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區下廟鎮“西嶽廟”的傳說

華州區下廟鎮“西嶽廟”的傳說

作者 沙垚 宋朝峰

在華州下廟一帶,被老一輩經常唸叨的傳 說,非西嶽廟莫屬。

下廟西嶽廟建於何時?在能找到的文獻資料中,大致可以推算到明朝。據《隆慶華州志》卷四中記載:“州北十里華嶽下廟八月八會,凡會則商販之貨多於市集。”自此志後,所有關於華縣當地的縣誌中對下廟廟會均有記載。

華州區下廟鎮“西嶽廟”的傳說

下廟因尊華陰西嶽廟為上廟而得名。其中有很多傳說,在當地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當初某次重修華陰西嶽廟的木頭用剩下了,便任由它們順著渭水漂浮,恰好渭河在周家渡拐個大灣,木料便多集中在此地,人們不敢將木料建民居,便修成下廟,也命名為西嶽廟。

在歷代修繕廟堂時,人們均刻碑文予以記錄。有些石碑一直保存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有人用騾子車把石碑拉到渭河邊,用船渡到河道中央拋下。後來華州連年乾旱,渭河有一次幾乎斷水了,村上幾個老人跑去河邊看石碑還在不在,但沒有找到一點痕跡。當年跟石碑一起扔掉的還有八對石獅。

村民王水祥當年就住在廟的隔壁,他通過回憶重塑了廟的結構:進北門後,有個城門樓子,再往裡走是上殿,中間供的正神。上殿後面是五間廳,很大的房子,平常住的是和尚。過會的時候,供遠路的貴客住。往南走有個大牌樓,牌樓兩邊一邊是鐘樓,一邊是鼓樓。再往南走有十間廊房,東西各有五間。經過廊房後,有兩個很高的旗杆,西邊旗杆的西南角有個戲樓,過了旗杆便到了南門。因為北門外是過去老西潼路的一段,故而大家都從北門進。但王水祥說,這樣是不吉祥的,衝了大殿的正神。

華州區下廟鎮“西嶽廟”的傳說

後來,上殿,南門,旗杆,戲臺和石獅子都被拆了,只剩下五間廳和東西廊房做教室。後面又蓋了兩層樓,上下各六間,娘娘殿被保存了下來。

下廟西嶽廟附近有五個村子,解放前廟周圍100多畝地由這些村輪流耕種,誰種地就由誰來主辦當年的廟會。廟會是每年的三月初八,八月八。下廟的廟會長達六天,從當月的初五到初十。即便是解放後,上會的人還有五千到一萬,一公里的街道密密麻麻全是人。北門口是賣瓷器的,大路上有豬市,羊市,買賣布匹和食物的店。廟的東牆邊是賣竹器的,西牆邊是耍把戲的。

三月初二那天當地人要去華山接聖水24瓶,聖水必須在初六那天進廟。廟會很是熱鬧,整條街上鑼鼓喧天。

遙想當年,下廟廟會商賈雲集,才子佳人,影戲盛行,渭河邊的一個小鎮,因一座廟而成就了幾個世紀的繁盛。

到了1995年,下廟西嶽廟被徹底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