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北靜王在曹公那個時代指的是誰?

小高看故事

首先,北靜王只是《紅樓夢》作者所杜撰的,在每個朝代,都不設北靜王位。所以,不存在曹公那個年代的北靜王是誰的這個疑問。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了《紅樓夢》中的北靜王指的是誰?

《紅樓夢》是一部歷史寓言小說,在開篇第一回中,作者說的很明白,這是一部將真事隱去,只取其事體情理的寓言小說,也就是說,故事中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依照真實的事件的情理而編撰的,但是由於作者的生花妙筆,杜撰的故事有血有肉,情景交融,往往使人信以為真,導致大多數讀者都以為是某府家事而牽強附會。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作者取的事體情理是明朝被李自成滅亡後,明朝舊臣逃到南京並建立南明政府的故事,所以,隨林黛玉進賈府的丫鬟叫雪雁,暗指林黛玉是從北方遷過去的,並非像書中說的是從南方遷到北方。到了賈府,雪雁就完成了她的任務,所以,書中賈母嫌雪雁太小,一團孩氣,就給林黛玉換了鶯歌,鶯歌者,迎閣也,接著又給她改了個名字——紫鵑,取杜鵑啼血之意,這就是林黛玉的常態了。

北靜王,在這裡指的是滿清之王,北靜王水溶王爺,水溶,見水即溶者,雪也,作者從詩句“雪滿山中高士臥”中,取雪字代指滿清,所以,在小姐中,有薛(雪)寶釵,薛寶釵是薛姨媽之女,姨媽,指的是夷狄,蠻夷之意。在寶玉的丫鬟中,有茜雪,在大丫鬟中,有金鴛鴦,在王爺中,有北靜王。

薛寶釵北靜王都對賈寶玉之玉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在第八回的回目有兩個,一個是“賈寶玉奇緣識金鎖,薛寶釵巧合識通靈”一個是“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這裡的微露意指的就是滿清覬覦中華之意。北靜王在給秦可卿送喪路上,見賈寶玉,看其所戴寶玉,與薛寶釵的寓意是一樣的。北靜王看完寶玉,有送給賈寶玉一串“鶺鴒香念珠”,鶺鴒,一種小鳥,白頰,就是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張飛鳥,這樣的小鳥是不能做什麼念珠的,其實,這裡是取其諧音,“金陵香念珠”,就是金念念不忘侵略中華之意,和“金鶯微露意”是一樣的。再後面,“黃金鶯巧結梅花絡”,金鶯給賈寶玉打絡子,薛寶釵說“這有什麼趣兒!倒不如打個絡子,把玉絡上呢。”寶玉道“倒是姐姐說的是,我就忘了。只是配合什麼顏色好?”寶釵道:“用鴨色斷然不好,大紅又犯了色,黃的又不起眼,黑的太暗。依我說,竟把你的金線拿來配著黑珠兒線,一根一根拈上,打成絡子,那才好看。”這裡說的打絡子絡玉,就是網絡中華之意。大紅犯了色,指的是朱明已經被李自成滅亡。金線就是指的滿清,配著黑珠兒線,黑珠即黑朱,指的是借李自成之亂,趁機絡住“寶玉”。在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中,蔣玉菡贈與寶玉一根大紅汗巾,所謂汗巾,就是古代束腰的帶子。並且對賈寶玉道:“這汗巾是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夏天繫著,肌膚生香,不生汗漬。昨日北靜王給我的,今日才上身。”茜香,就是遣香之意。夏天繫著不生汗漬,因為這汗巾是滿清,滿清是雪,所以繫著遍體生寒,怎麼會有汗漬?這個汗巾是北靜王給的蔣玉菡,蔣玉菡,即將玉函,玉盒之意,蔣玉菡又轉贈賈寶玉,就是要把玉束住之意。和薛寶釵打絡子絡子是一樣的。

所以說,北靜王指的就是滿清。


柴鵬程的航海日記

關於這個問題,目前只有兩點小小的認識,不一定對。

第一,曾經在哪裡讀到,說是曹寅的長女嫁蒙古王爺,其後人裡還是親戚裡,有一個名叫“永瑢”的,相貌人品都是一流,和曹家來往較多、對落魄中的曹家人也很照顧,所以曹雪芹在《紅樓夢》小說中把北靜王的名字寫成“水溶”以作為紀念。“水溶”兩個字剛好是“永瑢”兩個字各減去一筆而成。

為什麼是北靜郡王而不是東平郡王、不是南安郡王、也不是西寧郡王呢?這是因為蒙古地處明朝國土以北,曹雪芹要紀念蒙古王府的人,當然四個郡王府中最合適的就是北靖郡王了。

第二,我相信《紅樓夢》小說中很多事情有真實的歷史隱藏在其中。曹雪芹借北靖郡王影射崇禎曾經是如何魯莽而錯誤地對待與北方蒙古部族的關係的,那種表現真可以說是自絕於可能得到的蒙古部族的援助哦。還記得書中寫到黛玉把鶺鴒珠串一扔、很不屑的樣子、這段情節吧?

曹雪芹又寫了一段賈母過生日那天、南安郡王妃前來賀壽、並藉機會見了探春等幾個女孩子的情節,為探春以後遠嫁海外作一點鋪墊。這也是對真實歷史的影射,暗指的是鄭成功在東南沿海抗清、之後又東渡臺灣建立明鄭政權,也就是康熙說的“敢向東南爭半壁”。


TeaC

要確定北靜王的人物原型是誰,首先得確定賈寶玉人物原型。而假設賈寶玉的原型是曹頫,那麼北靜王應該是康熙十三子允祥。

北靜王在《紅樓夢》中筆墨不多,卻是“濁臭逼人”男性世界中唯一白璧無瑕,備受稱頌的人物。賈寶玉無意功名,對士大夫厭惡,卻一直仰慕北靜王。而歷史上,十三阿哥允祥確實一直對曹頫關懷備至。這種生活中的感恩反映到作品中,那就很好理解作者對北靜王的高度讚揚。



雍正二年,雍正皇帝在曹頫的請安摺子有一段批文:

“朕安。你是奉旨交與怡親王傳奏你的事的,諸事聽王子教導而行。你若自己不為非,諸事王子照看得你來;你若作不法,憑誰不能與你作福。不要亂跑門路,瞎費心思力量買禍受。除怡[親]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託累自己。為甚麼不揀省事有益的做,做費事有害的事?因你們向來混帳風俗貫了,恐人指稱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錯會朕意,故特諭你。若有人恐嚇詐你,不妨你就求問怡親王,況王子甚疼憐你,所以朕將你交與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亂一點,壞朕聲名,朕就要重重處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



很白話的一段批文,可以也可以看出雍正對曹頫並不像傳說中那樣陰鷙冷酷,這裡雍正指責曹頫亂跑門路,給人一種雍正要迫害曹頫的假象,雍正很生氣,說有事指找怡親王(允祥),他很疼你之類。估計曹頫到跑門路是因為雍正上臺後,對虧空進行追繳,曹頫數額巨大,到處找人說情。事實上,後來雍正恩准曹頫三年補還欠款,正是怡親王向雍正幫著曹頫求情才給予寬限。因為當時總理戶部事務的正是怡親王。而這種推測,在怡親王死後,雍正在悼念諭旨上這樣寫道:

“王自總理戶部以來,謙領度支,均平貢賦;月要歲會,令肅風清;無弊不除,無惠不舉。……如戶部庫帑累年虧空至二百五十萬之多,王則經理多方,代為彌補;使各官脫然無累,子孫並免追賠:此王之功德及於眾姓者也。又如朕因怡親王之奏而蠲免多年之逋欠,寬宥各官之處分:此王之功德及於天下者也。”



曹頫向戶部提請分三年補賠,最後能得到雍正的恩准,這是由於怡親王允祥對他的救援。允祥本來就很“疼憐”曹頫,當時又正好執掌戶部事務,他在雍正面前為曹頫說情是完全可能的。

雍正五年,曹家被抄,雍正並未有趕盡殺絕,在北京曹家仍然有十七間半房屋。雖然已經不能確認抄家過程中,允祥在雍正面前是否為曹頫求情以減輕罪責,但是確有這種可能性存在。



怡親王死後,雍正親臨祭奠,贊他是“自古以來,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命配享太廟,准許他名字上用“胤”賜諡號“賢”。所以怡親王也稱“賢王”

《紅樓夢》第十四回有這樣一段描寫:

“寶玉素日就曾聽得父兄友人等說閒話時,贊水溶是個賢王”。

水溶之“賢”,正對應著怡親王之“賢”。


小堃讀

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也是四大名著裡最文藝範的一部。裡面錯綜複雜的關係,細緻入微的人物心理和性格,妯娌之間的明爭暗鬥,可謂是一一聚到。那麼這裡面的一個神秘人物北靜王在曹公那個時代到底指的是誰?

可以說這個還真不確定。網上也是各種猜測。有說是乾隆皇帝的第六個兒子,詠容!因為北靜王的原名叫水容。只有一字之差。
也有說是康熙的第八個兒子,因為他和劇中北靜王的性格比較像。而且他們的經歷也很相似。

還有人說這是曹雪芹杜撰出來的虛擬人物,現實中根本就不存在的一個人。還有各種說法等等。至於北靜王到底是誰?只有曹老爺子自己清楚。我們後人也只是猜測而已。

歷史,已離我們遠去。感謝古人留給我們豐富多彩的文化寶藏。


留香四溢

好無聊透頂的問題,我們都不知道作者是誰,非要找出北靜王是誰,簡直就是流氓問題。請問紅樓夢寫的是明朝的事還是清朝的?就算是清朝的,是康熙年間的還是雍正年間的?是乾隆年間的還是順治年間的?這是破事破問題有意義嗎?


紅學江湖

對曹家有照應的王爺主要有怡親王允祥和平郡王彭福。曹寅的女兒,也就是曹雪芹的姑姑由皇帝賜婚嫁給平郡王訥爾蘇,後生有小平郡王彭福。所以紅樓夢中探春預兆成為王妃可能就是以此為原型。因此可推出,紅樓夢中北靜王與賈家並沒有姻親關係,應該是以怡親王為原型。


曉寒深處63714441

本人才不過一盞,不敢妄自菲薄。有些淺言,願與諸公分亨。《紅樓夢》好書,好小說。但形成紅學,是否過了。曹雪芹,一落魄文人,食不裹腹,背些怨天尤人。此人亦頗有才華,無能為仕,只好寫小說。他真的如紅學專家們研究的那樣,有那麼多想法,隱喻。真如此,此人文學,經濟,建築,園林,人文無所不能。他真有那麼天才嗎?他寫的時候真想那麼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