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早在什麼時候看到西方油畫的?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油畫的?

蒹葭蒼蒼256456799

一般認為,最早將西方油畫帶入中國的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傳教士利瑪竇。也有人認為應該更早一些,反正都跟傳教士有關。他們最初是想通過宗教油畫讓萬曆皇帝信奉他們的宗教,不料萬曆皇帝的興趣全都集中在了那些細緻而精美的油畫作品上了。那個時候的油畫對於中國人來說,也就是覺得新奇罷了,對中國的傳統繪畫沒有產生任何影響。



要說中國人正式開始學習西洋畫,至少也要到1836年左右的清朝了。真正讓中國人接觸到西方油畫的精髓,還是要數五四運動時期的那一批學習美術的留學生,包括後來的宗師級人物徐悲鴻、劉海粟和林風眠等人。這批人有著良好的傳統繪畫功底,總是希望能把西方的油畫與中國的傳統繪畫結合起來,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油畫表現方式。


他們對西方油畫的古典主義、印象派以及後印象派都做了深入研究。徐悲鴻更是大膽引進“學院派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相結合,奠定了中國寫實主義油畫的基礎,這一套中央美院的教學理念,對中國畫壇影響極為深遠。可是,由於政治風雲變幻,油畫雖然逐漸普及,卻進入一種固步自封甚至畸形發展的狀態。這種狀態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有所改觀。

可惜的是,重新解放了思想的中國畫壇,卻遺失了傳統繪畫的精髓,亦步亦趨地跟在西方繪畫技法後面東施效顰,完全失去了我們自己應有的繪畫理念和繪畫風格。如今的畫壇表面看來是西方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分庭抗禮,實則已然失去了主流的發展方向,亂象叢生,前景頗令人擔憂。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謝謝你的提問。唐代武后時期的畫家靳以智的繪畫受到西方影響。張彥遠評論說,他學習隋朝曹仲達的繪畫,但是能夠“化夷為夏”。大意說說,靳以智能夠把外國的文化變為中國的文化。

我們大體推測,唐代是有西方繪畫的,但是,影響非常小。

油畫傳入中國,是明代由西方傳教士帶到中國的。

假如元代打入歐洲算起,那麼12世紀的中國人,應該見到油畫了。

不過明代萬曆年的利瑪竇、湯若望到中國以後宣傳西方文化比較系統一些,這時應該是中國人最早見到西方油畫的開始。


但是,由於油畫是為宗教服務的,看到的人還是比較少的。

清代乾隆時期,中國的鼻菸壺工藝美術,銷往歐洲數量比較大,為了適應西方人的審美習慣,在鼻菸壺上有不少油畫風格的繪畫,這應該是中國人最早學習和應用油畫。


清代宮廷在康熙、乾隆時代就有意大利傳教士畫家和法國傳教士畫家郎世寧和王致誠。

但是,沒有看到他們用油畫給康熙、乾隆的畫像。

這說明,當時的中國人還是不太接受油畫。

但是,慈禧時期美國女畫家給她畫過像。


中國人真正傑出油畫,是鴉片戰爭前後,在廣東有大批中國人以供西方人服務的繪畫工作者,這些畫家都是民間畫家。

晚清第一個系統學習油畫的是廣東人李鐵夫,他的寫生非常成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他還參加過辛亥革命。

民國時期,油畫進入學校。

上海的周湘在自己開設的照相館,培訓用油畫畫背景的學生,徐悲鴻1916年與周湘有接觸。


1917年,劉海粟在上海創辦美術藝專,開始教授油畫,但是,還不是系統學習油畫。

1919年徐悲鴻到法國學習西方繪畫。1928年回國,在中央大學開設油畫。

這時,油畫的完整教學體系才真正開始。社會對油畫有一定的瞭解。

所以,中國學習油畫應該是民國十年以後。

以上千裡馬的一些看法,歡迎你的補充意見和批評指正。


千千千里馬

問:中國人最早在什麼時候看到西方油畫的?大傢什麼時候開始學油畫的?

答:我是中國人、我最早看到西方油畫是在2018年、由於西方油畫對我來說是很難接觸到、甚至可以說基本上不可能接觸到。所以、當我在頭條網看到這些西方油畫的時候、我也儲藏了幾張。這真的還得感謝頭條網、只不過我對學繪畫從來就不感興趣。我儲藏下來的西方油畫也僅僅是用於和網友共享而已、沒有其它作用、我本人不喜歡西方油畫。



小芳雜談

我覺得,中國人最早見到西方繪畫藝術應該可以追溯到元世祖忽必烈時期。

當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以傳教士和商人的身份,於1275年來到中國元朝大都北京,從此,在中國生活了17年。

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帶了幾十人的龐大團隊,團隊裡邊主要有商人、傳教士、旅行家、冒險家,還有畫師和藝術家。

提香《達娜厄》

當時的歐洲,蛋彩畫已經發展到高峰,馬可波羅團隊裡有好幾個畫蛋彩畫的高手,他們讓中國人在那時看到了西方繪畫藝術。

離開中國後,大約在13世紀末期,馬可波羅寫了一本《東方見聞錄》,又名《馬可波羅遊記》,非常細緻地描述了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書中也提到了畫師用蛋彩畫給元朝一些人畫像的事情。但西方人始終不願意承認這段歷史。

德拉波《水上的寶貝》

出現“油畫”這個畫種,是在文藝復興前夕,由蛋彩畫發展而來,大約到13世紀末期了,跟馬可波羅著書立作的時間是一致的。

明代,中國社會各方面發展穩步提升,經濟繁榮,也由於馬可波羅的著作在歐洲大力宣揚中國的繁榮,進一步吸引了許多西方探險家來中國交流。

安格爾《瓦平松浴女》

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明代萬曆年間的利瑪竇,他把中國當成了第二故鄉,自從來到中國就沒有回國,直至1610年長眠到中國大地上。

利瑪竇是東西方公認的文化大使,他跟他的副手羅明堅帶來了大量西方文化,有《聖經》,有天主教教義,有《幾何原本》,有世界地圖,當然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油畫。他們兩人也被稱作“西方漢學之父”。

利瑪竇與徐光啟

可以說,在16世紀中後期,通過利瑪竇,中國人真正看到了西方油畫。

我沒有學過油畫,但我由於要寫繪畫評論,需要掌握一些油畫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法,除過大量閱讀相關的書籍外,還常常去畫家畫室看他們畫畫,去展覽現場看畫,看得多了,自然就明白一些基本油畫技法。


鴻鵠迎罡

讓中國人最早看到油畫的是利瑪竇,利瑪竇來中國不只帶來了《聖經》、鐘錶,還帶來一張聖母像送給明朝皇帝。這很可能是中國人第一次見到西方繪畫。有意思的是,雖然西方油畫在明朝就對中國產生影響,但一直以來傳播範圍僅限於宮廷,就像著名的琺琅彩瓷器,除了皇家之外,民間根本無緣一見。

從廣東外銷畫開始大家開始學習油畫。那個時候,西方水手不遠千里來到中國,想把中國的東西帶回家鄉,讓老鄉看看。最好的辦法就是帶畫,這樣人們就知道,“原來中國長這樣啊”!這就催生了廣東外銷畫——一種民間大量製作的畫,雖然是油畫,但技法很粗糙。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正經八百的學油畫的?這就要介紹“上海土山灣畫館”,在現上海市徐彙區蒲匯塘路55-1號有個“土山灣紀念館”。當年徐光啟受利瑪竇影響成為虔誠的天主教教徒,清末在他們家住的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徐家彙,建造了著名的徐匯天主堂。這個教堂開設了福利性的孤兒院,為讓孩子們學一門安身立命的手藝,就開了畫館,教小孩畫西方聖像畫,這就需要學習透視、素描等西畫技法,就有了我們美術史中常常提到的上海“土山灣畫館”,這個地方被徐悲鴻稱為是“中國西畫的搖籃”。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藝萃

學界通常將現收藏於廣東新會博物館的兩幅木美人油畫肖像,作為最早傳入中國的西洋油畫作品。我們通常稱之為“新會木美人”:

圖片拍攝於湖南省博物館特展“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13-16世紀中國與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


中西圖像交流,尤其是油畫如此重要的西方藝術呈現形式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上層社會的精神文化等方面,民間精神文化和藝術表現都僅有較少的探討。目前公認最早傳入中國的西洋油畫應是由利瑪竇等傳教士所帶來的,但這些宗教繪畫除卻特定的使用功能(用以傳教或當做贈禮)外,擁有較為狹窄的傳播路徑。這對“新會木美人”則提供了從民間的角度來觀察“西畫東漸”的過程。

從畫面上很明顯能看出,是兩位西洋女子著中式服裝相對而立,而根據廣東新會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這兩件油畫是明代中葉時期新會人李仕升任福建莆田縣教喻期間所得,而其卸任之後輾轉進入當地天后廟,為歷代村民所供奉珍藏,很可能被當作天后宮或媽祖廟的女門神畫為世人所供奉(欣賞)。但關於這幅作品的創作者以及具體由來卻無從可考了,但仍是迄今我國發現並保存最早的西洋油畫實物(利瑪竇所敬獻的油畫無可尋)。

而至於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油畫的,雖然許多當時的資料已經流失,但可以肯定的是利瑪竇時期已經存在了,但這種情況仍包含在西方傳教士傳教的需求之內(如教堂內的天主教壁畫),並非專門的技能培訓。身為專業畫家的傳教士尼閣老最早在日本耶穌會開辦各種繪畫課程的訓練,培養出了最早的一批東方西洋畫家。這其中據傳出生於澳門的遊文輝曾遠赴日本學習,後在利瑪竇的要求下回國協助傳教,利瑪竇去世後的肖像(1610年)也由遊氏負責,可說是為頗有才幹的青年,雖很可能並不是第一位動手學習西方油畫的中國人,但也算是有作品傳世的中國油畫家第一人。

遊繪製的《利瑪竇像》:


透明流動虛無



西方油畫最早還沒有這麼精緻細膩,後來受中國和東方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吸取了中國繪畫的精華,在細膩刻畫人物神態,追求思想表達和通過背景烘托意境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提升。至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油畫得到空前發展並進入成熟階段。

拉斐爾《三美神》

倫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課》



十六七世紀的時候,西方傳教士來到了中國,興辦教堂,傳播耶穌基督教。這裡面大家知道有一個叫利瑪竇的傳教士,據說是在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的第一個西洋人。同時也把西方油畫帶入中國,掛在教堂壁上。這應該是中國老百姓第一次看到與中國畫迴然不同的西方油畫。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喬爾喬內《聖母昇天》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意大利畫師勃朗世寧在清宮庭當畫師,還給三位皇帝畫過像,當時頗受恩寵。

至二十世紀初,我國畫家劉海粟等從歐洲留學歸來,帶回了西方油畫繪畫藝術,並開辦畫院,召收學生,傳授此技。自此,油畫繪畫藝術開始在我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提香《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我是在上初中學世界歷史時第一次聽到了西方油畫這個名詞,並知道了歐洲有個文藝復興運動,記住了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繪畫大師的名字。但真正喜歡油畫繪畫藝術,還是在10多年前,當時通過大學同學認識了一個搞繪畫的朋友,相談甚歡,相見恨晚。這位朋友油畫的功底相當不錯,後來我喬遷新居的時候就請他為我畫了一幅山水風景油畫,非常的漂亮,至今還掛在我居處客廳的正廳,給小家增添了不少藝術氛圍。

梵高《向日葵》等畫作



自此我便喜歡上了油畫,也多次萌生過學習油畫藝術的想法。但由於後來工作越來越忙,終未能遂願。但油畫做為繪畫藝術的一種,始終是我的最愛。

安格爾《泉》


冷軍油畫作品


誰憐一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