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韓愈而不是蘇軾?

內心Blank


中國歷史上牛逼的人很多,但是能讓牛逼哄哄的蘇東坡佩服的真不多,率真放達的蘇東坡誇讚他:“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文起八代之衰,他發動聲勢浩大的古文運動,主張用散句單行的形式寫作散文,使這種散文逐漸代替了此前詞藻華麗、內容空洞的駢文,並持續千百年。

道濟天下之溺,他提倡儒家之道,把天下人從沉溺佛、老等異端的困境中拯救出來。忠犯人主之怒,他上表進諫反對皇帝迎佛骨進宮,幾乎被處死。

勇奪三軍之帥,他奉命前去宣撫叛軍,大臣們都擔心有被殺的危險,但他只用一席話便說服了作亂的將士。

是誰這麼牛逼?他就是被後人評價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的韓愈。

這個牛逼哥生來卻是非常苦逼。

他出生於大曆三年(768年),3歲父逝由長兄撫養,未成年長兄又病逝,隨寡嫂歸鄉不得避居江南宣州。生活困苦顛沛,他自念是孤兒,無須別人嘉許勉勵刻苦讀書。現在耳熟能詳的一句座右銘就是他自己對讀書的總結:“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言苦作舟。”

18歲他隻身離開故鄉到長安求取功名,卻連續三年科舉落第,實在對不住資助他的貴人,只能在日後寫了篇《貓相乳》感其德。

回家歇了三年再來,終於遇到賞識他的考官中了進士。唐代的進士可不是馬上有官做,此後他連續三年參加選拔官員的博學宏詞科又落選,只好當了兩次節度使推官。

人牛逼給點陽光就燦爛,任宣武節度使節度使觀察推官三年間,在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的同時,他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文以載道 ,言貴獨到, 詞必己出,文從字順。"

李翱比他小几歲,寫出“恨不相逢未嫁時”的張籍比他年紀還大,日後都是大名鼎鼎的主兒,在他面前甘居學生。

人有才就有脾氣,牛逼哥談論直爽坦率,從不畏懼或迴避什麼。大家都認為他操行堅定純正,卻不善於處理一般事務。

牛逼哥也難免心中委屈,感慨之餘寫了著名的《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第四次參加吏部考試終於通過,做個小官的牛逼哥就給李翱寫了一封信《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這篇雄文影響中國教育深遠,愛誇海口的蘇東坡說他是“百世師”,可能還太保守了。

牛逼哥才華橫溢卻剛正不阿,當個小小監察御史就敢上《論天旱人飢狀》疏彈劾隱瞞關中大旱災的京兆尹,遭貶斥成家常便飯。

牛逼哥可不甘心,不平則鳴(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創作《進學解》來自喻,“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即出於此文。看了此文的宰相很同情他,認為他史學有才幹給他當了史官。

離皇帝近升官快,牛逼哥很快就獲賜緋魚袋,享受五品待遇了。當了大官好好享受就是了,但是牛逼哥官越大越不消停,竟然挑戰當時朝野奉行的“佛老”之學。

他書寫《原道》、《原性》一系列文章,以繼承道統、恢復儒道為己任,排斥“佛老”,抨擊藩鎮割據,要求加強君主集權,以緩解日益加深的社會矛盾。

但“事修而謗興,德高而譭來。”(韓愈《原毀》)荊南節度使裴均曾對他禮遇厚重,子裴鍔是平庸淺陋之人,裴鍔看望父親時,牛逼哥在為裴鍔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稱呼裴鍔的字。厭惡他的人拿這件事做文章,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響,又被改授官職。

但丞相裴度賞識他,帶他一起去平叛,任行軍司馬賜紫服佩金魚袋,終於混到三品官。

中學課本《李愬雪夜入蔡州》大家都讀過,這個策略最早就是他提出的,可惜裴度沒有及時採納,讓李愬搶了頭功。他又建議裴度借平定淮西的聲勢招降其他叛軍,結果如他所願,都說他不善於處理一般事務,難道天生就是做大事的?

回京後牛逼哥升任刑部侍郎,當了公安部副部長了,開始研究法治了。去年山東發生過刺殺辱母案,韓愈早就處理過類似案件,有興趣大家查看他的《復仇狀》。

做過這些事已經夠牛逼了,但太過牛逼就會有懵逼的時候。“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他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甚至要求將佛骨燒燬。憲宗覽奏後大怒,要用極刑處死,裴度、崔群等人極力勸諫,乃至皇親國戚們也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牛逼哥當天就被趕出京城,家人隨之遣逐。面對茫茫前程,牛逼哥有點傻逼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侄孫韓湘趕到,牛逼哥眼淚汪汪:“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孩子啊,你是跟隨我來收我屍骨啊。

12歲女兒在路上病死了,越走地越荒涼人更淒涼,牛逼哥徹底懵逼了。

當他進入瀧水一帶,也就是今天的廣東羅定地區時,對潮州的恐懼瘋狂滋長。“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惡溪瘴毒聚,雷電常洶洶。鱷魚大於船,牙眼怖殺儂。州南數十里,有海無天地。颶風有時作,掀簸真差事。”

跋山涉水70余天終於到了潮州,果然是窮山惡水。當年貶謫到潮州的官員,大多無所事事等待皇上儘快寬恕,誰也不想多呆一天,懵逼的牛逼哥也是如此。但是儒家積極用世精神武裝的牛逼哥,那可是再苦再難都要做點事的!

惡溪的鱷魚沒有比船大,卻四處為患,牛逼哥整理一下慌亂的心情,寫了一篇文字矯激雄健、氣勢凌厲的《祭鱷文》。他用祭祀的形式向潭水投了一豬一羊,命令“鱷魚遷於舊湫西六十里”,從此鱷患弭除。

神奇嗎?其實一點也不神奇。一篇祭文哪能驅退鱷魚,靠的是“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還有一個措施就是築堤,使吏民所居之地與鱷魚出沒的惡溪隔開。牛逼哥具體事務也幹得漂亮!

唐代還殘留著沒良為奴的陋習,地方官往往以敬獻奴婢作為向京師當權者拉關係的捷徑,牛逼哥以天下蒼生為重怎肯幹這種事。

他採取“計傭”的方式,即人質為債主做工、以工錢抵債,來解決因債務糾葛而沒良為奴的矛盾。差距太大的,則由官府“以錢贖”,及至人質歸還了,便以正式的契約文書為證,毋使反悔,還懇請朝廷借大慶之機放免天下奴隸。

牛逼哥關心農桑,在潮州任內曾寫了幾篇祭文,如《潮州祭神文五首》,其關心農桑的赤誠,明確可辨。他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的耕作技術。相傳潮州磷溪境內有道金沙溪,就是他帶人開鑿的。清澈的渠水,至今仍滋潤著兩岸的田疇。

寫出《師說》的牛逼哥歷來重視教育,認為對國家的治理,須“以德禮為先而輔以政刑”,堅持把興學育才作為施治化的根本措施。

他一方面努力興辦學校,為辦學興教把其治潮州八月的所有俸祿都捐了出來。另一方面,他大膽啟用本地英才趙德主持教育工作。他的延師興學揭開了潮州教育史上新的一頁,到了北宋初年,潮州逐漸贏得了“海濱魯鄒”的美譽。

潮州終究不是我的家,思歸的他只好做一回傻逼。他給皇帝寫了一封信,承認自己的錯誤,訴說赴任的艱辛,訴苦年老體衰大打悲情牌,還猛拍皇帝馬屁一通,希望皇帝哀而憐之。皇帝雖然對他依然耿耿於懷,還是把他調到江西袁城,也就是“一座叫春的城市”宜春。

在潮州他和老僧大顛有過往來,傳言他已信佛,他回信《與孟尚書書》強力辯駁,信中:“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千古長鳴。信中他稱孟子“功不在禹下”,後人因他對儒家復興的貢獻稱讚他“功不在孟下”,甚至把他稱讚孟子的“功不在禹下”也用來頌揚他。

袁城短暫停留他又入京,依然牛逼哄哄:他當國防部副部長(兵部侍郎),一席話收服鎮州作亂軍士;轉任組織部副部長(吏部侍郎),跋扈的神策軍都怕他。

這段時間牛逼哥心情大好,多次邀約好基友張籍一起遊春遭推脫,就把春色入詩來撩撥張籍:“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升任京兆尹和御史大夫後,他又因為不參謁宦官被彈劾又被降為兵部侍郎,後來又轉為禮部侍郎。宦海浮沉,牛逼哥淡然處之,“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韓愈《幽蘭操》)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他因病告假 ,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在長安逝世,終年五十七歲 。 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終於追封為正部長。

牛逼哥一生功績卓著,他對後世的影響比對他當代的影響更深遠,千百年大家敬仰尊崇追思他,潮州人民更是世代銘記。他那失意彷徨的八個月,正是人生最懵逼的時候,卻給潮州帶來千古鉅變。

他興辦教育、傳播文化知識,直接改寫了潮州人文史。潮州人民感念他,把江山都改姓了韓:韓江、韓山、韓堤、韓文公祠、景韓亭、昌黎路、祭鱷臺﹍到處都雋刻著他的印跡。

“韓愈不幸潮州幸”!天降斯人,是中華文化之大幸。


春水流的囈語


明代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韓愈居於其首,數百年來,無人反駁。

因為韓愈的唐宋八大家之首是當之無愧的!

就連蘇軾也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說“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說的就是韓愈。說的是韓愈作為古文運動的先驅,以一人之力,使得從東漢到隋朝已經衰敗八代的文風再次復興振作起來了。

韓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境內)人。自號“郡望昌黎”,世稱“昌黎先生”或“韓昌黎”。韓愈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作為倡導都引導 了唐代的古文運動,有“文章鉅公”、“百代文宗”之譽。

韓愈於唐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參加第一次科舉,連續三次落榜,終於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得中進士。因家道中落,其後三次參與博學宏詞科考試失敗,甚至曾經三度投書於宰相自薦,終究石沉於海,於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離開長安,前往洛陽。後隨宣武軍節度使董晉任下做個推官,董晉死後,輾轉至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屬下,張建封死後,韓愈連推官也做不了了,只得返居洛陽,於家中賦閒。

接連而來的打擊,就算韓愈心志卓絕,也有些受不了,宣之於《將歸贈孟東野房蜀客》“倏忽十六年,終朝苦寒飢”,自貞元二年到貞元十八年,其境遇可說潦倒,弄出篇《送窮文》大吐苦水,元人王若虛曾嘲諷道“韓退之不善處窮,哀號之語,見於文字。……退之不忍須臾之窮”。韓愈發跡之後,撈起錢來也不是蓋的,劉禹錫說他“一字之價,輦金如山”,雖有言過其實之嫌,但他總算也過上了小資生活——可這傢伙仍是哭窮不止。

韓愈十六年的窮不是白受的,混跡草莽,讓他在國子監一眾師生中聲望極高,國子監眾人竟為請其為師聚於紫禁城下請命。從這一點上看來,他十六年的蹉跎,做成了他一生最高成就的基礎。

韓愈在其《薦士》詩中寫道“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他欣賞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卻對“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所寫《滕王閣序》(經典駢文)不屑一顧,認為“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會同蕭穎士、李華、顏真卿、元結等人以散文進行寫作,推動文壇的改革。

時人恐怕難以切身體會“改駢為散”的古文運動的價值,其實在不久之前,也發生過一場類似的運動,即以白話代替文言文,其震動之深,影響之遠,可謂極矣,所以古文復興運動被後來人稱“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一生影響最大的第二件事,便是諫迎佛骨了。“公以裴丞相請,兼御史中丞,賜三品衣,為行軍司馬,以功遷刑部侍郎”。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憲宗李純欲迎法門寺佛骨至長安,韓愈遂上疏《諫迎佛骨表》,聲稱“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行,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感”。皇帝大怒,本欲殺了他,但因他聲名卓著,不願擔那惡名,遂一杆子將他支到八千里外,流放於廣東潮州。


煮酒君


(韓愈)

為什麼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韓愈而不是蘇軾?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我來回答一下。韓愈和蘇軾,一個是唐代復興儒學的急先鋒,一個是宋代罕見的文學天才,都是唐宋八大家中光芒耀眼的扛鼎人物。那麼為何韓愈居於唐宋八大家之首呢?請看唐宋八大家都有誰: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曾鞏、王安石。八大家中,唐二,宋六。

韓愈居於唐宋八大家之首,原因有三:

其一:按照朝代順序,先者為尊,後來居末,韓愈在唐,蘇軾在宋,韓愈理應居首。八大家的排列順序,也是按照這個原則來的。

其二:唐宋八大家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們都是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並且韓愈還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首倡者,是他舉起了古文復興大旗,朝著詰屈聱牙、不知所云、完全陷入無病呻吟的駢文發起了攻擊,力倡古文之風,用輕鬆活潑、自由灑脫的散文,取代已經病入膏肓的駢文。如果我們閱讀古文,就發現最好看的還是先秦散文和漢代早期的散文,賈誼的《過秦論》,韓非子的《五蠹》,呂不韋的《呂氏春秋》,篇篇都是美文,明白易懂。相反,駢文無論是閱讀還是創作,門檻都很高,使用不便。韓愈有復興古文的首功,理應居首。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韓愈以一人之力復興了即將沒落的儒學,扭轉了社會不重視老師的壞風氣,將教師從末流位置提升到應有的高度。這個大功勳,讓韓愈更加無愧於八大家之首。下面我們就詳述一下韓愈的復興儒學和尊師正統的功績。

荀子說道:“君師者,治之本也。”君王和老師,才是治理國家的根本。荀況將老師的地位拔高到與君王持平,可為至尊之極。

這位大儒又說道:“故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雲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辯,則必為誕。”這段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老師教育,不學習法度,如果聰明有智慧,則必會成為江洋大盜,因為他不辯善惡;如果這個人很勇猛,必定會成為天下的禍害。比如西晉周處,在沒受教育之前,勇力過人,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結果呢,天天仗勢欺負鄉鄰,成了當地僅次於猛虎和蛟龍之外的第三害,最後周處拜大文學家陸機和陸雲為師,才成了一代名臣。如果一個人不接受教育,卻很有才能,必定讓天下大亂,國家遭殃;如果他眼光獨特,能洞察一切,必定滿嘴奇談怪論,沒有一句說到點子上;如果這個人有辯論天賦,那麼必定胡說八道,荒誕不堪。可見,有一位好老師對學生言傳身教,實在是太重要了,既不讓英才埋沒,還可以為國家社會減少禍害。

在古代,合格的教師應該遵循什麼標準呢?荀子最先制定了以下標準:“師術有四:尊師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意思是,當老師需要具備四個條件:第一是有威嚴,能夠讓學生敬畏,可以為師;過了知命之年或者耳順之年,又有威信,可以為師;能夠誦讀和解說所傳授的知識,並且不違反禮法,可以為師;懂得細微之處的道理又能講解清楚,可以為師。

(孔子講學圖)

在春秋時代孔子辦學的時候,他和弟子之間的地位比較平等,很少有談及師道尊嚴的言論,採取的教學方法也很寬鬆。但是,到了後世,教師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尊師重道越來越被強化,因此《學記》裡說道:“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之敬學。”為何必須讓老師居於尊崇的地位呢?因為老師是“道”的化身和代言人,尊重老師,就是尊重“道”,尊重“道”,民眾們才能專心求學。

道理都對,但是尊敬老師這件事,做起來其實挺難的。因此,在漫長的古代,一直將“尊師重道”的理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一直持續到了魏晉時期。在魏晉時代,“尊師重道”的思想遭遇到了重大挑戰。主要原因是從東漢末年至西晉,經過近百年的戰亂,有名的大儒們或者在北方戰亂中死於非命,或者在接連而至的瘟疫中喪命。比如魏文帝曹丕曾經給朋友兼謀臣吳質寫過一封信,就是流傳至今的《魏文帝與吳質書》,信中說道:“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文中的徐、陳、應、劉,指的是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一場瘟疫,就讓建安七子死了四個,可謂人間慘劇。這些人都是富有才華的儒生,本來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任,結果都英年早逝。

除了瘟疫之外,多年戰爭讓民眾痛苦不堪,在西漢武帝時代被打壓的黃老的學說,重新流行起來,魏晉進入了空談玄學的時代。加上佛教乘機興起,與黃老學說雙面夾擊,讓儒家的地位越來越被邊緣化。隋唐兩代,雖然仍舊將儒學當作正統學問,但是遠遠不能與漢代相比。儒學的沒落,也影響了尊師重道的傳統,使得老師的地位每況愈下。到了中唐時期,竟然發展到人人恥為老師的地步。求學的人,遇見問題不想找老師解惑,因為怕被人恥笑;被請教的人,也將“老師”這個詞視為洪水猛獸,生怕玷汙了自己的身份,堅決不願意被稱為老師。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儒學距離關門大吉已經不遠了。

(韓愈的《師說》,是吹響尊師重教的號角)

在這種危難時刻,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吹響了重振儒學的號角,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韓愈認為,振興儒學,首先要扭轉“人人恥為老師”的社會歪風,所以,他寫下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同時代的柳宗元也是復興儒學的旗手,寫道:“今之世,為人師者眾笑之。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沒有人當老師,修身治國大道到底由誰來傳承?

韓愈幾乎以一人之力,重新振興了儒學,同時掀起了古文運動,滌盪了文壇,功莫大焉。讓他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名至實歸。


作家王麟


我來回答一下,首先,為什麼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韓愈而不是蘇軾?

我們先來看一下韓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境內)人。自號“郡望昌黎”,世稱“昌黎先生”或“韓昌黎”。韓愈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作為倡導都引導 了唐代的古文運動,有“文章鉅公”、“百代文宗”之譽。


韓愈於唐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參加第一次科舉,連續三次落榜,終於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得中進士。因家道中落,其後三次參與博學宏詞科考試失敗,甚至曾經三度投書於宰相自薦,終究石沉於海,於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離開長安,前往洛陽。後隨宣武軍節度使董晉任下做個推官,董晉死後,輾轉至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屬下,張建封死後,韓愈連推官也做不了了,只得返居洛陽,於家中賦閒。

我們從《唐宋原敘》中,便可看出,韓愈之於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首出而振之”,即是先驅開拓之功。韓愈並非最先提出駢文有華而不實,辭藻浮靡之弊的人,在韓愈之前,如大家所熟知的初唐四傑中的王勃,便提出過相似意見。但改革文體、文風、語言,使其成為運動的,則是韓愈。古文運動當中,不但有著對古文本身的改革,還承載著復興儒道的主張。

此間,韓愈提出或強調了“載道”、“明道”、“務去陳言”、“詞必己出”等觀點。以這點看,韓愈為首,毫不為過。其歷史文學甚至當時的政治思想和古代運動都是重要的載體,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這個影響甚至延續到了後世。歐陽修的詩文革新運動便受其影響,並稱唐宋古文運動。

而論及韓愈文本身,韓愈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古文高手。為此我們可從後世評價中窺見一些端倪,如蘇洵“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等稱讚,其餘文章已有所表,便不在此贅述。綜上所述,從時間上看,韓愈為先驅;韓愈又做出了絕大的貢獻,以及文章本身就做得一流,自然當得起一個“首”字。

這是綜合因素致使的。當然,所謂唐宋八大家之首,只是一個說法,換個說法未必不可。況且論資排輩,有時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當然,韓愈一般是排在首的,他也當得起。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有不對的地方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補充關注哦!


深港舊時


唐宋不是宋唐。而且古文運動是韓愈領導的,他肯定為首。


石破天紫砂壺講談社


韓愈的政治作用被嚴重低估了,對河朔、淮西、平盧諸鎮歸順朝廷有重大影響,作用僅次於裴度,問題在於皇帝翻臉不認人,諫佛骨而被貶逐,否則元和中興會持久一些。吐突承璀失勢,王守澄,梁守謙上位,神策軍正式決定國家命運時刻到了,主宰大唐的不是皇帝而是左、右軍中尉,太監掌兵才會導致甘露之變文臣懦弱局面,中間只有會昌年間,太監蟄伏,仇士良被逼告老,武宗才有所作為。宣宗以庶叔上臺,皇帝強勢根本抑制不了奢靡的風氣,大唐一直在敗壞,無可救藥,所謂大中之治徒有虛名,沒有名相宰輔,皇帝再精明有什麼用??令狐陶,白敏中等同於廢物,所以裘甫,龐勳造反,大唐其實是行屍走肉了。


victor35000


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一文中對韓愈的評價已經說得很清楚:韓退之"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又云:"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這個評價本身已經承認了韓愈在唐宋八大家之中的首要地位。不知提問者有沒有讀過此文?


東籬178889443


唐宋八大家,全名應該是唐宋古文八大家。我們探討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為何有“八大家之首”的說法,可以試試去考鏡源流。唐宋八大家之名因何而來,唐宋八大家之首為韓愈的說法,概因何而來?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世傳唐宋八家之目肇始於是集,考明初朱右已採錄韓、柳、歐陽、曾、王、三蘇之作,為《八先生文集》。坤(茅坤,明代散文家、藏書家)蓋有所本也,然右書今不存,惟坤此集為世所傳。可見,在元末明初,就已有把這八個人放在一起的做法。而具體以唐宋八大家來稱呼這八位古文大家的,是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鈔》。此書輯錄文章的順序,是韓柳打頭,三蘇在後。推韓愈為首的說法,考查到最早的出處,是《唐宋八大家文鈔原敘》:……然六藝之音漸流失,魏晉宋齊梁陳隋唐之間,文日以靡,氣日以弱,強弩之末且不及魯縞矣,而況於穿札呼?昌黎韓愈首出而振之,柳柳州又從而和之。於是始知非六經不以讀,非先秦兩漢之書不以觀,其所著書、論、敘、記、碑、銘、頌、辯諸什,故多所獨開門戶……從《原敘》中,便可看出,韓愈之於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首出而振之”,即是先驅開拓之功。韓愈並非最先提出駢文有華而不實,辭藻浮靡之弊的人,在韓愈之前,如大家所熟知的初唐四傑中的王勃,便提出過相似意見。但改革文體、文風、語言,使其成為運動的,則是韓愈。古文運動當中,不但有著對古文本身的改革,還承載著復興儒道的主張。此間,韓愈提出或強調了“載道”、“明道”、“務去陳言”、“詞必己出”等觀點。以這點看,韓愈為首,毫不為過。其對文學史乃至於當時的政治、思想都以古文運動為一個重要載體,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這個影響甚至延續到了後世。歐陽修的詩文革新運動便受其影響,並稱唐宋古文運動。而論及韓愈文本身,韓愈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古文高手。為此我們可從後世評價中窺見一些端倪,如蘇洵“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等稱讚,其餘文章已有所表,便不在此贅述。綜上所述,從時間上看,韓愈為先驅;韓愈又做出了絕大的貢獻,以及文章本身就做得一流,自然當得起一個“首”字。這是綜合因素致使的。當然,所謂唐宋八大家之首,只是一個說法,換個說法未必不可。況且論資排輩,有時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當然,韓愈一般是排在首的,他也當得起。但有時卻不能迷信排位。比如《唐宋八大家文鈔》,前面也說了,三蘇排在最後,但實際上,論成就,三蘇反而是宋代頂峰,應排在前面。再如建安七子,我們先談孔融,一是孔融輩分高,二是他也是一位先驅者。但《 文心雕龍》裡又說了: 仲宣(王粲)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 因此在面對具體的對象時,我們應該具體分析,綜合分析,而不能簡單的一言以蔽之。


順哥說事


我用蘇軾讚歎韓愈的兩句話作答: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散文八大家,不涉及其他文學領域。在散文方面,韓愈一掃八代奢靡文風,讓散文再次取代駢文成為主流,上承西漢兩司馬,下啟北宋六大家,是承前啟後極關鍵的人物,地位自然極高。


飛熊84351056


這沒啥好解釋的吧,文起八代之衰,復興古文運動,最起碼把儒學保留到和道家,佛家同等的地位。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一樣。不過我本人真是超級佩服蘇軾,詩詞文章書法等等,真是五百年都不能再見的全才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