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居民樓裝電梯為何這麼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初,8層以下的樓房是單位職工住房以及早期商品房的“主力軍”。限於當時的條件,這些樓房絕大多數未安裝電梯。如今,原先的購房人已從壯年步入老年,特別是對於那些住在三樓以上的人來說,每天“上樓難如登天,下樓又怕摔倒”,不少人因此被“宅”在家中,早日給舊樓裝電梯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大事。然而,由於成本較高以及各樓層住戶對分攤資金的意見不統一等原因,使得老樓加裝電梯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難事。

年老體弱,“上不來下不去”

今年79歲的蔡娭毑,家住長沙市蔣家壠小區原湖南綢廠宿舍29棟6樓。“每次上下樓都要20多分鐘,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蔡娭毑說,為了減少上下樓次數,她基本上出去一次就會採購一星期的食材,“空手上樓都感到很吃力,更何況手裡提著一堆菜”。

“我視力不好,曾在樓梯上滾下去兩回,把腿摔壞了,半年都沒下樓,呆在家裡又悶得慌。”同住該小區29棟5樓的76歲王老爹說。

蔣家壠小區50多棟老舊樓房,一部分是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單位職工福利房,一部分是近10來年建的商品房,樓層7層左右,有的還有架空層,都沒有安裝電梯。住在這裡的老人有上百人,年紀都上了六七十歲,每天爬起樓十分吃力,迫切希望能加裝電梯。

在長沙市,像蔣家壠小區這樣沒有安裝電梯的老舊居民樓還不少。80歲的黃平治,家住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教職工宿舍區——雨花區紅葉小區5樓,由於孩子都在外地,老伴兒又去幫忙帶孫子了,他常常獨居在此。他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還有痛風引起的手腳腫痛,上下樓成了最大的考驗:“只能一步步移,中間要休息兩三趟。”

“剛退休時我是個活躍分子,喜歡和老夥計們一起散步、打籃球、跳交誼舞。”黃平治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上下樓一趟總是累得他難以承受。為此,他不得不減少出門次數。這兩年來,他常常整天窩在家裡,感覺自己過得很孤寂。兒女希望他能一起去外地住電梯房,但他說自己在這裡住了20多年,“習慣了,不想挪了”。

據統計,目前長沙市居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住宅樓的居民約有40萬左右,出行十分不便。2017年1月3日,政協長沙市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前夕,政協委員王強壯提交了《關於小高層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建議》,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難在哪兒?

筆者瞭解到,給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實施起來並不容易。從已經加裝或正籌備加裝的實例看,主要有三個障礙。

障礙一:鄰里意見不一,少部分人不願簽字

紅葉小區業委會主任沈冰說,在眾多老年居民的建議之下,小區從2014年就著手準備給6棟老樓房加裝電梯。因為牽涉到每一戶業主的利益,他們在徵求意見時就“卡”了一年多。

“很多一二層的業主不同意,高樓層的年紀稍微小點的業主有的也不同意。”沈冰記得,雖然高樓層的老人們極其期盼裝電梯,但因為需要分攤費用,還可能影響旁邊房間的採光,建設時還要“吵鬧”一陣,剛開始不同意的業主不少。為此,業委會專門組織召開了一次動員會,希望高低層住戶之間互相理解和謙讓。後來,經過他們的努力,終於有了70%左右的支持率。

家住該小區3棟1樓的曹女士剛開始並不願意加裝電梯,她道出了低層住戶的苦衷——受樓間距和行道樹遮擋的影響,低層採光本來就比高層差,由於加裝電梯時,電梯井必須凸出於原樓梯間外面位置,低層住戶客廳的採光將進一步受到遮擋。“我怕到時白天都要開燈,自己就像住在黑屋子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身體素質較好的業主認為,自己並不需要電梯,不願分攤費用加裝電梯。

該小區業委會另一位負責人金平稱,要想加裝電梯,即使一個單元只有一戶不同意都不行,因為真正施工時,工地就在家門口,不同意的業主每天來阻工,事情就麻煩了。

“幾乎把所有的辦法都想盡了。”沈冰說,有一戶不同意的鄰居,他先後六次上門做工作才同意。一年多後,4棟的業主終於全部同意加裝電梯,另外兩棟樓仍有部分業主不同意。“單位宿舍小區大多是同事或前同事,做起工作來都這麼難,普通商品房小區就更難了。”

相比紅葉小區,長沙有色冶金設計院窯嶺小區加裝電梯一事更為艱難。居民代表孫松光說,他們的樓房建於1996年,2014年年初開始,業委會和業主代表便組織簽字,希望大家同意加裝電梯,雖然只有54戶,但一直有少部分人不願簽字。該小區原是單位宿舍,孫松光等人也一直希望此事得到單位領導支持,但兩年多過去了,事情仍沒什麼進展。

障礙二:安裝和維護費用不菲,費用分攤難以協調

在加裝電梯之前,除業主意見難以統一外,費用分攤也是一大問題。7層左右的樓房,除購買電梯本身所需的費用以外,電梯井的建設、地基原有水電氣線路的改造均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按照電梯和電梯井的品牌和材料的不同,一個單元加裝一座電梯所需費用在25萬元至40萬元不等,對於大多數居民來說,這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長沙市芙蓉區東二環附近一個單位宿舍小區也正準備加裝電梯,該單位後勤負責人經調查發現,長沙目前大量7層左右的無電梯樓房大多是由單位宿舍轉化為職工購買住房的“房改房”。與新建小區相比,這批小區大多沒有充足的維修資金,有的小區甚至完全沒有維修資金。因此,如果沒有單位資助,加裝電梯的費用均需業主自行承擔。而且,電梯後期養護和維修費用也需要提前考慮。

按照一般情況,樓層越高的業主對電梯需要程度和使用率越高,樓層越低的業主需要程度則越低。因此,分攤費用的比例往往隨樓層高度遞增,但具體如何遞增才公平?

2016年8月,廣州市政府辦公廳曾印發《廣州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辦法》,其中提出了參考性的分攤比例:以第三層為參數1、第二層為0.5、第一層為0,從第四層開始每增加一個樓層提高0.1個係數,即第四層1.1、第五層1.2、第六層1.3,並依此類推出資比例;同一樓層各戶的出資比例可以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該層建築總面積的比例確定。

紅葉小區曾嘗試借鑑廣州的參數模式分攤費用,但業主們最終沒有達成一致。“對於分攤比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這也是個麻煩事。”業主委員會主任沈冰說,經過反覆討論協商,他們小區決定按每一戶的樓梯級數來分攤,單就電梯費用而言,如一樓住戶需要走架空層0.5層樓梯,分攤費用為0.5萬元左右;六樓住戶需要走5.5層樓梯,分攤費用為5.5萬元左右。

孫松光曾和他們小區少數不願意加裝電梯的業主聊過天,有些家裡不是特別富裕,雖然自己也為爬樓所累,但要他們花數萬元加裝電梯,他們還是覺得太貴。而極其盼望裝電梯的業主則認為,他們寧願自己多出一部分錢用來補缺,“再花多一點,也總比再買一套電梯房要少很多吧。以後電梯裝上了,可以刷卡開電梯門,沒出錢就沒卡,不準坐電梯。”

障礙三:辦理的手續繁多,與開發商新建樓房差不多

除上述兩大難題以外,到政府部門辦理加建電梯的手續也有不少困難。

曾向長沙市規劃局等部門諮詢過手續問題的孫松光說,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所需要提供的資料和辦理的手續,與開發商新建一棟樓房差不多,“涉及規劃、住建、國土、消防、質監等很多個部門。”

2016年9月,家住長沙有色冶金設計院窯嶺小區9樓的張先生不甘心“失敗”,再次向規劃部門諮詢手續問題,試圖把小區加裝電梯一事提上日程,但他聽完對方工作人員一長串的介紹後便心灰意冷了:“完全聽蒙了,很多很專業的東西,而且手續多得讓我們這種不熟悉業務的人不知如何下手了。”

長沙市銀園公寓小區參與加裝電梯事務辦理的業主代表譚先生說,為了辦理相關手續,他們還專門安排了一輛車用來東奔西跑,所有手續仍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辦下來。

長沙市東二環附近宿舍小區所屬單位後勤負責人認為,手續多還是一個部分問題,另外一個麻煩的問題就是,按照目前規劃部門的要求,不論是全小區的樓棟加裝電梯還是其中某一棟加裝電梯,都需要全小區業主的簽字認可,手續才能辦得下去。“也就是說,我這一棟樓加裝一部電梯,還要小區其他樓棟的人都同意。”

在該負責人看來,取得本棟樓房所有業主的同意已屬不易,要求全小區業主同意更是難上加難。“有的業主雖然他不在你這棟樓,但他覺得施工會吵到他,他就不願意簽字。”

出臺相關政策,多方聯動破解難題

如何破解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的難題?筆者瞭解到,目前,部分省市已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對同意人數的標準、業主協商機制、簡化審批程序等作出規定,有的還出臺了財政補貼政策,可供借鑑。 辦法一:明確本單元或本棟“三分之二”業主同意原則

一棟居民樓加裝電梯到底要多少人同意才行?從一些省市制定的專門性文件看,多是按“三分之二”原則規定,依據的是物權法第七十六條“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佔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的條款。

但在現實操作中,三分之一業主不同意又怎麼辦?福州市規定,凡同梯號業主一致同意的,可直接將申請材料報送主管部門審查報備,不需公示。如果已取得三分之二以上業主但非所有業主同意,業主代表要把加裝電梯事項在小區公示10天。公示期間,存在異議的業主應與業主代表聯繫,自行協商處理異議;雙方要求在有關方面協調下處理異議的,可請所在地的社區、小區物業公司、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審批部門指派的人員進行協調處理。經協商或協調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可由主管部門召開聽證會並依據聽證會情況提出處理意見。若加裝電梯方案滿足規劃要求而召開聽證會後少數業主或部分業主仍有異議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應予通過審查。有異議的業主可通過法律途徑主張權利。雙方最終均應服從司法裁定並承擔相關的經濟責任。

辦法二:行政部門簡化程序,街道、居委會參與協調

筆者在長沙多個老舊小區調查發現,目前加裝電梯除“業主意見難統一”外,手續難辦、費用太高也是其中的主要困難。

筆者瞭解到,對於這個問題,已有部分省市出臺了相關文件,提出了簡化審批程序、方便群眾的要求。比如,四川省就明確提出,要建立起“業主為主、政府推動”的老舊居民樓電梯增設推進模式。與此同時,城鄉規劃、住房城鄉建設、質量技術監督、消防等行政主管部門都應形成工作合力,對本地區既有建築電梯增設工程涉及的相關審批事項應當按照簡化、便民的原則,予以積極支持。上海市明確提出:“將把原本涉及的46個審批備案報送環節化簡為15個。”福州市除了作出“應當按照簡化、便民原則,依法支持做好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有關審查審批工作”等規定外,還要求街道、居委會等,要充分發揮開展社區工作的優勢,積極做好政策宣傳和相關協調工作。

據筆者瞭解,除加裝電梯樓棟業主自行協商之外,“行政主管部門聯動,簡化審批程序,街道、居委會等基層政府或基層組織積極協調”等硬性要求,已成為目前多地政府行政部門選擇的支持措施。

辦法三:出臺相關政策,多渠道籌集資金

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印發的《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提高老年人生活便捷水平,要組織開展多層老舊住宅電梯加裝。”近年來,多省市出臺了關於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若干指導意見或實施意見等文件。在資金支持上,廈門市明確規定財政部門給予補貼。補貼標準是停靠六個樓層的22萬元,每增減一個停靠樓層相應增減補貼0.5萬元。上海、南京、四川自貢市等地也規定了相關財政補貼事項。

家住長沙市天心區刑警之家小區的75歲周國英關注加裝電梯一事多年,曾為小區加裝電梯多次奔波。他希望長沙儘快出臺類似政策,“現在很多老舊社區在修路栽樹,對老百姓來說,這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如果把錢補貼到加裝電梯上面,則是一件雪中送炭的好事”。

長沙市政協委員王強認為,小高層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需根據小區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投資模式。可按照公益性項目和小區、一般居民安置小區、單位承建的福利住房、房地產商開發的商業住宅等不同類別,根據小區具體情況與居民的實際需要,採取多種辦法進行加裝電梯的資金籌集。

筆者瞭解到,長沙市今年已公開徵求市民意見,擬出臺相關文件,為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提供可行性依據,並就資金的籌措、補貼的標準、審批的程序、加裝的標準等作出具體安排。徵求意見稿中有“增設電梯的出資人可以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和維修資金用於支付安裝費用,同時擬拿出部分財政資金用於增設電梯的後續管理維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