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過路遙的《人生》這本書嗎。不知道你怎麼看待高家林?

lovetankai

中篇小說《人生》是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部小說最初發表於《收穫》1982年第3期。後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從故事形式來看,這部小說外在地藉助於我們非常熟悉的那種“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模式,是一個講述人生愛情悲劇的小說;但同時這部小說更是一部有著深刻時代性的能引起人嚴肅思考的人生命運小說。在其發表後獲得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也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並且導演吳天明還根據小說原著改編推出了同名電影,更是將路遙及其《人生》推向了當時社會輿論爭鋒的風口浪尖。

小說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農村知識青年。他的人生道路的起起伏伏,其實也是大多數農家子弟人生道路側面的真實寫照。

一方面,高加林是一個有著很強的自尊心與進取精神的青年。在高考失利後,面對皇天后土他依然渴望能走出這裡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幸好鄉鎮的學校需要老師,於是他就做起了一名民辦教師。這份職業在人們的眼中那可是讓人非常羨慕的,高加林對此很是滿意。但是後來卻又被幹部子弟頂替。為此他又回到農村做起了農民。

面對現實的不公,他的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為了發洩,他就只有悶頭狠幹農活。小說中有個情節,可以非常鮮明地體現高加林強烈的自尊心。就是他母親讓他帶一籃子白饃去集市上賣,但他怕人笑話竟然在街頭賣東西的過程中一聲都不吆喝。因為在他心裡還是希望能進到縣城工作生活,那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出在高加林的身上有個很強的個人慾望,而且他的性格氣質中也存在著自私與軟弱。為了個人的前途,在面對縣城的同學黃亞萍的時候,他竟然心狠地與深愛著他的巧珍分手。可以說,在謀求個人發展的這道坎上,高加林是有些想借助攀高枝。就像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紅與黑》中的於連一樣。但是,高加林與於連還是有不同的,那就是他對黃亞萍是有欣賞有愛慕,是有真情實感的。然而,在面對愛情與人生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高加林所做出的選擇則讓人感慨不已。試想一下,若他是一個寵辱不驚、不卑不亢的青年的話,大概就不會那樣輕易拋棄自己的戀人巧珍,就不會因為工作被他們頂替而在他人面前自我貶低。由此他身上的自私與軟弱就表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生活從來都是遠比小說精彩複雜。而小說中的高加林其實更是矛盾困惑的。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做一個不卑不亢且善良的生活的強者。


書房記

近年來,路遙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雖然他已去世多年了,但他的作品依然為人們廣泛誦讀,近年來,由於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人生》拍成了電視劇,路遙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他的書作讓電視熒屏中出現了黃土高原的景象,出現了窯洞,出現了頭頂白帕子的黃土高原勞動人民,看到了田潤葉,田曉霞,劉巧珍等聰明美麗的女子。這些人彷彿是黃土高原的精靈。


好了,扯了那麼多,我們來看看《人生》這部書中的高加林。說到這裡,我想說一下我的感受,那就是我覺得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兩部作品有很多極為相似的地方,這不僅僅是故事背景相同,我覺得《平凡的世界》是《人生》的昇華,更具藝術性,更完整,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人生》這部書我看過,同名電視劇我也看過,但是我看的是王雨飾演的高加林,還沒看完,對原著改編較大。


我就說說原著中的高加林,在書中他確實一個“負心漢”,為了自己的私慾,竟不惜和已相好的劉巧珍分手。但最後的結局是人財兩空。這就是他的人生。

路遙先生通過對這個故事的描寫,揭示了那個年代人們普遍的思想觀念,從內心渴望走出農村,也就顧不得手段了。

通過這個故事,讀後對我們肯定是有感慨的,那就是人得勢的時候切莫輕飄飄,瞧不起身邊的人。

直到現在,現實中,高加林這樣的人還是存在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喜歡讀路遙的作品,就像魯迅先生,他們描寫的故事,人物在各個時代都存在的,因而,他們的作品是永恆的。


鐵匠的頭髮

高加林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

《人生》的故事雖然結局了,但改革開放這個大時代的帷幕才剛剛拉開,高加林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奮起直追吧,少年,希望你不會因此而意志消沉,勇敢地去追求你想要的人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