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皇帝,同樣是反腐,朱元璋殺了15000人!而李世民只殺了3個

唐太宗和明太祖,兩個建立不世之功的皇帝,在中國帝王史上都佔據重要篇幅。李世民知人善用,完善科舉,重農強軍,外擊突厥,開創“貞觀之治”;朱元璋時期,鼓勵農耕,減免稅賦,嚴懲貪官,北伐蒙古,開創“洪武之治”,兩位帝王時期,華夏大地如耀眼的地標,矗立於世。而且,他們還都是善於反腐的皇帝,但是手段完全不同。

同樣是皇帝,同樣是反腐,朱元璋殺了15000人!而李世民只殺了3個

貞觀元年,唐朝與突厥議和,從此大唐北境幾年安定,社會各階層休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隨著國力昌盛,人民富有,唐朝的官員開始走向貪腐之路。以魏徵為主的諫臣,建議李世民密查百官,如有貪腐,嚴懲不貸。在岑文本等人的安排下,唐朝秘密排除了幾十位“商人”分赴各地,以金銀財帛和戰馬、玉器等物品,來賄賂各個地方官,以謀求在地方上的“經商”便利。

同樣是皇帝,同樣是反腐,朱元璋殺了15000人!而李世民只殺了3個

三個月後,這些“商人”回朝,交出結果,李世民讓溫彥博當朝宣讀結果,所有的朝臣都嚇了一跳,因為此次“釣魚執法”,先後有幾百位官員上當,還有幾位分封在外地的開國大臣和皇親國戚。李世民本來沒打算捅這麼大窟窿,現在這個案子成了燙手的山芋,重懲也不是,輕恕也不好,李世民非常糾結,問大臣們的意見,以尉遲恭為首的幾位久疏戰陣的老將說,願意帶兵把他們捉回來砍了。這個方法明顯不行,因為牽涉面太廣,一方面會有開國重臣和宗室成員被殺,另一方面可能會引起譁變。這時民部尚書,年僅80歲的老臣裴鉅摸透了李世民的心思,他在大殿上顛了幾下他的柺杖,咳嗽了兩聲,說:“這些貪腐的官員,確實該殺,但是陛下安排人故意去賄賂各地官員,本就屬於陷害,這和聖人之道相悖,以我之見,不如把重罪的幾人治以重罪,以儆效尤,其他的貪官,警告一些就行了。”

同樣是皇帝,同樣是反腐,朱元璋殺了15000人!而李世民只殺了3個

此語一出,李世民非常滿意,其他和那些有貪腐重臣有關係的朝臣,紛紛說好,於是李世民下令,斬了三名州官,其他人員,只要悔改,既往不咎。大唐貞觀的清明政治,至此開始。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明朝初年,可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洪武八年,徐達徹底擊潰元朝殘部隊,遭遇多年戰亂侵襲的中原百姓,終於享受到了太平盛世,然而朱元璋出身於社會底層,他痛恨貪腐行為,後來發生的胡惟庸大案,讓朱元璋惱羞成怒,3年時間,上萬顆人頭因貪腐落地,滿朝官員惶惶度日,如履薄冰,短短几年內,無人再敢貪腐。

同樣是皇帝,同樣是反腐,朱元璋殺了15000人!而李世民只殺了3個

朱元璋認為,這些官員,尤其是以前元朝留任的官員,不敢貪汙只是因為自己治理的太嚴,需要讓他們放鬆警惕,然後再抓一批他們貪汙的證據。在洪武二十年,皇帝在把在京的官吏,都召集起來,開展了一次忠君愛國的宣導,告訴大家,明朝已經沒有貪官了,相信接下來也不會有,大家不必害怕,各位官僚要同心同德,把忠心放在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上。

同樣是皇帝,同樣是反腐,朱元璋殺了15000人!而李世民只殺了3個

這些京官們大喜,洪武大帝把抓貪腐的時期擱在一邊了,接下來外地官員也陸續得到消息,那些勒著褲腰帶,“飢渴”了幾年的貪官們,又開始走上了貪腐之路,包括一些開國重臣,也指使手下官吏門搜刮民膏,民怨又起。六年後,藍玉案突然降臨,在殺掉一大批舊臣後,朱元璋開始收網,嚴懲各地貪官汙吏,讓錦衣衛全利搜捕證據,短短數月,竟然有15000名貪官被查,朱元璋毫不手軟,全部殺掉,有的甚至被滅三族。朱元璋甚至把有的貪官,製作貪官汙吏的活人“標本”,展示給各地的官員看,看過的人都噁心不止。經過這一次的巡查,洪武時期的貪官,算是被薅了乾淨,再無人敢貪。

同樣是皇帝,同樣是反腐,朱元璋殺了15000人!而李世民只殺了3個

面對貪腐,李世民採取的方式,較為溫和,處理結果也比較寬仁。而朱元璋的方式,零容忍,近乎暴戾,二者相較,孰對孰錯呢?作為讀者,你怎麼看呢。

答題有贊:李世民和朱元璋的皇后,都以“賢”著稱,她們姓什麼:A.楊、郭,B.獨孤、馬,C.長孫、馬,D.獨孤、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