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乳酪變遷史:食物中由小見大的滄海桑田

真假乳酪變遷史:食物中由小見大的滄海桑田

說起乳酪(或酥酪)這個東西,我在跟大家聊《紅樓夢》的時候提起最多。看過書的人都還記得賈寶玉給襲人留糖蒸乳酪這件事吧?那在當時是王孫貴族才能享受的美食。

但實際上放現在來說,這碗酥酪不是特別稀罕的食物,無非是牛奶加糖凝結做成的。這種食物在當時之所以珍貴,主要和宮廷壟斷有關。

真假乳酪變遷史:食物中由小見大的滄海桑田

根據學者的考證,乳酪最遲在唐朝就肯定有了。因為杜牧寫過 《和裴傑秀才新櫻桃》:“忍用烹酥酪,從將玩玉盤。”

可見在那個時候,烹飪酥酪至少對文人、官員來說還算常見。但可能因為元代統治者的緣故,乳酪漸漸變成“宮廷特供”,製作工藝提升的同時也不再對外開放了。

真假乳酪變遷史:食物中由小見大的滄海桑田

雖然元明清經歷了三個朝代,但似乎對乳酪的宮廷壟斷並沒有改變。特別是到了滿清時期,這種宮廷小吃偶爾會作為賞賜到達“賈府”這樣的大官員家中。

真正改變乳酪地位的時期應該是清末民初,八旗子弟紛紛失去固定的收入,有位姓何的旗人一動腦筋就開了家乳酪店,把宮廷製作秘法傳向了民間。

真假乳酪變遷史:食物中由小見大的滄海桑田

既然清朝都倒了,當年的王孫貴族和格格王爺們也就不能從宮裡拿吃的,反而轉向民間去購買。而老北京乳酪就這麼火起來,特別在夏季成了搶手貨。

既然宮中都沒有了、民間又十分風靡,乳酪當然也不再只是屬於富貴人家的專享,慢慢變成了大眾都能消費的食物。

真假乳酪變遷史:食物中由小見大的滄海桑田

我會突然想起聊聊乳酪的變遷史,其實還是因為在《隨園食單》的時候,偶然發現袁枚記載了一種叫做“假牛乳”的食物:

主要原料是雞蛋清、蜂蜜、酒釀,全部攪拌後融為一體,再上鍋蒸熟即可。這種食物聽起來簡單,但“火候遲便老、蛋清太多亦老”,也不是非常容易做的。

真假乳酪變遷史:食物中由小見大的滄海桑田

牛乳對於現代人而言並不是什麼稀奇的食材,所以我才十分好奇為什麼袁枚要特別記載一份“假牛乳”的製作方法,難道那會兒的大廚只為了炫技嗎?

查閱了各種資料這才明白,現在覺得很常見的乳酪、牛乳,在那時候原來只是宮廷特供。老百姓見都沒見過,只能吃點蛋清、蜂蜜做的“假牛乳”聊以慰藉啦。

真假乳酪變遷史:食物中由小見大的滄海桑田

上圖是現在北京小吊梨湯裡能吃到的“乾酪魚”,我覺得可能也屬於乳酪的衍生品吧。

所以今天這文縐縐的標題,倒真是我的心裡話。常常說滄海桑田,但地質變化如此之慢,我們要證明大海變喜馬拉雅山也太難了。

可以小見大會發現,連乳酪這麼一個普通的食物裡,也能見到真乳酪從貴族跌入平民、假乳酪最後僅存於古書中的變化,實在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吶。

真假乳酪變遷史:食物中由小見大的滄海桑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