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篆刻, 如何尋找“印眼”

“篆刻無印眼死,有印眼則活”, 一首詩有詩眼,一方印也有印眼,顧名思義,印面最惹眼、最精彩、最能傳神的地方就是印眼。

學習篆刻, 如何尋找“印眼”

"殿中都尉”(圖1)印的四字三密一疏。“中”字最簡,“口”框滿撐,紅地最大,筆畫較長,與另外三字的茂密短畫形成強烈對比,中豎上下各出一小巧的端頭兒,與另外三字的短筆碎點形成呼應。全印因“中”字而更醒目、更和諧,是為印眼。

學習篆刻, 如何尋找“印眼”

“郭徹”(圖2)印筆畫粗壯均勻,有滿白的效果。印文二字並列,豎勢突出,中下部十四筆豎畫從左邊排到右邊(已突破漢印的十二筆法則),極易單調乏味。好在左下殘角使“徹”字左邊三豎透出印外,既豐富了豎畫的變化又把印內漫漫的遐思引向印外無限的空間,同時,還與“郭”右豎殘邊呼應,可謂是一舉三得。殘去一角,猶如維納斯的斷臂,印面格局非但沒有殘缺感,反而變得完美起來。此殘不比圖1“中”字奪目,也一樣堪為印眼。

學習篆刻, 如何尋找“印眼”

“部曲都印”(圖3)和圖2一樣,疏密對比不大,僅“印”之“爪”右部有一小塊紅地,還不足以成為印眼。能成為印眼的乃是“部”字下部橫畫殘連。如果我們從印面左上角到右下角引一條虛線,則左下部長直線多,右上部短折畫多,極易造成右上散碎。現在,“部”之“口”上橫左衝右突,左尖右粗,甚至與“卩”部中間短橫連成一條長筆重畫,直衝印外,一來短畫堆裡有了凝聚力,二來與左下“印”中長橫呼應,巧妙而得體。此一殘,不但豁人眼目,又使平淡無奇的印面增添許多光彩。雖是一次不經意的殘連,卻成了傳神的印眼。

學習篆刻, 如何尋找“印眼”

“永貴亭候”(圖4)印橫畫多,橫佔主勢。“永”字左半部與其它三字一樣橫平豎直,秩序井然,唯有右部斜畫一出,曲與直,疏與密,對比突出,如流星劃破夜空,很是耀眼。尤其是這曲筆中間一截兒短橫更是巧妙,它既為曲筆周圍騰出更大的紅地,增強印面虛實對比,又為適應印面橫勢而努力。所以說,這一短橫乃印眼中的印眼。

學習篆刻, 如何尋找“印眼”

“雝丘令印”(圖5)之“令“上“人”本可長撇大捺,在右肩上留下"明睛大眼",而此印卻使其留紅緊縮,眯起印眼,為全印贏得更多在精彩.一般情況下,漢鑄官印的四字佔地均等.此印"雝”字最繁,雖筆畫瘦身,可還是地不夠用,"丘"字筆畫少,略略讓給“雝”些,繁簡得當,也算合理。可是,右二字的迎讓給左二字帶來了麻煩,左二字佔地隨右二字上多下少或二字均等,左右二字的橫畫極易抵頭,因處在同一水平線上而犯了大忌.無奈,"令"字右肩上的印眼緊縮,留地給"令"和"印"之"爪",使其上提半線,左右兩部分的橫畫便錯落開來.這樣一來,"印"中掀開一條縫,與"爪"左部三角紅地相連,此三角與印眼三角呼應,橫向留紅與"丘"中豎向留紅呼應,全印遂形成三點式呼應,同中有異,渾然天成.印面橫畫與"丘"之豎筆也因有了這些呼應而對比更和諧。

圖1的印眼在"中"字滿撐,圖2的印眼在左下殘角,圖3的印眼在"部"中的短橫長殘,圖4的印眼在右上曲中短橫,圖5的印眼妙在"令"字右肩上的紅地緊縮.五方印,印位置不定,表現手法不拘.印文不同,作者不同,創作思路不同,印眼便不同.印眼神光離合,活靈活現。

印眼是全印最精彩的地方,但並不孤芳自賞.它的美源於印面,又使全印更精彩.圖1的"中"字滿撐服從於全印的滿構圖,方結構;圖2的殘角使印面與外交通,有了呼吸吐納,救活一方寶印;圖3的短線殘連成粗長橫,使印面更團聚;圖4的印眼短橫使印面對比更強,更和諧;圖5的印眼為全印的需要,更是不惜緊縮留紅,委屈眼一隻,造福全印文.這些印眼與印面共融,共榮.作者構思大膽,手法新異,給我們帶來了出乎意料的驚喜.同時,每一印眼都飽含深情,為印面錦上添花或力矯弊端,化腐朽為神奇,這又在情理之中。

圖1印眼最大,就像我們小朋友的明睛大眼,炯炯有神.如果要參加比賽,圖1最先能打動評委.相比之下,圖5的印眼眯的小了些,如果要參加比賽,雖不能最先,卻能最深打動評委.因為這方印眼小裡面亮,更耐回味,更富內涵.這樣的印,初一看,很一般,細品才能越發讚歎.平實中見真情.從藝術角度分析,它一點不比圖1差,甚至難度更大,更見作者的膽識與水平.看來,這印眼也不是一味求大才好,重要的是要聚"睛""匯"神。

漢印裡的"中"字有多種寫法,圖1的"中"是最常見的一種,入印時僅作適合印面的滿撐,自然而然,沒有人為的痕跡.圖2和圖3因殘才光成印眼,想必是歷史流傳中致殘的,並非當年印人所為,但在今天看來,卻是神來之殘,殘的位置,勢向,方法等,與我們今天的審美追求不謀而合,真是天人合一的佳作.圖1遊刃恢恢,自成佳構,圖2圖3奪得天工,似妙手偶得,此三印印眼無意於佳而佳.圖4的印眼在努力大睜,圖5又在盡力眯小,二印都有當年印人的巧思在.此二印印眼動作雖然微小,卻是最難處理的地方,當年的印人想必也會數易其稿,也有九朽一罷的艱辛,甚至,製作中也還有"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莊子語).也正是有作者的精心與巧思,印面才能眼明神旺,自然和合.這是人工追求來的自然,更可貴,更值得學習.總觀五印,無論是妙手偶得,還是精心而為,都以自然為不尚,沒有鼓努為力,為印眼而印眼。

印眼有神,全局皆奇,全印皆活.多讀漢印,與漢人息息相通,希望漢印多給力,為的是我們的印眼也能明眸善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