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孫玉厚的四個孩子,為何命運相差如此之大?

優秀黨員陳獨秀

關於《平凡的世界》中孫玉厚的四個孩子,命運相差之大有以下幾點看法:

1、《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採用傳統現實主義撰寫的,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國的社會在發生不斷的變化,從政策層面到社會層面、階級思想、人民的生活層面以及思想層面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孫玉厚的四個孩子,作為這個社會不斷髮展中的一份子,不可能獨立於這個社會,他們的前途命運也是這個社會不斷髮展的縮影。

2、雖然四個孩子的命運相差大,但是從發展變化的趨勢上看,是一個逐漸向好發展的過程,反映了農民孩子不斷向上,用實際行動改變命運過程。

3、作為一個家庭來說,怎樣才能算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能?最近和一個老者交談,他的一種觀點我寫出來,供大家參考。首先說明,沒有歧視任何一個行業城市的意思,僅僅是一種觀點。他說,一個家庭,如果父母輩在農村勞作,到孩子這輩,可以發展到小縣城,到孫子這輩,發展到省城一級,再到下一輩,發展到直轄市、北上廣等,就是一個家庭不斷上升的表現。

以上觀點,對不對呢?希望大家共同討論,歡迎大家的不同意見。


草長櫻飛

在我看來,玉厚老漢四個孩子的命運代表著那個年代農村人奮鬥的四種典型。

少安代表著責任,不僅是對家的責任,還有對家鄉集體的責任。長兄如父,作為家裡的嫡長子,少安老早就扛起了養家餬口的重任,他把自己的一生和這個家綁在了一起,最終也是憑著自己的艱苦奮鬥,讓家裡過上了好光景。同時,對集體,他也是扛起了重任,擔任生產隊長時無時無刻不想著怎麼讓鄉親吃飽飯,開磚廠後為了讓鄉親們攬工掙點錢也是來者不拒,甚至於擴大經營,心心念想著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這是那個年代深深紮根農村故土,將自身命運和家鄉命運綁在一起,共同奮鬥共同進步的典型!

少平象徵著追求,代表著農村人對外面世界的好奇與渴望。可能是因為有少安這個大哥早早扛起了家裡的責任,少平身上來自家裡的責任沒有那麼重。他熱愛學習,經常看書讀報,他渴望外面的世界,不想一輩子待在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於是他不顧一切跑到外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縱使有千難萬苦,仍然不忘初心,這是另一個種層面的奮鬥,是與命運的抗爭,也是那個年代中的一個典型。

蘭花象徵著愛情,農村人樸實美好的愛情。蘭花跟大部分農村女孩一樣,淳樸善良,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很懂事,早早就扛起了家裡的各種活計。哪個少女不懷春?在隔壁村油嘴滑舌會討人喜歡的厚臉皮王滿銀綿綿不斷的糖衣炮彈攻擊下,蘭花淪陷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王滿銀前半身荒唐至極,家裡事全靠蘭花,生活並不像愛情一樣甜蜜美好,有的只是淚眼辛酸。但是最終滿銀浪子回頭,回到家和蘭花過起了平淡快樂的日子,這才是農村愛情最美好的結局。嫁一個喜歡的人,平淡共度一生。

老么蘭香,象徵著希望,農村人美好的希望。從小懂事的蘭香,學習成績優異,長大後考取大學,讀研讀博,之後更是嫁入官家,覓得如意郎君。從此飛上枝頭變鳳凰,也給了家裡無上榮光。這是那個年代無數農村人都希望的,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動漫屋脊

老大蘭花,生在黃土高原,長在黃土高原,沒多少知識文化,嫁了農民生了孩子,註定是成為父母一樣的本分莊稼人。宛如黃土高原的一顆樹,生於斯長於斯,默默無聞,堅毅生活,平凡一生。



老二少安,有知識有理想,但又非常顧家,註定在農村成為人上人,而不會到外面更大的世界,而是立足生養自己的土地創造更大更好的世界,從人物塑造上來說,很早就說明了這一點,提前輟學幫家,積極改造生活,如分自留地等,註定是農村裡的雞頭。愛人重病將要離去,既是離開也是解脫,她已完成了在孫家的己任,幫助少安走出了生活藩籬,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止少安把生活往更好裡帶。

老三少平,知識理想都具備,但他和少安不一樣之處在於,他的理想和世界在外面,而不在腳下的黃土高原,這從小就可看出,餓著肚子臥在鐵軌上幻想著遠方的模樣,註定是個不安分的靈魂,他的世界在外面在遠方,他的精神世界和雙水村的黃土坷垃格格不入,人物塑造的過程裡他的結局早已冥冥註定。

蘭香,最小的丫頭,雖然窮苦,但從小受到家人尤其是兩個哥哥的疼愛。在稍微長大後又有了大哥的發跡,二哥的支持,世界觀形成和兄弟們都不一樣,更為高遠,就像她學的專業,天體物理,又高又遠的境界,生活也如斯,和高幹子弟成為對象,成為平等的愛人,這不能不說是雙水村老孫家的光景又一次登天。

總的來說,幾個人都是向好,美好生活剛啟幕。


黑藥123

孫玉厚這個憨厚朴實的老農民,一生育有四個孩子。大女兒蘭花,愛上游蕩浪子王滿銀,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一輩子,一個人種地,一個人照顧孩子,勤勞樸實的農村婦女。

二兒子孫少安,敢想敢幹,勇於折騰,在農村裡燒磚窯,經歷過失敗之後重又站起,最終成了村裡的頭號富翁,農民企業家。

三兒子孫少平讀了點書,不甘於農村終老,四處奔波務工,邊看書思考邊幹體力活,最終成了國家煤礦正式工人,也算是脫離了農村。

四女兒蘭香,聰明勤奮,在哥哥的支持下讀大學做研究,成了天體物理學家,嫁給了高幹子弟,階層逆襲成為城市新貴。

四個孩子,出自於同一個家庭,後來的命運天差地別,固然跟時代脫不了干係,但最終決定他們命運的是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努力,百折不撓的奮鬥!

這就是作家路遙想要傳達的寫作宗旨:人生的意義在於奮鬥,辛勤的勞作!


楊文華61

很喜歡平凡的世界,小說電視劇都看過很多遍,關於蘭花少安少平和蘭香命運的差異,我覺得還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蘭花小學沒讀完回家幫忙收拾家務、十幾二十歲就找一個家門當戶對的嫁了、生子,然後屈服於丈夫、新家新生活對於命運的安排。“二流子”丈夫的離家閒逛和“南洋女人”進家羞辱而自尋短見都是蘭花這類普通農村勞動婦女的寫照。


少安是一個迫於家境貧寒而小學輟學的農村莊稼人,敦厚老實但堅信“黃河水總有清的一天”,最終通過自己的奮鬥改寫貧窮而揚眉吐氣,還幫助村民脫貧致富、修建學校,見證改革開放前後農民企業家的成長。

少平是一個生活拮据自尊心強的貧困青年學生,自立自強,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一個平凡的人也可以過得不平凡”,世界那麼大少平想出去看看,成為一個城市的邊緣勞苦光榮的工人。他與小霞的愛情讓人感動和嚮往,但結局卻讓我們潸然淚下……

蘭香是兄弟姐妹四個中最小的,也是命運最好的吧,描寫她的篇章不多。一個農村孩子學習優異,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從農村跳到了城市,完成哥哥姐姐們乃至幾代人的希冀。

路遙對於四個人的命運安排,反映了六七十年代以及改革開放後的農村生存狀況,也能體現他對過往生活的同情。平凡的人也可以過的不平凡,不屈服於命運、努力奮鬥人們的內心在共同吶喊。



今日沒雨但是打雷了

《平凡的世界》中孫玉厚的四個孩子雖然都生長在60年代~80年代間,而60年代與80年代有很大區別。蘭花最大出生在60年代是個姑娘,她媽去世早,家裡很窮,連黑麵饃都吃不上,那時候連衣服都沒有穿的,經常是誰出門幹活誰穿衣服,並且穿的都是帶布丁的,布丁上面還補著補丁,她要替媽媽撫養大弟弟和妹妹,所以註定她一輩子只能靠土地生活。

少安比蘭花小几歲,他有責任有擔當並旦他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要想改變這種“爛包”的光景,必須要讓弟弟妹妹們讀書,但家裡的活要幹,姐姐已出嫁,不去掙工分,就沒飯吃,為了解決溫飽,能讓弟弟妹妹上學,開始“鬧改革”,土地實行責任制。這時候中國國情慢慢走向“改革開放”。

70年代恢復了高考,少平雖然上完了高中,可家裡還是沒錢又苦於自己農民的身份,但是他的內心有一個另外的“精神世界”,那是一個理想並嚮往的世界,迫使他去了大牙灣煤礦,並且他堅信:只有靠勞動才能改變命運!這時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席捲全國。

蘭香是幸運的,可以說是命運真的是掌握在她自己的手上。因為改革開放已經成熟,她努力學習,終於考取了大學,為孫家爭光,也是她們家的榮耀。

《平凡的世界》是一個時代的映射,代表了那個階級時代的貧富差距及階級鬥爭的殘酷!同時,不乏像孫少平這樣的,有著“另一個精神世界”的人的努力拼搏的人生!


墨言邂逅

命運相差並沒有多大啊???你是沒有”讀懂嗎??除了孫蘭香通過讀書真正進入了所謂的“上流社會|“”,其他三個人都還是普通老百姓,可以說作者這樣寫符合社會實際,並沒有誇張的成分”


大風起兮射天狼_157

孫玉厚的四個孩子,命運相差如此之大,我覺得是作者路遙苦心安排的,有它的深刻用意。

大女兒蘭花作為大姐,出生最早。《平凡的世界》作為描寫普通農民家庭的作品,當然要寫普通農民的生活。作者把蘭花樹立成了一個普通農村婦女的代表,要表現的是那些傳統農村婦女的特點,樸實勤勞又能幹,雖然嫁給了個不務正業的王滿銀,但卻“嫁雞隨雞”,從一而終,這就是一個平凡的農民。

少安和少平,作為家裡的男丁,自然是家裡的希望。中國的傳統思想中,一直是“男大當家”,作者給了他們一種拼搏上進的精神,好讓他們有能力去撐起這個家的希望。在那個時代的農村裡,女的安心地做著最普普通通的農民,男的呢,責任比女人大,要不就是做個出色的農民,要不就是讀書改變命運不再做農民,作者把這兩種分類放在了少安和少平兩兄弟上去上演。讓我們來觀看這兩種選擇的結局。

蘭香做為妹妹,則是用來和姐姐蘭花做對比的。一個出身早,一個出身晚,這裡麵包含了時代的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做為一個女娃,蘭香卻脫離了那片土地,沒有再做一個傳統的農村婦女,作者是讓我們明白時代在變遷,會越來越美好。

以上純屬個人理解。


零識店

時代是一個大的背景,任何人都不能脫離時代,就像一個遊戲規則,即使你很不滿意,但也要去遵守,大姐孫蘭花是當代農民的典型縮影,勤勞,守家,即使丈夫不務正業,雖然心中有怨言,但為了家庭的完整也甘於付出,作為90後,理解但不贊同。大哥孫少安有著與那個時代不相符的性格特點,有膽量但不胡作非為,年紀輕輕承擔了家庭的重擔,揹負了與年齡不相符的責任,這也讓他更加成熟,同時也讓自己的眼界遠高於同齡人,成為農民企業家不是沒有道理的。二弟孫少安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這與讀書多少沒有多大關係,我認為這是與生俱來的,也可以說是見過外面世界與自己的故鄉的天壤之別形成的,順便說一句,我也是個農民的兒子。二妹孫蘭香可以說是這個農民家庭的驕傲,在那個為填飽肚子的時代,或許階層比金錢更重要,就像父母驕傲的說家裡出來大學生了。


凱東70381776

命運,無非三部分組成:時代背景、家庭與自身。時代是最主要的因素,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如果說孫玉厚有錢供孫少安和孫蘭花讀書,姐弟倆書讀的好又怎樣?幾年後,一樣得回到他們這個階級(層)中去,對這個階層的人來說,他們的營生就是種地,用小說原有的口吻說:讀書頂個毬用!而且當時也是跟任何時代一樣,人與人之間憑的關係,沒有關係,書讀的再好,一樣“頂個毬用”!孫少安始終沒有“擰過時代的大腿”,讀書再好,也是個泥腿子,回家種了地,不過孫少安倒是憑著自身的努力,也把自己的事業做起來了。孫少平也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混了個鐵飯碗——煤礦工人,也是憑的田曉霞的關係,當然她還撒了個謊,如果沒有關係,孫少平連機會都沒有!孫少平之前是吃過“公家飯”,在村上教了兩年書,最後政策一變,照樣滾蛋,原來該幹嘛照樣得幹嘛!等到孫蘭香時,時代變了,國家政策使得整個社會步入正軌,她家的經濟條件也能支撐她完成學業了,加之孫蘭香自身因素,最後變成金鳳凰也是應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