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傳音之類手機採用鴻蒙系統銷量會上來嗎?

玻璃瓶裡的蒼蠅


腦洞很大,鴻蒙系統只是華為的備胎,拿出來懟一下谷歌,華為還是想用谷歌的安卓系統,畢竟華為只是一個設備廠商,所有的東西都要自己做成本太大,短時間內也難以成功。就算自己使用了鴻蒙,短時間內也不會給國內其他廠商使用。


另外傳音手機的銷量並不低,只不過主要是在非洲、中東一代銷售,在國內比較少見。錘子手機銷量少並不是因為系統原因,而是產品以及品牌知名度原因,畢竟為情懷買單的用戶並不多,不過現在的堅果手機比之前稍微好了些,更貼近普通用戶了。


黑蝴蝶168059524



如果說換個系統就可以拯救一個品牌,那這個行業門檻也太低了。學生成績一直不好,換個特級教師就可以考高分了?不一定吧。實際上不少人有個誤區就認為:只要華為真正研發出了自己的移動操作系統,並且開源給中國的手機廠商使用,是不是國產手機就真的可以競爭過蘋果三星,是不是錘子、傳音、魅族這些小眾廠商就可以活下去?


我們且不說為什麼華為要辛辛苦苦把自己研發的系統給到其它廠商使用?也不說為什麼其他廠商會去選擇使用一家競爭對手企業的操作系統?更不去猜測華為所謂的“鴻蒙”操作系統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出來?畢竟現在華為所有的設備使用的依舊是基於安卓系統開發的EMUI,只不過華為反過來說“EMUI是同時支持安卓系統和鴻蒙系統”......語言的藝術,社會,社會......



谷歌 華為 GMS HMS


國行版本的P40系列這周發佈了,價格方面遭受到不少網友的口誅筆伐,說明這個市場還是理性的。華為做高端機沒問題,衝進全球出貨量前三,確實是華為的本事。但是把P40這種減配如此嚴重的機器買到4000+的價位,這不是明擺著就是把線下那一批消費者當傻子看嘛......這次也是我唯一一次看見,如此多的網友口徑如此統一說華為在定價方面和配置方面不夠誠意。


拋開配置這件事情不提,我們說另一件事情,就是餘承東宣稱“華為手機目前已經沒有任何谷歌的東西”。雖然懂的人自然會很清除,餘承東這是在說華為手機海外版本沒有使用谷歌的GMS(谷歌移動服務),而是華為自己搭建的HMS(華為移動服務),來負責對手機上的應用提供下載、更新、信息推送等功能。但是被某些不良媒體片面報道之後,難免就會被吃瓜群眾認為“華為已經開始使用自己的操作系統了”,結局一定是兩批人相互謾罵,真的很噁心。


對於消費者來說,大概知道兩點就可以了:

第一:華為手機、平板、電視等設備,使用的是基於安卓系統定製開發的EMUI。

第二:華為海外版本的機器,使用的是華為自己搭建的HMS,而並非谷歌的GMS。


安卓系統,目前可以看作為是谷歌牽頭的一個系統社區,谷歌負責來保證系統的定期更新,其他廠商負責為這個系統推出軟件、硬件、服務等產品,因此安卓系統是開源使用的,任何廠商都可以免費獲取。但是谷歌自己的GMS服務並不是免費的,也就是如果廠商需要使用谷歌為安卓配套的各種服務,比如通訊、郵件、視頻、音樂、應用商店、支付等等服務,那就必須要交錢給谷歌才能夠使用。谷歌在海外的地位,就約等於國內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地位,你的手機無法裝阿里或騰訊的軟件了,你會怎麼辦?


因此面對這樣的境遇,華為一定要推出自己的服務也就是HMS,來滿足海外用戶的需求。畢竟歐洲市場也是華為除了中國地區第二大的市場,而且是高端消費群體最大的市場。



鴻蒙的目標是實現生態閉環


那麼至於我們談到的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在2019年華為的開發者大會上,就已經提出來了。按照華為的設想和計劃,需要到2021年,也就是明年,鴻蒙系統才會真正取代安卓內核,搭載到EMUI上面。希望華為一切順利吧。


那麼鴻蒙和安卓會有什麼區別?簡單來說就是,華為在嘗試做一款可以同時支持各種計算平臺的設備,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視、智能手錶、車機這幾個最常使用的場景下,鴻蒙都可以支持。對於開發者來說,也就是隻需要寫一套代碼,做一次開發,應用就可以同時在各個場景下自動適配。這樣的特性要比目前安卓系統,手機、平板、電視等平臺的應用需要獨立開發更方便。


那麼如果說華為真的開始商用鴻蒙系統,會把小米、OV這些廠商拉到一起組一個所謂“鴻蒙開發社區”嗎?從目前的狀態來看,並不會......


谷歌做安卓系統,無非是要提供一個操作平臺,讓更多的設備運行,這樣就可以反過來賣自己的各種服務,因為谷歌自己並不重視手機硬件,自己的pixel系列壓根就是做給開發者當測試機使用的,壓根就沒有打算要賣到多少臺才行。

蘋果為什麼要做IOS系統?為什麼堅持自己打造生態,因為作為一家以銷售硬件的企業,只有封閉才能夠確保系統體驗的一致,才能確保自己產品的差異化,才能夠保證所有的東西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運行,包括蘋果各種嚴格的隱私保護協議,應用審查流程。

華為本身也是依靠出售硬件賺錢的企業,從本質來講跟蘋果是一樣的商業模式,包括在產品線上,華為目前也跟蘋果一樣在電腦、平板、智能手錶、穿戴設備等方面鋪設產品線。所以華為做鴻蒙系統,不是幫助其他廠商,而是要甩開其它廠商,自己建立生態,獲取優勢。


如果說鴻蒙成功商用,那麼華為背後有芯片研發技術,軟件有自己的鴻蒙操作系統和HMS移動服務,硬件有圍繞華為手機打造的不同屏幕設備,這樣一來華為就成為了繼蘋果之後第二家生態封閉的企業,一旦生態閉環,那麼就無須過多擔心其它廠商的制裁。更何況華為在通訊領域還有比蘋果更強的優勢......



小廠商的問題不是系統可以解決的


說回題目本身,對於錘子、傳音、魅族這些廠商,真正的問題在哪裡?是換一個系統就可以拯救的嗎?不是......實際上系統本身只是一個媒介而已,錘子的Smartisan OS,當前扁平化時代唯一堅持擬物化設計的系統,很好啊,可以滿足一部分消費群體的審美需求;魅族的Flyme,曾經跟MIUI一樣被稱為國產手機系統的代表作品,即便是今天也有自己忠誠的粉絲,這不是也挺好。


真正困擾這些廠商的核心問題,其實是一句廢話,就是:錢......因為在手機行業,現金與供應鏈是直接掛鉤的,產品能不能賣好,核心在於供應鏈的控制如何。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說蘋果發佈了新款iPhone,需要在一週內全球鋪貨2000萬臺,按照每臺3000元的成本計算,那就是600億的貨款,即便是按照預付20%來定,也是120億現金......這個錢,不要說錘子這些廠商,小米、OV這些企業也不一定拿得出來。這就是為啥小米即便到現在,還是需要按照限時限量搶購的形式來賣手機,除了測算每種型號的需求,另外就是現金不夠。


現金不夠,除了無法保證出貨量之外,產品的質量也會打折扣。如果說小米這種企業,要做一款1999元的機器,那麼成本只能夠限制在1999以內,那麼拋開固定成本,比如說企業的辦公成本,那麼最後只能夠在硬件和裝配上做減法。硬件配置減一減還好,但是裝配上面減少就會很危險,同樣的裝配廠,蘋果給每臺報價20元,小米每臺報價10元,那麼裝配過程中的工藝和質檢一定會打折扣......這樣的機器拿到市場賣,質量出現問題,又回引來一些負面影響。


手機到現在,已經是地獄模式,每一個活下來的廠商都值得尊敬。但是錘子、傳音這些企業,本身過於小眾,或者面向的消費群體購買力有限,導致產品定價上面不可能特別高,反過來沒有足夠的錢付給供應倆,導致拿不到最好的零件,用不到最好的工藝,生產出來的機器自然也就沒有其它廠商出色,最後賣不了多少,再次陷入死循環。


華為給錘子用鴻蒙,還不如字節跳動直接砸錢來得快。


PM宋先生


要考慮錘子、傳音手機如果使用鴻蒙系統,銷量會不會上升的前提是,鴻蒙系統能不能拿給錘子和傳音這類手機使用。

我們可以打開開源社區,看看鴻蒙系統的開源情況。從鴻蒙OS在開源社區的現況來看,華為只是開源了方舟編譯器,並沒有看到鴻蒙OS的影子。也就是說,除華為之外的手機品牌想要現在去搭載鴻蒙的系統,基本的不大可能的。

我們再看方舟編譯器的開源情況,2019年8月,方舟編譯器正式開源,到現在已經超過了半年的時間。但是,總共的代碼提交次數才342次,3個分支,1個tag,這個開源項目的維護情況真的不太理想。

說真的,方舟編譯器現在的生態還基本達不到商用的一個級別,而鴻蒙OS現在還是華為自己在推進的一個項目,想要真正實現開源和生態搭建,還有很長的道路。要知道,華為自己都還不敢在國內推鴻蒙OS。

那麼,我們再說說,如果鴻蒙OS開源了,錘子、傳音手機搭載了以後,銷量會好嗎?

答案很明顯,不會。
首先,鴻蒙OS是華為研發的,這是在消費者觀念中無法移除的一個概念。如果我喜歡的是華為品牌,我必然不會因為錘子手機使用了鴻蒙OS,就去買錘子手機。如果我喜歡的是鴻蒙OS,那麼為什麼不我買華為的手機,要買錘子呢?

鴻蒙OS只有放在華為的身上才能夠成為推進力,放在其他品牌上並不會出現1+1=2甚至大於2的情況的。畢竟,其他手機品牌的CPU、基帶等依舊是高通的。裝一個鴻蒙OS,說自己是民族之光嗎?難道不會被吐槽?

當然,錘子等手機也不會貿貿然去安裝鴻蒙OS的。

首先,錘子手機的SmartisanOS並不差,錘子的失敗主要是在產能、供應鏈和品控上。大部分用過SmartisanOS的人,還是覺得挺好用的。所以,換成鴻蒙OS後,會不會被消費者所接受,這個還是一個未知數。既然是做生意,那麼自然是不可能因為意氣用事或者“我覺得”就去幹了。因此,國內的手機品牌如果不到萬不得已的階段,是不會去選擇鴻蒙OS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