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得越多越明白:人不孤獨,難以深刻

本人作為文學愛好者,一直都熱愛讀書、熱愛閱讀、熱愛寫作。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如苦行僧一般,禁止一切娛樂活動,那時除了日常聽歌和看電影之外,只剩下看書了。最開始是純文學的閱讀,西方的,日本的最後讀中國本土的。各有震撼,那時已然稍稍染上“文人的優越感”這種惡毒的病。有種舉世混濁惟我獨清的感覺。

書讀得越多越明白:人不孤獨,難以深刻

高中的時候,覺得文學的話,讀不窮盡的,應該掌握一些硬知識,硬本領。毅然地轉向心理學;大二,所有事都迫近。開始為自己未來焦慮。大一的迷茫,一直到大二還未解決。始終沒有下定決心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總之,自己一直在讀書做筆記,但一直沒取得成效,或許有些東西需要時間來沉澱。可最大的問題是,我和周圍人已經無法交流了!關注點不同,交流的話題自然不同。他們整日都是娛樂節目,遊戲,我卻一直體驗著收穫新知識,看見新領域的快感。我講給別人聽,別人無法理解;別人給我講娛樂八卦,我也是一個人也不認識。

書讀得越多越明白:人不孤獨,難以深刻

書讀得越多越明白:人不孤獨,難以深刻

什麼是孤獨?

孤獨是一種狀態 ,是一種圓融的狀態。孤獨與死亡一樣,無法被改變,它也和死亡一樣是人類的必需品。雖然我很怕死,但正是由於死亡的存在,我才能更清醒地意識到活著的意義。雖然人們常常想擺脫孤獨,但正是由於孤獨的存在,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

書讀得越多越明白:人不孤獨,難以深刻

書讀得越多越明白:人不孤獨,難以深刻

也許今天你讀了一本米蘭昆德拉的《不朽》,發現身邊的人只讀過落落的《不朽》;也許你今天讀完了《史記》,發現身邊的人只讀過《成功原來如此XX》;若不是這樣,你捧卷的時候,又怎會有如獲至寶的感覺。

雖然你很可惜周遭的朋友,沒人明白詩詞歌賦韻律的美,沒人明白辛波斯卡,沒人明白顧城,沒人明白康德啊。

然而,書讀得越多越明白:

孤獨可以不是寂靜的,可以是喧囂之中、無知音;

孤獨可以不是潦倒的,可以是名利之中、無真摯;

孤獨可以不是嚴肅的,可以是娛樂之中、無深思;

孤獨可以不是沉默的,可以是鼎沸之中、無良知。

書讀得越多越明白:人不孤獨,難以深刻

有些書,你讀悶了,可能會寂寞。比如你讀《佩德羅巴拉莫》讀多了,覺得鬼影森森;你讀《彷徨》讀多了,覺得全世界人影都飄蕩;你讀張愛玲小說讀多了,覺得一片都是虛空。但那是你讀沉了,真代入了。把自己拔出來再讀讀呢,又熱鬧了。

讀書令人超越時空,而孤獨令人直抵內心,生命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此:我們身處宇宙之中,而我們本身也是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