,我們的前面還有一條意外之狼,在做假寐狀,我們稍微不小心,這條意外之險的狼,就會向我們撲來。畢竟,這世間,很多東西,都難以意料,稍不小心,我們就可能遭遇意外之險,這對我們這批七零後來說,要特別小心。所以,作為70後,我們的日子不好受。

第四,作為70後,還要提防周圍的蜂飛蝶舞,我們的日子不好受。作為70後,相對於其他年輕人來說,更多的,是處在事業比較成功的階段,有的,甚至已經有了不菲的身家。所以,這時候,難免會有一些有非分之想的異性,在我們的面前出現。有時候,因為彼此有各自的需求,難免會出現一些影響婚姻家庭關係的婚外戀出現。這必然會影響和破壞我們的家庭。所以,作為70後,既要認識到穩定家庭的重要性,又要拒絕 ♫《窗外》♫ “蜂飛蝶舞”的誘惑,這對我們來說,的確會讓我們的日子不好受。

70後,是漸漸老去的一代,所以,我們所要面對的事情會很多,我們需要解決的事情也很多,同時,我們所要面對的煩惱也很多。這就需要我們用更多的定力,更多的智慧,和更多的沉穩之心來面對,來處理。當我們遇到煩心的事情多的時候,難免會有不好受的心情。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只要我們冷靜面對,從容面對,自然能妥善處理好“70後,日子不好受”的這個難題。


南山大叔

99隨便語:筆者和妻子出生於1971年,兒子即將年滿18歲,夫妻倆早已做好了準備,養老必須靠自己了。

話說,70後的養老問題,至少必須分為兩大群體。

農村出生的70後,僥倖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其他的大多數城市70後,以及少部分響應了只生一個好的僅有一個孩子的農村70後。

其中有兩個以上孩子的70後,與其他年代並無太大區別,暫且不談。

(1)70後的我們,為什麼不要二胎。

首先是年齡大了,其次也是最關鍵的,70後的青少年時期,即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時期,處於80年代90年代初期,自己吃過了苦,也明白了學歷的重要性。

在70後眼中,一個優秀的孩子,必須“德智體全面發展”,也是那個特殊時代的標準語。

70後培養自己的孩子,是不遺餘力的。

這種培養,不僅在於金錢的投入,更在於時間和精力的付出,坦率說,以筆者自身經歷看,“養大”一個孩子,真的是太辛苦了!

筆者的兒子目前高三,在別人眼裡很優秀,但這些年裡我們夫妻的付出,比之我們的上一輩花在我們身上的時間和精力,大了無數倍,簡直不可以道理計。

從這一點看,即便我們的身體還吃得消,也不想再要第二個孩子了。

因為太累了,吃不消!

(2)我們的孩子,未來我們能靠得上嗎?

估計是靠不上。

以我們70後的人生經歷看,大多數是積極向上的,因為在我們成年的那個年代,物質匱乏,上一代能給我們的幫助太少,而我們必須靠自己雙手打拼。

我們僅有一個孩子,我們當然也希望我們的孩子,過上美好生活。

但如果想讓孩子過得好,除了我們必須在物質上給他們幫助,也必須對他們放手。

放手讓他們展翅高飛!

以筆者為例,夫妻倆來自於內地,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蘇州紮下了根,但我們對兒子的希望,是想讓他再次高飛,完成我們未能實現的願望。

或者去往真正的大城市,能飛多高飛多高,總之不想讓他安靜地留在身邊。

男孩子嘛,他要飛才能實現他自己的理想,他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不能因為父母的羈絆,擋了他成功飛翔的道路。

所以,我們必須做好思想準備,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能成為他的包袱。

(3)我們的養老,真的必須靠自己了。

談論養老問題,實際上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金錢,第二是身體。

作為70後,年輕時吃了不少苦,因為那時候的我們太窮,又必須靠自己扛下所有生活的壓力,當時的我們無論處於什麼行業,做事都很拼命。

但現在的我們,年過40以後,身體開始漸漸走了下坡路。

不誇張地說,我們夫妻倆的身體狀態,比之我們上一輩在相同年齡裡,下降了不少。

可想而知等到20年之後,我們的孩子正當壯年,為了他們的事業積極拼搏的時候,我們自己紛紛進入了養老的年齡。

那時候就必須靠自己了。

我們70後,一輩子攢下的財富,大半將花在子女身上,剩下來的才是自己的養老錢,無論我們身體健康與否,我們主要將依靠夫妻倆自己支撐。

(4)70後的心是堅強的,哪怕苦澀也能忍受。

作為一個70後,我們曾經苦過窮過,所謂我們不怕再次遭遇類似的環境。

筆者暗自想過,我們這一代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不再受窮的基礎,讓他們不再因為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影響到他們在人生路上的攀登!

我們是70後,我們要做最無私的一代!

我們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養大,看著他們成才,然後把他們扶上馬,再送一程。

最後,看著他們奮勇向前,去為他們自己的人生拼搏!

筆者認為,在那種時候,哪怕我們的心中充滿了苦澀,我們也能忍受,因為我們70後是很特殊的一代人,許多人因為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我們未能完成我們最想做的事。

我們的子女,就是我們的替代者!

結束語:我們70後是養老最無奈的一代人嗎?就算如此,我們也無所畏懼,想當年我們年輕時,我們從無到有,拼搏出一個完整的家,未來我們老了,我們也能靠自己,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99隨便

其實70後和60後基本上是一種情形,是中國社會最後一批以傳統方式贍養老人,也是第一批自我養老開始的群體。

作為一名70後,我們經歷了計劃生育,每家只有一個孩子,二胎放開後,想生也已望塵莫及。而我們的獨生子女,思想上已完全接受西方自我養老理念,所以,70後的我們,該早做打算自我養老。

從我個人來說,我對自我養老是完全接納的,計劃生育導致我們的子女成家後,如果繼續以傳統方式贍養我們,那不是把我們的孩子往死裡逼嗎?好點的,小兩口贍養四位老人,最多的可達到八位老人。所以,我們該主動接受自我養老觀念,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不再成為子女的負擔。


自我養老的觀念,無論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自己,都接納了,但有一點是改變不了的,那就是我們對孩子們還會無私付出,他們結婚買房等,我們也會盡所能幫助他們。他們的理念中,也一定有這樣的期待。所以,我們的自我養老並不會很輕鬆。

作為普普通通的70後,我們一直努力賺錢養家,但存的錢卻是可數的。我們每月繳納的社保,總以為是養老的定心丸,可看看現在的形勢,恐怕還是讓人心裡打鼓。養老金的虧空範圍,年年擴大。至我們退休時,社會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養老金收入和支出會走向何方,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儘早開始謀劃養老保障了,投資,保險,雖然渠道依舊單一,但我們似乎沒有其它更好更多選擇。以房養老,風險太大,且完全不受控。從西方養老模式看,不靠子女,不靠政府,也會是我們將要面對的。


無奈也罷,悲催也罷,70後的我們,至少會開創一個全新的社會養老模式,那時候,我們看似退休了,實則為社會和家庭子女貢獻的價值更大了。

——銀杏樹下的時光


銀杏樹下的時光



乍一看,卡在半中腰的70後,的確是養老最無奈、好尷尬的一代。😩😩😩

你看他們,剛邁入懵懂無知、涉世尚淺的青少年,便被裹挾進一個劇烈起伏如過山車的大變革時代,諸如房改/失業/改制/下崗/跳槽/南下/北上/貧富差距等一個個意外(挑戰)不期而至,令人促不及防,身心俱疲。而如同緊箍咒、高壓線般的獨生子女政策好容易捱到放開後,再想要一個二胎,減輕老大(“光桿司令”)的養老負擔,但這些70後多已是人到中年,遲暮老矣(特指生育年齡段而言),無論精力還是時間都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

而70後之前的60後也好,之後的80後90後也罷,已有不止一個子女後代可以“從容”為其養老分擔壓力和憂愁。呵呵,真是“比上不足比下無多餘”,讓更多70後在養老問題上頓有“生不逢時”的無奈感慨。



上挨不著天下靠不到地,“浮在半空中的70後”只能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心無旁騖地倚靠自己解決養老問題。

好在70後一族,吃過苦受過難,經歷過衝擊應對過挑戰;正值人生壯年,既無前一代人體力之不濟,又無後兩代獨生子女們之驕氣。不就是個小小的養老問題嗎?這還能難得住經歷豐富、見多識廣、敢於善於應對各種跨時代挑戰的70後嗎?




其實,人家堪稱“驕傲的70後”大多事業有成,不乏積蓄,不乏經驗,又多手握幾套房,又有深謀遠慮早早置下的養老保險為保障,到頭來誰還真害怕養老問題這個“小毛線”?✌✌✌


霍小姐的八卦爐

為什麼70後有可能成為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是從上個世紀81年開始的,要求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而當70後的人結婚的時候,大概也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他們這一代人應該都是一對夫婦只有一個孩子。

而當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放開的時候,他們這一代人已經到了一個尷尬的年齡,都在40歲以上了。


年紀大的人的孩子可能已經讀大學了,剛剛40掛零的人的孩子,可能孩子正在讀高中。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年齡。為什麼呢?能生嗎?有的可能生,但是二胎和一胎的年齡差距太大,可能大寶根本不同意父母再生孩子,覺得自己都二十幾歲了,還抱著那麼小的弟弟妹妹,感覺到有點兒丟人。


還有就是作為70後的本身也可能有點糾結,生嗎,現在生,等孩子讀大學的時候,自己都60歲了。到時候孩子還沒有畢業,他怎麼有能力來贍養你呢?


在萬般無奈之下,可能我們的孩子只好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去。而可能有的人最怕的就是去養老院。裡面那麼多老年人在一起,今天走一個,明天走一個,那是多麼的恐怖啊。就像葉德嫻和劉德華演的《桃姐》一樣,擔心哪一天走的是自己。

面對生活中如此多的無奈,70後的可能真的成了養老最無奈的一代了。那麼作為70後的人們該怎麼辦呢?我覺得應該趁年輕還能掙錢的時候,多多的掙錢,還要注意保重自己的身體。哪一天我們從工作崗位上下來的時候,有一個健康身體,有養老的資本,那時候我們盡力做到自己養老。實在動不了的那一天,就去進養老院吧。

還有國家的養老政策和養老設施會越來越好,等到70後,進養老院的時候,說不定就象住高級別墅一樣!




睿心媽媽

我是77年的,今年41歲了,對此是有比較深的體會的。

我是獨生子,父母都是工廠退休職工,住在三線城市,前幾年家裡房子太老,動用全部的積蓄給他們換了一套房子,我也貼進去2、30萬,老兩口就再沒有可以機動的防風險資金儲備了,兩老的退休金合計大概5K左右,每個月基本生活開銷要去到2.5-3K,人情支出1.5K,基本上就留不下什麼錢了,現在父親67、母親65,再過些年如果身體狀況不如人意,無論是請保姆還是去養老院,都是不具備經濟條件的。

老丈人一家的情況更加不好,老丈人78,已經到了阿爾茨海默症狀中期,體質不好,經常生病住院,丈母孃71了,兩口子只有老丈人有退休金大概4K/月,好在我老婆一家五姐妹,能夠分擔不少壓力。

再說自己的情況,廣州一線城市,兩個娃,老大11歲,老二2歲,夫妻倆收入40W/年左右,普通工薪水平,供房、養車、養娃,一年能存下來10W算不錯了,相信很多人也都是類似的情況。

回到養老上面,確實很尷尬,心理壓力大,父母這一輩天然有靠子女養老的約定俗成的傳統,而且自身也確實沒有更多的能力自行養老,作為兒女必然是要盡到應盡的義務,無論是時間的投入還是金錢的投入。但是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這個年齡處於事業的平臺期,需要轉變和提升,難得有太多的時間陪伴父母,經濟上的投入又勢必消耗家裡的存糧,對自己本來就不多的用於未來養老的儲備帶來減值風險,一旦大量消耗,勢必可能導致自己老了以後要依靠孩子來支持。

但我們70後的心態又多半是這樣想的,自己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換位思考,在自己老了以後,肯定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體、足夠的資金來支持自己擁有體面的晚年生活,不用拖累孩子們增加他們的壓力。同時,現在社會在快速的變化,價值觀、家庭觀、世俗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未來我們的孩子是否還有這種對父母贍養的想法也是不可知的,並不是說孩子們會不孝順,而是未來的就業、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可能比我們現在面臨的還大,如果孩子們都自顧不暇了,還能有什麼多餘的能力來照顧父母的養老呢?

所以,這種無奈和尷尬,或許是我們這一代70後所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了。


元寶爸的奶爸生活

不請自來!

看過一些友們的回答,大部分人都將養老與二孩政策聯繫在一起。歸根結底,"養兒防老"的思想在絕大部分人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

但是我認為,之所以60、70年代出生的人的養老問題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獨生子女政策是原因之一,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變革的、飛速發展的時代,也處於社會的轉折期,伴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也不斷提高,生存壓力逐漸加大,人們都奔波於生計。遠離家鄉,異地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投入到家庭的精力相比以前有減少的趨勢,所以現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數量很多。



不僅將來70年代出生的人養老問題值得關注,就是現在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的晩年生活也存在類似問題。無論是有獨生子女還是有多個孩子的家庭,都存在因肯老、不孝等問題,不能讓老人安度晚年的情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養老制度肯定越來越完善,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目標肯定能實現。作為70後的我壓根就沒有依靠兒子養老的想法:兒子如果有本事,為了自身發展,肯定不會回到我所在的四、五線城市;如果兒子沒出息,就回到當地就業,能夠養家餬口、不肯老就不錯了。我要依靠自己的積蓄、退休金和社會保障來養老,可以考慮養老院養老、報團養老等方式。
個人觀點,不當之處請友們多多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