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 黑白轉變於一場戰爭

阿育王 黑白轉變於一場戰爭

有一位樂善好施的國王,當他年老以至臥病在床時,施捨之心更加強烈。於是,他不斷的命僕從將皇宮裡的金銀珍寶施捨給寺院,但這卻引起王子的不滿,他暗中下令不要讓人再將財寶送去寺院,這位國王見下人不肯再去,就把自己吃飯用的金器送給了寺院,王子得知後,給他換成了銀器,他又送去,王子又令人換成銅器,結果又被他送去,王子大發雷霆,將其換成了瓦器。這位國王很難過,把大臣叫到身旁,拿著吃剩半隻的庵摩勒果,眼中噙淚的說,把這半隻水果拿去寺院吧,轉告那裡的僧眾,我已經再沒什麼可以施捨你們了,這半隻水果是最後的佈施。

也許,今天人們會將這個故事講給他們的孩子,並在故事末尾讚美這位國王的善良,以此告訴孩子善良的重要性,但事實上故事中的這位國王,年輕時卻並不是這樣的。

阿育王 黑白轉變於一場戰爭

▲ 阿育王畫像

公元前273年,一個人的突然死亡,牽動起很多人的神經,這個去世的人就是孔雀王朝第二任國王賓頭娑羅,由於事發突然,加之朝中未立太子,所以一場為爭奪王位的鬥爭隨之席捲而來。賓頭娑羅原有八個兒子,在眾多的兒子中,長子修斯摩備受老國王喜愛,但在一次鎮壓叛亂的遠征中,毫不起眼的兒子阿育卻意外凱旋,嶄露頭角,令老國王刮目相看。要知道,在此之前,性格暴戾且相貌醜陋的阿育,根本不受老國王待見。在賓頭娑羅病重期間,已臣服的德叉屍羅國想擺脫賓頭婆羅的統治,發起叛亂。長子修斯摩出征再度平叛,但賓頭娑羅突然改變主意,急召修斯摩返回首都華氏城,並遣阿育前往鎮壓。阿育按兵不動,等賓頭娑羅死後,他立即擁兵稱王。得知阿育已經稱王,修斯摩立即回師討伐阿育,兩軍在華氏城決戰,阿育在城東門設下機關,用木頭做成自己及和將士的模型,放在陷井上,下面埋有無煙火。在戰鬥中,修斯摩中計墜入火坑中被燒死。而接下來與其他兄弟激烈的的王位爭奪戰中,99個兄弟姐妹被阿育謀殺,在沾滿手足的鮮血後,原本最不被大家看好他於公園前269年登上王位,號稱阿育王。

阿育為王后,暴躁的脾氣更是無所收斂。他覺得手下有些大臣對自己不恭敬,一下子就殺掉五百。甚至無憂樹被人折斷,他都會認為是宮女藉此發洩對自己不滿,就下令將宮女活活燒死。如果說孔雀王國本是一個民眾安居樂業的王國,那麼阿育王則將它變成了人間地獄。他聽信瞿竭盧那仙人的邪說,建造了一座四方圍牆高聳的“祭堂”,裡面種植各種花果,裝飾極盡華美。好奇的人們一旦入內,就會被加上種種莫須有的罪名,殘害致死。在數年時間裡,進入“祭堂”丟了性命的無辜民眾多達五千餘人。人們暗中把阿育王稱為“兇暴的無憂”。而這一時期,則被稱為“黑阿育王時代”。

阿育王 黑白轉變於一場戰爭

▲ 月護王開拓的領土(黃色部分)

阿育王接手的孔雀王國,經過他爺爺月護王的開疆拓土,阿富汗(今)一帶併入版圖,此後又經過父親賓頭娑羅的努力,王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與強大,但王國東南面履徵不下的羯陵伽,成為歷代老國王的心病,也像一根刺,使得阿育王如鯁在喉,繼承先王遺志,攻下羯陵伽成為這位年輕氣盛的國王的心願,而且,殘忍的戰爭,似乎與它暴戾的性格也相吻合,於是,在做了充分準備後,阿育王率大軍離開都城華氏城,南下征伐羯陵伽,他沒有想到,這場戰爭,將徹底改變他的性格以及王國未來的命運。

阿育王 黑白轉變於一場戰爭

▼(可橫屏觀看)

久攻不下的羯陵伽有著它堅不可摧的原因,地處印度半島東南,沿孟加拉灣而居,經濟富庶,海外貿易發達,擁有一支6萬步兵、1千騎兵、7百頭戰象的軍隊。被譽為活坦克的大象,是當時行軍打仗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而羯陵伽以盛產大象出名。所以,早在華氏城的阿育王,就已經嗅到了羯陵伽這個東南強國的威脅。

阿育王 黑白轉變於一場戰爭

▲ 慘烈的戰爭

公元前261年,阿育王在達亞河畔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羯陵伽戰役,他派出10萬步兵、500騎兵、400輛戰車和500頭戰象的軍隊。雙方發生激烈的戰鬥,血流成河,不到一天,羯陵伽便損失慘重,陣亡兵士5千人,還有許多的戰車、戰馬、大象、傘蓋、金錢、穀物、婦女和牲畜被阿育王俘獲。面對羯陵伽人的垂死抵抗,阿育王決定用火攻。一夜之間,羯陵伽的都城化為灰燼,頑強抵抗者全被殘酷地殺害,並斬首示眾。此戰中,羯陵伽有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戰爭死亡者又超出此數的許多倍。羯陵伽國王被捕獲,但表現十分英勇,他寧死不屈,大罵阿育王,最後在囚禁中自盡身亡。

阿育王 黑白轉變於一場戰爭

▲ 阿育王治下的孔雀王國

戰爭雖然取得了勝利,王國的版圖也得到了空前的擴張,但此刻的阿育王卻在目睹殘酷的戰爭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羯陵伽戰役中無數人被殺,特別是羯陵伽國王的自盡,使阿育王的良心受到責備。在羯陵伽戰爭結束不久,阿育王同佛教高僧優波毯多進行了多次的長談。他深深感到:武力能征服國土,卻不能征服人心。最終,他摹頂受戒,皈依佛教,成了一名虔誠的教徒。 孔雀王朝由此撥雲開霧,迎來“白阿育王時代”。或許是出於懺悔,執政後期,他樂善好施、廣建佛塔、佛教在他統治的後期異常繁盛,而他自己也扮演著帝王和佛教徒兩個角色,在退朝後,他每天將自己鎖在密室中潛心研讀佛法,而這種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普世佛學也逐漸體現在體恤民情的政策上,百姓的安居樂業成為他最好的懺悔。公元前232年,阿育王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享年71歲。

阿育王 黑白轉變於一場戰爭

▲ 阿育王柱

偃旗息鼓,以法輪代替利劍,以誦經代替戰鼓,以精神統治代替武力征服。我們深知,羯陵伽戰役改變的,不僅是阿育王的個人性格,更是一個王朝由“黑”轉“白”的治世之道。

阿育王 黑白轉變於一場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