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的街頭賣的“炸油糕”是一種什麼食物?

嘮嗑七宗罪

運城的炸油糕是一種獨特的風味食品,因為“糕”與“高”諧音,取步步“糕”升的好兆頭,人們往往在年節,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用,大家吃炸油糕也是圖個吉利,所以又被稱為年糕、喜糕。多年來,炸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運城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

炸油糕用料考究,做法獨特,是深受運城人喜愛的一種美食。首先要用特殊的糕面製作,比如黃米麵,比如黍子面,都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不同,選擇也不同,但都是粗糧啦,精細麵食做不出來的。然後大火蒸熟,接著就是揣糕,雙手握成拳頭,手沾上涼水,以防被燒傷,必須將面揣得勁道才可以。

接下來就是準備豆餡,有的人喜歡吃紅豆餡,把紅豆煮爛再加上白糖就好了了,還有人會直接買好豆沙料為餡,還有的人喜歡吃菜餡的,類似於餃子餡,比如用西葫蘆、雞蛋、木耳等做的餡,味道各有千秋,糖糕、菜糕滿足了甜鹹兩派。然後就是炸了,一般油溫至六成熱就可以了,炸出來外焦裡嫩,色澤金黃即可,吃到嘴裡軟黏滑潤,甜香可口。

在運城的民歌裡面,有這樣的說法“三十里莜麵四十里糕”,說油糕耐餓,可以走四十里路,在運城的街頭,很多人都在售賣炸油糕,炸油糕早已不是以前人們逢年過節才能吃的美味,而成了人們家常的食物,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吃的也五花八門起來,但是炸油糕依舊是運城人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山西新聞網

“炸油糕”這種食物不僅是在運城街頭,幾乎在山西的每一個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這種以黃米為皮,棗泥和豆沙等糖料為餡,經油炸製成的食品幾乎是每一個山西人的最愛,也是山西婚喪嫁娶各種儀式慶典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盛產黃米。黃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幾乎最主要的食物之一,它在“五穀”中有個非常著名的名字,就是稷,沒錯,就是社稷的那個稷。由這個字也能看出黃米是多麼的重要。

“炸油糕”的主料就是黃米。製作前要使用新鮮的黃米麵上鍋蒸,蒸到8成熟後用涼水搋成一團,並用抹上一層油。各地的油使用也不一樣,晉北喜歡胡麻油、晉南喜歡豆油,各地口味不同。

這樣就可以像包包子一樣,製作油糕。餡料各地也不同,一般都是棗泥或者豆沙,也可以是五仁白糖,也可以是土豆絲白菜,還可以是韭菜雞蛋,各地喜好不同。

最後就是下鍋炸,一定要炸出氣泡。外焦裡嫩的“炸油糕”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西人。


太原晚報

這是山西非常有特色的一種吃食,不管是小孩子過滿月週歲,三歲或者12,還是結婚過下喪葬,離不開的就是這油糕了,沒吃過的人可能一聽著名字覺得非常油膩所以就不吃了,但是嘗過的人都知道,油糕雖然是用由炸的,但是外邊酥脆,內裡卻是軟的像一坨棉花,但是這棉花又不是沒有骨頭的棉花,這棉花是又有氣節的,是勁道的,而油糕的最裡面或者是菜餡,或者是紅糖,或者是豆沙,都是非常好吃的,尤其是紅糖的,經過油的高溫,紅糖早已經化成了糖水,一咬,就那樣直勾勾的就出來了,別提有多好吃了。

油糕是用小米麵做成的,以前的人窮,所以只有在重大的節日才能夠吃到油糕,到但是現在的人生活條件也變得好了,所有油糕也就變成了一種街頭巷尾也能夠吃到的東西。
而且也有生的油糕,可以自己帶回去,油炸,吃現成的熱的,別提有多好吃了😁真的是吃了再也啥也不惦記了,而山西好吃的東西還不止這個還有很多很多,都是非常值得人麼來品嚐的。


老家呂梁

其實也有小麥麵粉做的。

我是芮城縣的,我們這裡的油糕多是小麥麵粉做的。用開水把麵粉燙好後,醒一個小時。然而可以包上白糖、紅糖、豆沙等等。外酥內甜。

縣城東茂商業街有一家,可是正宗的泡泡油糕。有紅糖餡、豆沙餡、芝麻餡。很正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