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喜歡京劇嗎?

新時代新思維


我是從小看京劇長大的!在雲南省京劇院建院前年紀小,老藝術家的戲看的不太多。看過的有歷慧蘭,裘世戎的戲。最多的是關肅霜先生

和她的搭當高一凡,賈連成,梁次珊,周福珊,韓復香,,,,等的戲了。至於關先生的學生邢美珠,李佩紅,候丹梅,李靜文,的戲都看過(她的學生不只是京劇演員)。關先生二十多年前與孟廣祿也同臺演過戲。在電視上看的就太多了,不是在雲南舞臺演出的也就不說了。

其他省市的現場演出的有寧夏,西安,福建,重慶,的都看了一些。過幾天(四月十四十五)是甘肅京劇院的演出。其次是天津京劇院看的也不少,因為他們與雲南省京劇院有交流演出!我還是愛看傳統戲,新編歷史戲。現代劇和大家一樣看了十年。由於不下功夫學習,不會拉,不會唱(沒有才能),所以基本上不去票房玩,但凡是京劇演出都是要看的,那怕散場做不了公交都要看!我也看交響音樂,


舞劇,歌劇,但最為過癮的還是京劇。近些年受互聯網,電視等智能終端的衝擊,看京劇現場演出的機會大減,每年很難上兩位數。不能不說令人非常遺憾!特別是逄年過節,沒京劇看,總覺得沒有節日氣氛!京劇要傳承下去,走不了商演這條路。可能要依靠國家扶持,走公益演出才行了。否則過不了多少年,就真的消亡了!


乾杯安德烈

我是專業曲藝研究者,但,我也愛京劇。記得看的第一齣戲是《三岔口》,張春華,張云溪的。那年5歲。稍大,看《群英會》,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戍,袁世海,肖長華,葉盛蘭等人的。再看馬連良,張君秋,譚富英,裘盛戌,李多奎,馬富祿,馬長禮等人的《秦香蓮》,記了一輩子。愛看小盛春的猴戲,李瑞亭,董文華的武生戲。愛看的有趙松樵,劉漢臣,歷慧良,張世麟,丁至雲……太多了!京劇是國粹藝術。因為太喜歡了,我創作了京劇小品《新女起解》,由魏文亮,劉掛娟首演,後改姜亦珊。非常火暴。

今天,很多人討論文藝界的問題,還用一個詞:戲子。太不應該了!演員是一種職業,無論哪種藝術形式的演員,都是付出了許多許多。應該尊重他們。但是,他們的回報太高了,這不應該,是社會問題。如關曉彤,她一部戲的收入超過她爺爺一輩子的收入,合理嗎?她爺爺創造了北京琴書,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怎麼比呀?我只能:哎!


高玉琮

我只能說,不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人,沒受過那種薰陶的,欣賞不來。但我很敬重從事京劇的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看過霸王別姬能深刻理解這一點。他們能在臺上堅持這麼多年,其中的艱辛真不是一般的行業能比的,更不是現在的明星演員能比的,他們付出的更多,回報的更少。現在京劇在中國不受年輕人的歡迎是事實,觀眾是京劇能夠生存下去的土壤,失去生存的土壤,京劇或許會跟很多已經失傳的手藝一般,只能成為博物館的展品,成為歷史記載的一種藝術,希望這一天慢點到來,也希望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京劇能重新渙發出新的生命


一米之說

我的年齡似乎和京劇愛好掛不上號,但是最近首先因為郭德綱德雲社的張雲雷的《探水清河》,喜歡了太平歌詞。又愛上了相聲,通過欣賞相聲表演京劇,進而又愛上了欣賞國粹京劇。

所以說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巧合,一個契機,就喜歡了,著迷了,並摯愛。


尋水的魚1251726210

京劇,是國粹!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卻不愛聽,不愛看。沒有需求,就沒有發展。說實話,我也不喜歡,但是,卻不想京劇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希望大神可以將京劇改進升級到京劇2.0,讓更多的人喜歡,得以長存!


喵喵小歡

不識國粹還是中國人嗎?只是京劇真正的人才太少,又太保守,吃老本,還沒吃好。幸好有王佩瑜,史依弘等名角苦撐,併發揚,宣傳京劇。再有就是郭德鋼為京劇帶來不少年青人,雖有瑕疵,但作為不是專業的人士,其對京劇的貢獻更顯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