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想衣裳花想容”是誰寫給誰的詩句?

吾心印劙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清平調》(《清平調詞》)3首裡的第一首的開篇之句,是寫給楊貴妃(楊玉環)的!

原文是:《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翻譯過來是這樣:

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豔,見花之豔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用現代白話文來講就是: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豔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杆,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臺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當然,李白不可能貿然或無緣無故寫詩給楊貴妃,而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當時唐玄宗在天寶二年春天(即744年春天)的一天,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所以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在金花箋上作了3首詩。即《清平調詞》(共3首)。開篇“雲想衣裳花想容”,設想雲朵想與楊貴妃的衣裳媲美,花兒想與楊貴妃的容貌比妍,極言楊貴妃的衣飾和容貌之美,摹寫出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
《清平調詞》後2首分別是: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看那舊時光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詩人李白寫給唐明皇和楊貴妃的。一代文豪李白,滿腹才華,意氣風發,卻只得一個御用文人的閒職。可想而知心裡自的惆悵落寞,因此詩人吟酒縱樂,抒發鬱志,也借酒消澆。在長安期間,詩人李白並未留下任何名篇,而此清平調三首,是他這一時期唯一的佳作。



詩雖寫女人,與李白的豪放不羈風格迥異,然因情景並茂,想像瑰麗,深受楊貴妃的喜愛,流傳至今也打動無數讀者。雲彩都想有華美的衣裳,花朵都想有鮮妍的容貌,然而這些雍容華貴的楊妃都已擁有。第二首又借用“環肥燕瘦”的燕瘦趙飛燕,尚需倚靠新妝襯托容貌來反襯楊貴妃的玉容華姿。

李白不羈狂放,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甚至讓高力士 為其脫靴,卻為何極盡詞句讚美貴妃呢?時隔千年我們已經不知當事人李白寫下這三篇清平調時的心緒,然而詩句展現的一代貴妃的芳華依然浮現眼前,那滿庭藉著春風怒放的木芍藥,那花面交相輝映的盛世華影,依然讓我們動容 。



最後讓我們再欣賞下這三首李白寫於楊貴妃的清平調。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Anatta風兮

這句詩出自李白寫給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清平調》三章其一,全詩為:“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

關於李白創作的《清平調》還有一段小故事。話說在唐朝,人們都非常喜歡牡丹花。皇宮貴族更是在宮廷別院廣泛栽種。至於那些牡丹名品,唐明皇更是把她們移植到興慶池東邊的沉香亭旁。李白因其詩情才華而被徵召進京,唐明皇非常器重他。然而,在皇帝眼中,李白即使極富詩情才華,卻不過只是一個御用文人罷了。

某年春季時節,百花盛開,而牡丹開得也是異常繁盛。唐明皇與楊貴妃一同在興慶池邊的沉香亭賞牡丹。據說當時唐明皇騎著所喜愛的御馬照夜白,楊貴妃則乘坐步輦。而且隨同的還有當時梨園的幾位名角。正當開始演唱時,明皇卻說,如此良辰美景,又怎麼只能唱那些陳詞濫調呢。接著他就命隨同的李龜年前去宣召李白進宮。

說是當李龜年前來宣召時,李白恰好早已喝得伶仃大醉,面對皇帝的宣召,李白慨然應允,並且隨即大筆一揮,寫下了《清平調》三章。這個故事在樂史《太真外傳》中有記載。

除過此詩第一首外,另外兩首分別為:“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意,沉香亭北倚闌干。”

全詩將楊貴妃與唐明皇舞樂富麗和諧的場景描繪的惟妙惟肖。看到這三首詩作後,楊貴妃非常喜歡,而且會時常吟誦。然而,高力士因曾為李白脫靴而認為是侮辱自己,所以對楊貴妃說這是李白借詩諷刺她。最終使得楊貴妃為此生氣。此後唐明皇打算重用李白的時候,楊貴妃就給吹枕邊風,致使李白最終被趕出了朝廷。


書房記

“雲想衣裳花想容”這句李白寫給Miss Yang的名句如今儼然成為《妖貓傳》的電影宣傳語了。



不知道真的詩仙通知此事,心裡會不會也有些鬧妖呢。

看了諸位高人的回答後,我想再搬出來一位大先生對此詩的評介,來繼續活躍一下氣氛。

許多回答都提到了李白因為清平調三章,與楊玉環和高力士之間的恩怨糾葛,這也被後來人津津樂道的大八卦。

但是,俞平伯先生在《李白清平調三章的解釋》 一文中卻說,關於這詩流傳的故事可能是假的。

俞先生分析,假如是真,似乎這三首詩就是李白在唐明皇處得意的頂點也是失意的開始,他一生轉關之點。初見於唐韋叡“松窗錄”,又見於宋樂史李翰林別集序。宋祁撰“新唐書”又把這故事簡化,寫入李白傳裡。

按說,這件八卦既見於正史這樣的權威典籍,應該是八九不離十,可信的了。

但是,實際上亦未必盡然。

俞先生指出,史文的根據也不過唐人小說之類罷了,小說的可信或否,今且不論。值得提出的,既本詩詞句有關於作意的部分,節引“松窗錄”和“新唐書”的文字如下:

  會高力士終以脫靴為深恥。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比以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太真妃驚曰:“何翰林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太真妃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李太白文集卷三十五引)

  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列傳。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只作“嘗沈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



新書所謂“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即“松窗錄”所謂以“飛燕指妃子”,史文稍簡罷了。

看書中之意,似乎李白當時事出無心,本無斥賤妃子之意,而高力士懷恨,才想法挑剔,去激惱楊玉環。高力士雖是宦官,挑剔得有些道理,不然楊玉環就不會相信他;即使這故事不真實,卻當作小說流傳得這麼廣遠,也必然有些因由的。

俞先生以為,這個故事根本上是捏造的。他的理由是,詩人用典往往只用它一點,一部分。加以飛燕為喻,誇她的美,不必拉扯到“禍水”。如雲雨巫山,指君王會合神女,不必想到“聚🎒”的怪話。假如一定要這樣惡猜,不但飛燕要不得,雲雨巫山要不得,既名花傾國又何嘗要得。詩經上不是說“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麼。歷來用傾城傾國來形容女子,都是讚美她的,也不曾聽說她們生氣。

楊貴妃豈是例外。

況且,唐代文網本寬,李三郎更是個風流天子,並非明代朱洪武,清朝乾隆之比。退一步說:即使確有其事,宮闈隱秘,力士與太真密語外人何從知道?倒是李白叫高力士脫靴,見於李肇“國史補”,段成式“酉陽雜俎”。“舊唐書”本傳云云,或與事實不遠,較新書自要妥當一些。

至於李白在天寶初年被放還山,是否由於高力士的讒言,或出於張垍,或別有原由,甚至由於李白自己不小心,尚不能定;但如“松窗錄”這類的傳說,現在怕不見得有多少人相信。

俞先生不信。但是那些懷揣一顆偉大而博愛的八卦之心的吃瓜群眾,卻深信不疑。

回想一下,如果只有詩人脫靴之羞,沒有宦官進讒之謗,那麼這個故事是不曲折和吸引人的,所以,不管你們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八卦文學史上需要這麼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我印象中,《妖貓傳》裡有脫靴的情節,卻沒有進饞的鏡頭,是不是得了俞先生的真諦了麼?

不得而知。


光明大先生

清平調

唐 · 李白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本詩詩意:雲彩都想有華麗的衣裳,花兒都想有嬌美的容顏。 稍加引申:就象雲彩都想有華麗的衣裳、花兒都想有嬌美的容顏一樣,女子都想有華豔的衣服和嬌美的容顏,而貴妃娘娘就有這極品的美服與嬌容。 再加引申:雲彩想有貴妃所著一樣的華麗衣裳,花兒想有貴妃所有一般的嬌美容顏。

這組詩共三首,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得詩。本是主要讚頌的就是楊貴妃。據部分史料記載,是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賞花,歌姬舞姬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興創作了這三首詩。,本詩由此而生。

本詩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此詩想像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讓讀詩的人感覺意境與人合一,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豔。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覆作比,塑造了豔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採用雲、花、露、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讚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要說唐詩,最令我欽佩的就是李白的詩,杜甫詩雖好,太過於憫天憐人,乃大智大勇的聖賢之人所持態度,與我們平頭老百姓而言,太過遙遠,“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願為天下寒士提供食宿,有幾人能做得到,而李白更像一個持才自賞的人,不管是得勢時,還是失勢時,都能自我欣賞,當然,這也是生活的年代不一樣所帶來的環境改變吧,李白生在盛世,杜甫生在王朝蹦西,二人都是大智大能者。我們也只能敬仰了


域外風塵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所作《清平調》三首裡的第一首的首句。詩人看見天邊的雲彩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嬌嫩的花兒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容顏,這是極言楊氏的衣飾和容貌之美。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雲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以重字出現,這在絕句詩雖不常見,但它卻是寫作七言詩的一種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見出詩人舉重若輕的筆力。加以“互文見義”的手法在該句子裡的運用,更是見出詩人從側面烘托美婦人楊玉環的技巧和功力,從而也難怪文學素養均為極高的唐玄宗和楊貴妃對此都很為欣賞。宋人樂史《太真外傳》就記載了玄宗高興地親自吹笛伴奏,而楊氏則被感動得“斂繡巾再拜”;所有這一切,當然是大詩人李白該成功詩作的魅力引導下的現場感所致! 創作背景 李白著名的《清平調》詞三首,是在興慶宮沉香亭上所作。沉香亭又稱“涼殿”,因用名貴沉香木構造而得名。其重簷四角攢尖頂,紅簷碧瓦,古樸雅緻,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消夏納涼尤其是觀賞牡丹之地。 相傳,唐明皇攜愛妃楊玉環在沉香亭賞牡丹品美酒,逸興勃發的唐明皇即宣李白為其撰新歌詞助興。藉著酒力,李白呼來宦官高力士為他脫去皂靴,又喚貴妃為他磨墨。 酒盡詩出,李白揮筆而成新詩三章。樂師李龜年歌詠,梨園弟子伴奏。連楊貴妃也命人拿來七寶杯,斟滿西域葡萄酒,敬於李白。玄宗也忍不住吹起笛子來。沉香亭內外,牡丹齊放,花香陣陣,歌樂嫋嫋,一派祥和。 這三首,語語濃豔,字字流葩。將花與人渾融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雲想衣裳花想容”:既繪花光,又摹人面;“一枝紅豔露凝香”:花枝招展,花色迷人,晶瑩剔透,嬌嫩欲滴,暗香浮動,體香襲人。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麼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也是美人、更是溫玉、還伴著流香,天國也不過如此!無怪當時唐玄宗就擊節讚賞。 “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語詞本意 語句本意: 雲彩都想有華麗的衣裳,花兒都想有嬌美的容顏。 稍加引申:就象雲彩都想有華麗的衣裳、花兒都想有嬌美的容顏一樣,女子都想有華豔的衣服和嬌美的容顏,而貴妃娘娘就有這極品的美服與嬌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之意)。 再加引申:雲彩想有貴妃所著一樣的華麗衣裳,花兒想有貴妃所有一般的嬌美容顏。


我是92年邋遢大叔,歡迎大家關注


生活就是一個圈

“雲想衣裳花想容”這句詩隨著《妖貓傳》的播出,在網絡上可謂是火了一把,但電影中,李白澄清這並不是寫楊貴妃的,那麼這是寫給誰的呢?

我們先來說一說,這句詩的出處,它出自詩仙李白的《清平調》三首裡的第一首的首句,全詩為: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我們來分析下大體的意思:看見天邊的雲彩就想起貴妃的華麗衣衫,看見嬌嫩的花兒就不由想起貴妃那嬌豔的容顏。李太白用這種近似擬人的手法來讚美楊貴妃衣著美麗容顏嬌媚。

在某種程度上,楊貴妃是那個時代美的化身,更可以理解為那巔峰盛世的唐朝的視覺符號,回味一下,那個時代的男人都被這美人所迷住了,無論是唐玄宗還是安祿山,甚至目空一切的太白都被貴妃之美所迷住,更見到貴妃之後也要喃喃重念“雲想衣裳花想容”,



月影沙丘36

這句詩出自《清平調三首》中的第一首,全詩是這樣的: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還有其他兩首詩是這樣的: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三首詩是詩仙李白在長安做翰林待詔(即皇帝御用文人)的時候,奉皇帝的詔令所作的。有關這首詩的寫作,還有這麼一段故事:

唐玄宗天寶二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沒人,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翻譯成白話的話,這首詩是這樣的:

看到天上的白雲/就想到你那無瑕的衣裙/

賞見園中之牡丹/就想起你那嬌豔的容顏/

悠悠的春風吹進我的窗臺/窗邊翠葉上的露珠向下滴來/

我想在這世上見一見你啊/卻只能在群玉山上,或是瑤臺/

全詩華而不俗,構思清奇而巧妙,堪稱是情書中的佳作。不僅繼承了李白天馬行空的寫作風格,更平添了一份熱戀中男女的渴切和真摯。只是據說由於“飛燕”二字,李白被小人構陷,說他諷刺貴妃是禍國殃民的趙飛燕,從而被“賜金放還”。然而從後來的發展來看,在馬嵬驛含冤上吊的楊貴妃,那一刻又是不是像極了趙飛燕呢?


青言論史

李白的一生,就如他的詩一樣飄逸灑脫,他是中國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浪漫主義詩人。這麼一位終生與詩酒為伴的人,也想在仕途有一番作為,他進宮為皇室寫詩,這首《清平調》就是在宮中寫楊貴妃的。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雲想衣裳花想容”這句非常著名,本意是:雲朵想與楊貴妃的衣裳媲美,花兒想與楊貴妃的容貌比美,可見楊貴妃美到了極致。這首詩與李白一生的風格不太匹配,畢竟是歌頌承平之詩,並非其本意。但是“雲想衣裳花想容”用重字之法,舉重若輕,足見功底之深。


九州歷史

這句詩,是詩仙李白寫給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更確切的說是寫給楊玉環的。為什麼?且聽我慢慢道來。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譯成現代文:雲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

此詩想像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詩中語語濃豔,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

唐朝天寶初年,當時唐玄宗剛寵楊玉環,李白結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讚嘆不已,後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他在朝廷任職期間,位居官位沒有什麼實責,但常陪著李隆基和楊貴妃出遊,吟詩作賦。

一天晚上,唐玄宗帶著他的寵妃楊玉環,乘月色觀賞沉香亭的四株名貴牡丹,興慶湖畔,漫步長堤,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 便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即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詩)。李白進宮後,才有了流傳千古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臺月下逢。”



以上便是詩作的背景。但為什麼有人說這首詩是李白寫給楊玉環的?

坊間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李白與皇帝李隆基和楊貴妃之間有著微妙的感情關係。

天寶元年李隆基徵召李白進京時,李白已41歲,大楊玉環18歲。李白雖在京任職,長期跟隨在皇帝和楊貴妃身邊出遊。才子遇佳人,相互傾心,彼此喜歡是很正常的事,李白要貴妃近身磨墨,貴妃也要李白為她作詩等。這期間,李白的詩句情意綿綿,這跟楊貴妃的近距離接觸,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之間相互仰慕的,但並無愛情可言。李白無實權也沒金錢,更沒有社會地位,有的只是名聲,對貴妃來說只是傾慕李白的才華。但李白內心是喜歡楊貴妃的,感情無處傾訴,只能託付於詩句表達了。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李白雖有讚美楊貴妃賽過趙飛燕的“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還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更有《妾薄命》中的“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兩人可謂男才女貌,可他們卻不能走到一起,因為這中間還有個李隆基。

李白的詩文超脫凡俗,皇帝是真心喜歡,昭他進京就是讓他陪伴自己左右嗎?可沒想到李白喜歡上了楊貴妃,而且楊貴妃也心動。最後皇帝愛也不是,殺也不是,李白被逐出長安。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大詩人的內心是不屈服的。李白離開長安後,一首《長相思》道盡了內心的苦悶,“長相思,在長安。美人如花隔雲端,長相思,摧心肝。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李白與楊貴妃的情感糾葛,恐怕只有他自己內心自知,事過千年,誰也無法盡釋李白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