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和山西陝西都是麵食大省,為什麼山西陝西盛行麵條,而河南不是?

楊軍鳴

河南土地肥沃,又處於愛吃麵食的北方,但為什麼不是麵食大省呢?這與河南歷史上所處的位置有深刻的關係。所謂四戰之地,中原地區被各方勢力一遍遍的佔領,屬於多難之地。而河南本地的人吃飯大部分不善於精細,比如說燴麵、胡辣湯一類,給人一種大鍋燴的感覺。遠遠達不到陝西與山西將麵食發揚光大,並且製作精細高超水平!

比如說著名的河南燴麵,他本身並不是當地的河南美食,而是源於陝西的羊肉泡饃與扯麵相結合後的產物!清朝末年,陝西的羊肉泡饃和扯麵傳入河南,由於河南當地人不喜歡吃泡饃,所以就把扯麵下在了羊肉湯裡,而產生了一種“河南燴麵”。

比如說河南最有名的“合記燴麵”,就屬於1942年大量的河南難民湧入陝西后,繼而返鄉的老鄉親們把陝西的美食帶回到了河南,從而發揚光大所產生的當地面食。它被稱為河南的“燴麵發源地”,但是這個說法有點兒牽強。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去過河南的人們所處的印象:在河南當地鄭州、洛陽、開封等處,當時滿大街的招牌掛的都是“陝西燴麵館”。

河南之所以把麵條做的不夠精細,綜上所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戰爭頻發,人們大多以吃飽了為主,難以靜下心來開發美食。”


大唐神都

其他答案都說了燴麵,我說一下燴麵,也說一下其他河南的麵條。


說一個燴麵的小故事。

廚師長現在五十歲左右,一輩子在合記工作,他向我回憶起他年少時的事情,那時還是用糧票的時代,人們都不富裕,所以去餐廳比較少,但合記燴麵永遠排隊,餐廳裡永遠坐不下,人們就端著碗蹲在餐廳外馬路牙子上吃麵條,能排幾十米遠。

現在合記很多家分店了,也有很多新興的燴麵餐廳,但是去人民路的總店看,仍然是一到飯點,就永遠排隊。


滷麵

燴麵好吃,但是不好做,一是拉麵片是一個技術,二是好吃的燴麵一定要很濃的羊肉湯。所以在家做燴麵的不是很多。

不過在家裡可以做滷麵,先把麵條蒸到半熟,然後炒肉和豆角、豆芽之類,做成肉菜湯,把麵條放進湯裡面浸泡,再和肉、素菜一起蒸熟就好。

滷麵吃起來會比較乾爽,越嚼越香。


漿麵條

漿麵條也是河南一個非常特色的麵條,是用綠豆發酵成綠豆漿,然後用綠豆漿煮熟麵條,加入芹菜、黃豆、芝麻菜、煮到軟爛。

漿麵條味道很特別,有一點點可愛的酸臭,麵條軟軟爛爛,吃起來很開胃,會小小的上癮。


還有撈麵、茄汁面等等,所以,河南當時盛行麵條了,只是在其他地區,河南的麵條不如山西陝西的麵條出名罷了。


灰子美食

作為一個在陝西上了三年大學,在山西出過一年差的河南人,我想說幾句。

首先,陝西的麵食確實比較豐富,就味道而言,個人感覺比山西、河南要強上一點兒,上大學的時間最喜歡吃油潑面和岐山臊子面,至今還印象深刻。而山西刀削麵比較多,種類方面不如陝西。這兩個省的麵條有不少地方早中晚都有,其麵條之興盛可見一斑。

其次,河南地區並非不盛行麵條,而是與這兩省的有些飲食習慣有所不同:

第一、河南地區一般中午以麵條為主,早上與晚上以饅頭、炒菜、粥的搭配為主,在這一點上,也許在河南從小長大的緣故,我更喜歡這樣的飲食方式,而這樣的飲食習慣個人感覺也更為健康。但河南人的飲食習慣又比較豐富,不可能每天中午都是吃麵條,所以看起來並不如山西、陝西那樣興盛。


第二、由於地域原因,陝西、山西可以說是全省北方,以小麥種植為主,而在河南,像信陽等靠近南方的地區則以水稻種植為主,種植方式的不同自然導致這些城市以米飯為主。

所以,並非河南的麵條不興盛,確實是各省的飲食習慣不同所造成的,但是河南的麵條做的還是很好吃的,口感方面比較中庸,沒有說偏辣或者偏酸這樣的特色,當然這跟豫菜的做法以及口感也是分不開的。


文史春秋

陝西的麵食確實比較豐富,就味道而言,個人感覺比山西、河南要強上一點兒,油潑面和岐山臊子面,至今還印象深刻。而山西刀削麵比較多,種類方面不如陝西。這兩個省的麵條有不少地方早中晚都有,其麵條之興盛可見一斑。

滷麵

燴麵好吃,但是不好做,一是拉麵片是一個技術,二是好吃的燴麵一定要很濃的羊肉湯。所以在家做燴麵的不是很多。

不過在家裡可以做滷麵,先把麵條蒸到半熟,然後炒肉和豆角、豆芽之類,做成肉菜湯,把麵條放進湯裡面浸泡,再和肉、素菜一起蒸熟就好。

滷麵吃起來會比較乾爽,越嚼越香。

漿麵條

漿麵條也是河南一個非常特色的麵條,是用綠豆發酵成綠豆漿,然後用綠豆漿煮熟麵條,加入芹菜、黃豆、芝麻菜、煮到軟爛。

漿麵條味道很特別,有一點點可愛的酸臭,麵條軟軟爛爛,吃起來很開胃,會小小的上癮。

還有撈麵、茄汁面等等,所以,河南當時盛行麵條了,只是在其他地區,河南的麵條不如山西陝西的麵條出名罷了。

河南地區一般中午以麵條為主,早上與晚上以饅頭、炒菜、粥的搭配為主。但河南人的飲食習慣又比較豐富,不可能每天中午都是吃麵條,所以看起來並不如山西、陝西那樣興盛。

由於地域原因,陝西、山西可以說是全省北方,以小麥種植為主,而在河南,像信陽等靠近南方的地區則以水稻種植為主,種植方式的不同自然導致這些城市以米飯為主。

並非河南的麵條不興盛,確實是各省的飲食習慣不同所造成的,但是河南的麵條做的還是很好吃的,口感方面比較中庸。


蝸牛美食

就問題而言,小便少見多怪,提起陝西就是油潑面,山西刀削麵,河南燴麵很出名啊!

關於河南的麵食有一下幾種。1.郟縣餄餎面,郟縣餄餎面是已有千年前史的特徵名吃,最開端是用蕎麥為質料參加羊肉和辣椒油,有養胃的成效,後來開端用小麥面替代製造。2.

漿麵條,是河南洛陽的傳統名吃,通過發酵後的酸麵條,以綠豆漿發酵製造麵條,酸味共同,有助於消化,它不同於漿水面。3.孟州炒麵,孟州炒麵是河南省焦作市的特徵小吃,炒麵乾爽呈焦黃色,加上豆芽和青菜,色彩豐厚,油而不膩口感十分筋道,用的是新鮮麵條,現炒現吃。4.新野板面,它又稱之為張飛板面,是南陽傳統的麵食之一,以爽口、耐嚼、香帶辣而遭到當地人的喜歡,相傳板面的創造與張飛有關,張飛沒有耐性無意成果了今天甘旨。5.大刀面,大刀面是河南名吃,源於宋朝,距今有百年前史,麵條長達十多米,有一根面即是一碗麵之說,幽香爽口,滋味鮮美,大刀面是因為切面的刀大而出名。6.鄭州燴麵,它是河南面食的代表作之一,通常會放入香菜和羊肉,吃起來勁道,要說河南的麵食有多長,燴麵即是代表,漢魏期間的湯餅即是現在的燴麵。7.芝麻葉雜麵條,本是河南大眾的餐桌飯,主料是芝麻葉晾乾後放入湯中,不要小看它的顏值,這道麵食在現在的麵館中很吃香,很多面館都是根據食客的需求而推出這款家常面。


鄭點美食

其實河南也有幾個麵條比較出名的,下面是我統計的河南七大面條:

1、燴麵

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河南傳統美食,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麵是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麵條的麵食。

2、漿麵條

這個漿麵條是洛陽最普遍的一道風味小吃,也是中華名小吃之一,最大的特點是易於消化。是由發酵的綠豆漿製作而成,吃漿麵條有個頗為奇特的講究,那就是越是隔天的麵條越好吃。

3、新野板面

新野板面又稱張飛板面,是南陽市傳統的麵食小吃。曾因諸葛亮一把火燒出了名氣的三國曆史名城新野的一道頗具歷史淵源地方美食。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譽周邊。

4、芝麻葉雜麵條

芝麻葉雜麵條,河南百姓的餐桌飯,面融入天然芝麻香,加勾芡的麵湯使其口感爽滑濃郁。

5、大刀面

大刀面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切面的刀大的出奇,此刀長3尺,寬5寸,形如鍘刀。先將面擀成一尺多寬的麵皮,然後摺疊成十餘層,放在大刀下,切成寬細不同的麵條。吃時佐以澆頭、配菜,酸辣可口。

6、郟縣餄烙面

郟縣餄餎面是河南郟縣地區一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已有千年歷史的傳統特色名小吃,簡稱郟縣餄餎。

7、潘記燴麵

潘記燴麵是駐馬店眾所周知的特色美食,距開張到現在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潘記燴麵的麵條十分美味鮮香,味道也十分醇正,麵條充足,駐馬店特色美食。

喜歡美食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帶你領略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


吃遍中國遊遍全球

相對於陝西、山西的麵條,做為麵食大省的河南確實有點默默無聞。雖然河南的麵條名氣趕不上晉陝,但他的色、香、味絲毫不弱於晉陝兩省。

作為洛陽人,可以一年不吃米,麵條可是一天都能少的。尤其是老城區,最具洛陽的地方美食特色。麵條更是它特色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每天中午,老城區大小麵館前都擠滿了顧客,十元八元的一碗燴麵,不僅能填報肚子,更能大飽口福。那筋道的麵條、鮮美爽口的湯、還有幾塊獨家秘方滷煮的牛肉,無不充滿地域的美食特色。真有看一眼就饞欲欲滴,嘗一口就終身難忘的感覺。記得我曾去老城一家麵食吃過幾次,這家麵食館的位置有些偏僻,第一次去的時候,發現這家麵食館裡居然顧客爆滿,領票時我已排在第一百幾十號。

當然,老城除了燴麵外,滷麵,撈麵,湯麵也是別具特色,口味極佳。

河南其他縣市特色麵食也很多,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

總之,河南的麵食名氣雖不及晉陝兩省,但在色香味絲毫不遜兩者。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就題主所說的問題,其實主要還是對河南為什麼不盛行麵條有疑問,這裡簡單從我的角度來看一下:

一、首先需要明確,河南是糧食大省,目前糧食產量排名全國第二,曾經很長時間是第一,但隨著黑龍江更多的土地用來種糧,被超越了。但是,小麥品種上,河南的小麥產量穩居全國第一位,目前總產大約在3400萬噸左右,佔全國總產的1/4。陝西、山西兩省的儲備用、加工用的很多糧源,都來河南採購。

二、河南雖然是小麥生產大省,但種植結構比較豐富,這裡主要說的是主糧品種。除了小麥在全省大範圍耕種之外,黃河沿線的新鄉、開封也有大量水稻種植,黃河稻、黃金晴,作為粳稻穀品種,口感並不低於東北大米,特別是黃金晴,也屬於類似於地理標誌的產品。另外,河南的信陽地區,大量種植一季秈稻,當地人的主食也以大米為主。而相對來說,陝西省雖然也有部分水稻種植,但範圍比較小(漢中那多一些),山西除了小麥玉米之外,雜糧種的比較多。

三、從河南的消費習慣來看,除了麵條之外,饅頭是更重要的麵食。相對來說,饅頭類的產品更豐富一些。而河南的麵條,除了外地人熟悉的燴麵之外,也就是湯麵條、滷麵、炒麵、漿麵條等,品種不多,相比於陝西、山西,種類是很少的。我在山西出差時,常聽到本地的男士們(Ps 中年以上的),在討論自己能做多少種麵條,有位體系內的領導說自己在家可以做90多種麵條,聽的我瞠目結舌。


糧小咖

河南是南北交界大省,又有鄭州火車站這個超級火車大動脈讓河南跟省內外交通融合超級方便,大家慢慢形成了不同的多元飲食風格。

1.交通太方便,南北融合

眾所周知,南邊信陽跟湖北接壤,湖北武漢著名的熱乾麵,信陽也有清淡口味適合當地人的信陽熱乾麵,我們認為信陽是南方城市,喜歡吃米食,信陽大米,南灣湖魚,都很出名,

西邊三門峽,跟山西陝西接壤,往來相互融合比較多,口音跟山西有點像,當地有靈寶肉夾饃(是不是很陝西很像),牛肉米線(粗米線),北邊安陽跟河北接壤,東南濮陽跟山東接壤,商丘周口跟江蘇接壤,駐馬店南陽跟安徽接壤,有接壤就會有來往,通親生意旅遊求學等,會大範圍把把周圍不同的飲食風俗帶過來,匯聚在鄭州,在經過省內的同化逐漸行成中原地區飲食風格,包容性很強,也有多樣化選擇。

2.麵食通過河南過渡為南方的米食

河南被稱為華中地區,就是交通中心,南方北方的飲食差別需要在河南交匯融合,形成自己特有的飲食文化,喜歡大米往東南,喜歡麵食往西北。

3.當選擇足夠充分,麵食不能壟斷

記得甘肅早上都是吃牛肉拉麵的,這讓我這河南人很不習慣,我還是喜歡早上稀飯饅頭或者胡辣湯,麵條好吃不能天天吃,頓頓吃,就算種類繁多,信陽人經不住南灣湖的魚湯鮮美,南陽人也禁不住冬天羊肉湯雞湯滋補,濮陽人還想邊走邊吃卷涼皮,周口人都想喝胡辣湯,洛陽到處都是水席,安陽還有扁粉菜,還有燜鹹乾飯,丸子湯,豆腐湯,酸湯酥肉,道口燒雞……當然了,河南特色麵食也很給力,前面有人列舉我就不贅述了,麵食米食等都是傳承了幾年根深蒂固的河南味道。

不管喜歡吃麵食米食,都是最熟悉的家鄉的味道,自己習慣了就好


呦呦隨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按理說河南是小麥主產區但在飲食上比較粗放做的不精細,譬如幹面棍陝西的如大拇指河南的如手腕粗從力學上講陝西還是科學的,同時也說明陝西人在吃麵上下足了功夫。七十年代初冬天我路過鄭州在車站附近要了碗麵,我吃了一口都根本就沒法吃的糊嘟面,服務員接過碗順手就倒入大鍋內讓人不可思議慶興自己沒吃。陝西的河南人多這是歷史上的傷疤他們也不喜歡河南的飲食尤其是麵條,我贊同河南人過日子儉樸吃東西能湊合做的不細,04年我應邀到一企業參與一新產品的生產,我受專家的待遇吃的小灶後我見工人們都拿著大包子吃,(陝西及其它省包子小四個才能頂河南的一個)我問了一下工人好吃嗎?工人答:不孬。於是我要了一個咬了一口發現裡面包的是紅薯塊(不是丁)大呼上當。當地人稱為紅薯包,我在洛陽下車後廠長去接我順便吃的燴麵,我硬是呷了一碗並一再說:好吃!因我祖籍是河南的在60歲時第一次回到故土親戚在家請了廚師為我們一行炒菜,那烹飪水平真不敢恭維,第二天我們客人自己動手炒菜做飯了。河南的名吃大部在本土唯有糊辣湯在陝西落戶。我是66年支援三線建設從北京調到陝西省等於加入陝西籍了,在陝西省麵館居多,一個西安的女大學生在上海演講專題就是陝西的麵條,舌尖上的中國又介紹了陝西和山西的麵條,就連梁宏達有一次專門介紹了他在西安吃麵條的情況。在此並沒有貶河南人的一點想法,如有得罪請寬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