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聽酈波老師點評《定風波》,看到蘇軾的整個人生

到第六期,沒有了康震老師,酈波老師的所有才華都展現了出來。

他點評東西,快狠準!沒有太多的前言後序,沒有鋪墊工作,三句話就點中所要評論的要害。

點中要害後,他還逐步深入,讓我們一點點的瞭解這首詩,以及這個作者的所有意圖和所有想法。

這種點評,是要求他看東西必需相當透徹的。

還有人說,酈波老師的點評,文學性很強。確實是這樣,他如此這般的點評分析,讓我們很容易看到一個事件形成的前因後果,還有延伸。

在瞭解的過程中,我們會有空間想象能力的,接下來我們就滿腦子浮現出,曲折的情節,豐富的細節,然後還會調動自己的情感,以及用調動起的情感帶動其它的情感。

這些正是從酈波老師的點評語裡,輻射延伸出來的,對我們的文學創作確實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我喜歡酈波老師,是一種與康震老師完全不一樣的一種喜歡。

他的點評功力,在下面點評蘇軾的一首《定風波》,完全的展現的出來。

諸位且看!

《中國詩詞大會》聽酈波老師點評《定風波》,看到蘇軾的整個人生

蘇軾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中國詩詞大會》聽酈波老師點評《定風波》,看到蘇軾的整個人生

酈波老師

蘇軾是人生成長的範本。

酈波老師:“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道題得不到分,沒有關係,但它給人生的啟迪,我覺得特別重要。

我經常講,蘇軾啊,可以做我人生成長的範本。

你看他說“誰怕”他有沒有怕過?

他怕過,他貶到黃州,為什麼貶到黃州呢?烏臺詩案,烏臺詩案是來抓他的時候,他告別他妻子的時候安慰他妻子,說還好,別怕。

但半路上路過大運河在長江的時候,有兩次他想想怕了,想投江自殺。

幸虧押解他的這個衙役,看管的比較嚴,蘇軾兩次投水想自殺,都沒有成功。

所以,挽救了一個偉大的生命。

那個時候他是怕的,但是他後來晚年說,“若問(問汝)平生功業,黃州貴州儋州”。

三個流放之地,為什麼是平生功業呢?

《中國詩詞大會》聽酈波老師點評《定風波》,看到蘇軾的整個人生

蘇軾

你看他在黃州的境界,是從怕到不怕了的,“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到了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第二層境界出來了,叫“不辭”。

最後最慘,流放到海南島。他的弟弟都覺得他,蘇轍以為他去了海南島回不來了。

結果他一上島,他老人家頑固的樂天派,說了一句話,“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我上了島我才知道,我蘇東陂原來本應該是海南人,生錯地方,生在眉山對吧?

所以你看到這個時候,他的境界已經是什麼呢,“此心安處是吾鄉”,認故鄉了。

所以人生境界由“怕”到“誰怕”到“不辭”,最後到“此心安處是吾鄉”,他沒有怕,不怕了,到最後。

他可以把黃州惠州儋州當做人生的功業,我覺得這是人生最好的成長範本。

《中國詩詞大會》聽酈波老師點評《定風波》,看到蘇軾的整個人生

董卿

聽酈波老師的點評,感覺他那那都說在點子上,特別的恰切。

我們是不是從他的話語中,已經感覺到了蘇軾的整個心路歷程,包括他幾十年的思想變化。然後,我們又從蘇軾的整個變化中間,深有啟迪,反過來,化作一種精神養分,哺育著我們自己的人生。

酈波老師太厲害了!

這樣子的點評,感覺詩詞大會里的其他嘉賓,是真的做不到的,這就是我有時候,“尤其喜歡”酈波老師的地方。

各位,你是不是有時候也“尤其喜歡”酈波老師呢?

喜歡的舉手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