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iPad的命名如此混亂?

何均堰

是時候給題主梳理一下iPad的產品線了。

最早一款iPad,也就是iPad 1,卜發佈於2010年,由設計師喬納森.伊夫攜其團隊打造。是作為iphone與個人電腦的中間設備,定位主要是上網,閱讀,影音,遊戲等娛樂化功能,而且這玩意是沒有攝像頭的。運行Ios 3系統。

iPad1 的橫空出世在當時引發了巨大轟動,儘管有人嘲諷“只是拿四臺iPhone拼湊在一起”,但他還是開創並掀起了全球智能平板電腦市場的熱潮

緊接著,蘋果公司在2011年發佈了更輕薄,性能更強的iPad 2,除了常規的硬件升級,還對內置的軟件優化進行了適配。重點是加入了一顆很渣的攝像頭。

2012年3月發佈的iPad 3是一款沒有太多存在感的設備。儘管它有A5加持,驚豔的Retina屏首次亮相,但由於隨後更高配置,更強性能的iPad 4提前發佈,光芒過分豔麗,掩蓋了iPad 3。

2012年10月iPad 4發佈,這也是iPad單位數版本的終結。同時,蘋果公司也開創性發布了主打7.9寸小屏iPad mini產品線。這款產品在當時可謂驚豔,也確立了平板市場屏幕9.7寸和7.9寸的基本格局。

時隔一年之後,蘋果公司發佈了主打輕薄的iPad Air,體積減小了1/4,muti-touch交互,軟硬件的強勢配合讓其在當時幾乎無可挑剔。

與之同時期發佈的還有另一款經典神作,iPad mini2。

至此,蘋果平板電腦iPad air系和iPad mini系雙產品線格局形成。

然而,此後,iPad系列在iPad mini3,iPad AIR2,iPad mini4等產品上都出現了創新乏力的現象。除了指紋識別以外,我們看不到太多的創新突破。

同時,iPad極強的使用延續期過長,以及大屏手機的推出。也讓新用戶購買,升級意願Pad越來越不那麼強烈。

為了實現平板電腦市場的進一步開拓與轉型,蘋果對iPad進行了重新定位。生產力成為iPad的新代名詞。在2015年,蘋果推出的首款9.7寸iPad pro。

在隨後2016年發佈了12.9寸的iPad, pro。iPad pro搭配最強勁的蘋果硬件,基本上有著與iPhone同等的高性能,同時其出色的外載配置,如apple pencil,smartkeyboard,更是為其生產力注入強大力量。



2017年,蘋果發佈了iPad命名的iPad,坊間稱之為iPad2017。這款產品讓我們看到了,蘋果對市場的妥協。水桶般的硬件配置,入門級的價格,我們雖然在這個產品上看不到創新,但是我們看到了良心。


iPad pro10.5寸也發佈了,號稱全宇宙最強的平板配置。

以及IOS11的發佈,更讓我們看到了蘋果對生產力這一定位的努力和支持。

據說在2018年,蘋果將發佈全面屏系列的iPad pro。市場永遠是刁鑽的,創新才能永葆優勢。

未來已來,但創新永無止境。

未來終將走向何處,我們拭目以待。


一個APP


回到問題上,我們就從現在的iPad型號說起,之前的都已經不重要,現在的iPad從狹義上說,可以分為兩個系列,一個是iPad Pro,而另外一個是iPad,兩款產品的定位也不太一樣,所以從以後蘋果的策略來看,iPad Pro就是這個名稱,一年一代這樣叫著,而iPad也是如此。


具體來說就是,iPad入門版本,也就是The New iPad就是現在的9.7英寸傳統iPad,重新定位後主要走性價比,以此來吸引用戶前來購買,外形升級慢,配置一年一升級,應該就是這樣的思路,而iPad Pro,可以分為12.9英寸版本和9.7英寸版本,當然也都是The New iPad Pro的稱號叫著。


iPad Pro主要承擔了整個iPad的利潤,所以升級會是整個系列的重點,比如今年要推出的新iPad Pro,據說會採用劉海全面屏,並且也提供人臉識別的功能,而配置上也會繼續的犀利下去,同時售價上也會越來越貴。


還有就是我們沒有提到的iPad mini系列,這個系列蘋果還沒有放棄,目前在賣的是iPad mini 4,未來他們可能不會在更新這個系列,因為全面屏的普及,讓iPhone越來越衝擊iPad mini的市場,比如即將要退出的iPhone X Plus據說配備的是6.5英寸屏幕,但是體積只跟iPhone 8 Plus相當,這的確是很誇張的事情。


快科技問答

受眾不同,名字自然也不同,正在逐步完善。

其實目前就比較完善了。

iPad Pro 系列主要受眾是專業人士和移動辦公,有點像iPhone中的8及8plus,或者說是Mac中的MacBook Pro;

iPad和iPad mini 系列則是入門版,主要受眾是非專業、娛樂休閒及想要體驗iOS系統的用戶,有點像iPhone中的iPhoneSE,或者說Mac中的MacBook Air;

這麼一說的話,你會不會覺著不那麼亂了呢?

寫在最後:其實人家也是在探索中前行,更何況是在平板市場一步步下降的情況下。而且平板也不像手機一樣,一般平板可以用個四五年,名字上實在沒必要嚴格區分,手機則是幾乎年年換,所以開發週期也不一樣,蘋果對iPad和iPhone的側重點更是不一樣。

總而言之,相信iPad的命名也會越來越明朗的。


煙雨lo臺

蒂姆庫克的意思是:人們總是期待購買下一代更強性能蘋果產品,而控制消費慾望、握緊手中現金.而解決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iPad 2之後不是iPad 3,而是The New iPad.iPhone7之後不是iPhone7s……甚至出現iPhone5C、iPhone SE.同樣的,12.9英寸iPad Pro之後不是第二代12.9英寸iPad Pro……

這些年,蘋果就在這麼做.打亂產品正常迭代思維,最好的產品就在此刻.讓消費者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產品買單,而不是為這個產品的第二代猶豫不決、是否購買……

蒂姆庫克的高明之處,還需後來整理成書,仔細研讀.今天蘋果走的每一步都是這個世界的第一步,都是創新型的.

以後我們會發現蘋果做的是對的,在某些角度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